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7月,大学毕业后的我,热血沸腾地回到家乡,欲大展宏图,不料县人事局的工作人员却对我说:“等两年以后才能给你安排工作。”因为当时,前两届的毕业生还有100多号人在“待业”。我的家乡是贫困大县,即使能费尽周折找到工作,却连200元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我当时急呀,心想不能坐若干等,两年的时间对自己来讲太宝贵了,家里为了供我上大学,已经举债2万多元。望着两鬓如霜的父母,我决定南下打工。  相似文献   

2.
我的家乡在豫东南的一个偏僻小镇里.1996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的中学教初一语文.学校的老师多用家乡方言授课,我是唯一坚持用普通话教书的年轻老师.刚毕业的我对工作充满着激情,课堂上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俨然一个故事大王,一名演说家.有次偶尔听到学生私下议论最喜欢上的课就是体育课和语文课,我曾陶醉不已.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共青团员,去年夏天高中毕业。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我回到家乡——肥东县吴店公社傅洼生产队,参加了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劳”者生存田劲风对学生来说,劳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生存教育。两年前,我从外地调回家乡,在乡中任教,接任一个初中毕业班班主任。暑假过后,学校安排清理运动场的劳动,我在黑板上通知:"下午全班参加运动场的除草劳动,请同学们到时带好工具。"结果到...  相似文献   

5.
背篓的故事     
我的家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旮旯,家乡的人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他们用普普通通的背篓,背回了一篓篓沉甸甸的果实。当我成为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的时候,没想到也和那背篓结下了不解之缘。师范毕业,我申请到了比我家乡更偏僻、更贫穷的地方。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啊!既没有办公室,也没有办公桌,几间破破烂烂的房屋便是教室,几块凹凸不平的石板就是讲课桌,因为条件差,许多人不愿来啊!就这样,我这个中师毕业生自然被推为骨干,一周整整安排了  相似文献   

6.
傻呵呵的我     
1979年,我从长春师范学院毕业,原分配到榆树市师范学校做语文教员,可我左缠右磨,领导终于同意我回到了家乡秀水乡。1985年,上级调我到市里一所中专校工作,条件是给我三间房,给爱人安排工作。我为了继续搞教学改革实验,就来了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近几年来,外地学校用高薪聘请我,我也没去。大家说我:柏油路不走,走乡间土路;高楼不住,住土舍草房;他这个人,真“个别”,真傻。其实,我也知道白面馒头比窝窝头吃着顺口,可我这个人傻就傻在一个死心眼上。我的家乡贫穷落后,人均欠国家贷款四五百元。我常常驻足松花江边,望着滔滔江水这样想:人都说鸟往高处飞,水往低处流,我就呆  相似文献   

7.
那是一个“无命”的年代(魏书生先生如是说),也是我教学生涯“走麦城”的年代。1976年,我从家乡的一所高中毕业。当时,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刚刚毕业,我便走进了唐庄村小当上了民办教师。  相似文献   

8.
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的小镇,在一家台资企业做了大半年.虽还算上是得心应手,但大城市的诱惑还是使我下定决心出走江湖.  相似文献   

9.
冯朝红 《广西教育》2013,(2):40-40,42
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都必须掌握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大法宝。一、关爱学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1990年,我刚从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家乡的初中任教,第二学期学校便安排我当了班主任。  相似文献   

10.
毕业后,为了工作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实在抽不出时间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看望母亲。这一次因公司出差,我要经过家乡的城市的火车站,于是我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我要从火车站那里经过。母亲听了十分高兴。我估计到达我家乡的时间是在傍晚六点多钟。母亲说会在火车站等我,见一面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我是1975年高中毕业的。在家乡那个苏北小镇上,毕业意味着失业。我先是闲在家里,给全家人做饭。为了改善伙食,每天上午去家门口不远的大河钓鱼,家人几乎天天有鱼吃,我也练就了一手不错的厨艺。后来觉得这样太婆  相似文献   

12.
杨晓峰 《教育文汇》2005,(10):33-33,35
2003年9月1日,大学刚毕业的我来到家乡一所师范学校教书。学校安排我教两个班语文,其中一个是音乐班。来学校之前就听说这个班女学生多,没想到这个音乐班29名学生中只有2名男生。我不禁对这2名男生多注意了几眼。一位姓邹,一头长发特别引人注目;另一位姓刘,衣着朴素,相貌平平,看起来较文静,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大专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了家乡的一家国企工作。离开了学校,我如同一只被放出笼的小鸟,整天生活得自由自在。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我开始感到厌倦,工作原本就不忙,倒班剩余的时间多,和我原来在学校充实的生活相比,我觉得非常的迷茫。毕业后的同学天南海北,好在我两个最要好的朋友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石家庄,而我地处二者之间——保定,  相似文献   

14.
那年,我刚师范毕业,学校安排我教三年级数学.或许是新手上路的缘故,我的工作表现总显得不尽如人意.学校领导很关心我,安排了一位四十多岁的陈老师与我结成师徒对子.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六二年夏天,我在寿县下塘中学高中毕业了。毕业前,我怀着建设祖国新农村的愿望,不准备考大学,回到农村,建设可爱的家乡。在报名时,我要求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但好心的老师们都来劝我,说我“品学兼优”,应该报考。老师左劝右劝,弄得我没法,只得勉强填表报名,参加了考试,但是回乡务农的念头仍没有打消。不久接  相似文献   

16.
1998年9月,我师范毕业,分配到家乡的一所小学.如愿以偿地走上了三尺讲台。转眼间,在这神圣的讲坛上,我已默默地耕耘了四年多。  相似文献   

17.
1995年大专毕业时,我抱着投身社会、奉献讲台的宏伟愿望,放弃了留在城市里的机会,回到家乡,一个偏僻的小乡村.想把我的全部精力和才学都用于家乡的文化教育上.没想到回来后工作不包分配,得自己托人找门路,还得花上万元钱.我试了几次,可一个农家孩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希望只能化作泡影.  相似文献   

18.
临近中秋的时候,笔者意外地收到一封家乡小镇的来信,落款是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信中介绍了家乡近年的发展情况和“科技兴农“的战略思想,以及兴建一个本县“农业科技城“的规划,有水产及特种动物养殖、花卉苗木、农特产品加工等项目,希望在外工作的人士,能在投资引智、技术、管理等方面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量,有志之士能回乡服务、创业.在收到信件的第二天,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同乡给我打电话,说也收到这样一封信,他今年就要毕业了,“你说我该不该回去呢?“他的言语间充满矛盾和犹豫.……  相似文献   

19.
1980年,年仅16岁的我高中毕业后被招聘为小学教师,分配到了草庙乡。年末两个月,学区没有安排我的具体工作,第二学期开学后,我被分配到距离乡镇三十里的刘源村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20.
中专毕业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被学校包的一辆中巴车,辗转了上千公里拉到了南方。那所中专曾经承诺毕业后都给我们安排工作,到了这里,我们才知道,原来所谓的安排工作,就是把我们塞给这里一些工作重、薪水低,几乎连民工都不愿意来的工厂里给人家卖苦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