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我校06级、07级名100名学生自我锻炼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学生都是意识到但是做不到,缺乏自我锻炼的习惯。鉴于上述结果,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出了我个人的一些方法、措施。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兴趣与习惯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赤峰学院2003级、2004级89名男生自我锻炼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自我锻炼的习惯.鉴于此,对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出了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教育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体育教学在高中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发现许多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自觉锻炼的习惯。鉴于上述结果,笔者就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出了方法、措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学生自觉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更新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跑步,一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赵文胜 《陕西教育》2007,(7):60-60,54
研究目的.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兴趣对于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自觉的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学是小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间,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有着相应的机制。作者提出了一定的养成策略,认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是由于自身在长时间周期运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运动锻炼的一种认识,并且慢慢转化成自己的信念,坚持进行锻炼的一种行为。养成的策略包括学生应该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制度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一定体育知识宣传和体育锻炼氛围的熏陶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积极地进行自我锻炼约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影响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因素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进一步研究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习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本^经过多年课堂教学探索,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谢剑锋 《成才之路》2009,(15):31-32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缺乏自我锻炼的意识,即使参加锻炼也是被动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职高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有计划地培养职高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按照职高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希望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1.
阎劲 《青海师专学报》2007,27(5):161-162
本文从培养学生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掌握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体育锻炼的基本规律等方面,对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刁立艳  刁立政 《考试周刊》2012,(39):126-127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锻炼习惯的概念入手,着重阐述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两个关键因素,以及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影响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因素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进一步研究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习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俊长 《考试周刊》2009,(31):149-149
体育教学中强调学生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5.
试析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大学体育的重要任务,文章论述了体育锻炼习惯的定义、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学分析,探讨了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提出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同时,在学校管理制度方面,应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另外,还要增强必要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器材,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适宜的环境,从多方面落实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6.
苏正坎 《快乐阅读》2011,(21):106-107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大伟 《成才之路》2011,(23):85-85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9.
罗吉跃 《成才之路》2011,(18):94-I0023
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