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日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使得中国学生学习日本文学课程感到困难。将影视作品引入课程教学,发挥影视视觉效果的直观性、观赏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日本民族文化信息和审美意识。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在保证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影视辅助手段进行学习,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日本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特性时,应以世界文学为基础,以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为对象,通过对该国家或民族文化的深入探讨并将其多种思想元素和民族观念渗透在研究中。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对日本文学所具备的民族性研究可从文学的思想结构、"物哀"为美的日本文学独特审美观、宇宙万物生命论在日本文学中的延伸三方面入手,以日本文化为基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国人普遍认同一种观点.就是德国的二战反思文学相比日本的二战反思文学来得更为深刻.即从不避讳自己在战争中的罪行.但对于德国人是怎样反思的、反思的内容和探讨出了哪些人类共性的东西都没有仔细加以研究.而对于日本的二战反思文学,长期以来都存在一直善意的误解,一厢情愿地认为日本人也在对其发动的军国主义战争进行着批判和忏悔,但和日本二战反思文学有着严重的偏差,更有学者指出疑问:日本是否有反思文学.正值中国学术界讨论这一主题时,随着柏林墙的倒塌,统一后的德国也出现了一股具有为历史翻案倾向的写作潮流--描写受害的施害者.这与日本惯对战争罪责进行回避、淡化与模糊化的矛盾处理方式既相同又不同.  相似文献   

4.
影视作品是调动视觉、听觉的文学形式,相比于文字形式的文学作品,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和喜爱.优秀的中国影视作品可以吸引一大批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外国友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中国影视作品要想讲好中国故事,一要靠镜头语言的运用,二要靠引人入胜的情节,三要靠翻译.而糅合了中国传统美学等文化因素的"中式美"成为让外国观众热衷...  相似文献   

5.
从俳句看日本人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俳句是日本特有的文学形式,虽然象其他的文学形式一样或多或少地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无论从它的内容还是精神上来看,它都已从中国文学的影响中脱颖而出,深深地烙上了日本民族的独特印记.俳句仅由十七个音节组成,可谓是世界上最短的诗歌形式.要在这短短的十七个音节里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确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也正因为如此,好的俳句总是叫人深思再三,回味无穷.正如吟咏唐宋诗词可以领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一样,从俳句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日本民族所推崇的独特的美.下面就俳句及其品位上体现出的日本审美观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日本汉诗”?日本汉诗就是日本人用汉语写的中国旧体诗,主要是唐代的律诗和绝句。它是日本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人民用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和独有的文学形式去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并且成为自己的民族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确实是一个不多的、耐人寻味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传统文化体系和审美系统中,"物哀"始终是极其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并且这种理念不仅在日本文学中受到重视,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民族观念也存在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浓郁的宗教色彩。本文基于日本文学中的"物哀"进行了适当的解析,并探寻了其在日本文学中的美学意义,希望可以从美学角度对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物哀"这种审美情趣深深的渗透在日本文学之中,这种审美情趣不仅仅只融入日本的文学而且与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这个国家本身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并且时时刻刻反映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日本的民族审美心理中总是充满了对生命的珍视,当美好的东西转瞬即逝就会让民众内心充满无限的感伤,且这种心理已经根深蒂固,随即就成为了我们所要探讨的"物哀"等日本文学的审美范畴,为日本古典文学奠定了悲情的审美基调。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物哀"的文学内涵再着重结合日本文学传统介绍了"物哀"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然主义文学、私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两类文学以其独有的文学特质,让人们看到一个民族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所显示出的多面性.近年来,日本学界掀起对自然主义文学、私小说的重新探讨,认为必须进一步克服"西方话语中心"的束缚才能揭示东西文化碰撞中复杂、动态的实际现象.对于日本自然主义、私小说的再认识不只是重新认识日本文学的特质,它对重新理解我国现代文学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提起日本,总会让人联想到民族仇恨,那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野蛮疯狂侵略而留下的阴影。但日本毕竟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曾深受中国汉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近代文学又影响了我们的现代文学。文学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不仅属于日本,也属于世界。  相似文献   

11.
张晶 《华章》2009,(22)
文章通过对日本人思维方式形成的历时性分析,对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对日语、日本文学的影响以及日语和日本文学中一些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所体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中国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和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都有启示性意义,主要表现为:安德森民族概念中的“想象”观念具有文学理论价值,文学想象民族和认同民族功能的揭示可带来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新认识,安德森的文学文本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既有其独具的民族和地域特性,又有跟共和国同步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从农耕民族的朴素美、和谐美,到加速进入工业化而被迫面对环境的制约而呼唤"生态美",这些审美特征和文化背景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将提供借鉴和启迪.在审美日常化和大众化的美学环境下,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当代广西文学,以审美超越性特征探讨文化对经济的超前性问题,对促进和谐文化的建构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诗言志"在中国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母题,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主线.诗言志这一命题自先秦时代起经过历朝历代文人学者的阐述扩展,其主线始终围绕着抒发个人抱负和情感;而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学说思想中,都不可避免地以"诗言志"作为精神内核.本文以中国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例,并与美国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一定的比较分析,来探讨"诗言志"对中国文艺美学及其所蕴涵的当代的主流价值观念体系的影响,相信可以窥见一定的端倪.  相似文献   

15.
“缩小意识”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从古至今一直蕴藏于日本社会之中。从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俳句、微型小说、民间故事以及名家名作等几个侧面探究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以求更加全面地了解日本人与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就与植物有着不可分割的独特情缘.在稻作文化中可以看到日本民族纤细的性格特点、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在花道中,可以看到日本民族那种特有的执着信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在日本的茶道中,可以领悟到日本民族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禅宗勃兴于唐,盛于宋,其间相继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甚至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并对当地的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其中对日本的影响尤为重要和明显.禅宗最初由日本入宋求法的僧人荣西和道元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的传播、消化、吸收后.进而对日本的文学、茶道、书道、剑道、武士道、儒道、绘画、雕刻、建筑、园林等,几乎所有领域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8.
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之路与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处,都以西方近代价值观和西方文学为蓝本,体会到了本民族文化的断裂和失落。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登上日本文坛的作家深泽七郎的作品成为日本文坛反视文化之"根"、文学之"根"、甚至历史之"根"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影视作品的改编就是按照影视作品的审美观点、思维规律,在基本尊重原著文学精神的前提下,对文学文本进行二次创作和重新阐释。所以,在改编影视作品时应尊重原著精神、体现时代精神,把握尊重原著与合理创新的尺度,使改编作品具备艺术的合理性与合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凯恩斯 《留学生》2013,(3):26-26
近期,《环球时报》记者报道了东南亚眼中的日本,认为缅甸、越南和泰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对现代日本人不乏好感。东南亚国家和中国都曾遭到日本的侵略。当今中国荧屏上映很多抗日片。而在缅甸、菲律宾、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很少有涉及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尽管日本在“二战’期间曾对越南发动过侵略战争,并对越南实施了近4年半的占领,但现在日本在越南民众心目中的形象“还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