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实施的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师资及生源条件,提高学校教育,及如何抓住课程改革这个核心,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当前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而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也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大举措。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是学校教育工作常规运作的核心.纵览学校教学改革无不最终落实到课程这个核心问题上,如果没有课程的实质性改革,而仅仅是对学制学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变革,只能说是教学的改良而不是改革.  相似文献   

3.
课程是联结教育与社会的桥梁,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内容直接反映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规格,其重要性对高职教育教学来说尤为突出。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课程建设中,我们采用宽口径、广交叉、多综合、重能力、倡创新的思路,坚持“教育要创新”,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职业性”、技术的“针对性”和“高级应用性”。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和依据,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现代化建设对高中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进步,教育的进步离不开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核心则是课程改革,当前新一轮国家摹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时代与国情的产物。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同前七次课程改革一样。的确具有必然性与必要性,但如何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广和实施,如何将决策者的良好愿望切实贯彻到基层学校教育中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相关要求与现行教育、教学实践.对制约其实施的因素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4年的秋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区域性实验象扑面的春风,走进千万所学校,教师无疑是这场历史巨变的核心因素,而改革的重心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形成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大板块,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  相似文献   

8.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学校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什么来体现、实现的呢?毫无疑问是课程。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语文课程改革在整个课程改革中又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区的新课程改革工作也以迅猛之势全面铺开,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冲击,我们教育工作应该立足本职工作,认清当前国际国内教育发展趋势,理解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本地实际,勤于探索,敢于创新,摸索出一套符合课改精神、操作易行的教学新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新兴 《教学与管理》2006,(10):135-136
我国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对课程的创新和内容的优化,核心是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开发。我们应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逐步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联系的新体制,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展示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体育教学俱乐部是随着体育目标的更新、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形式,是当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趋势。采用俱乐部教学形式,对实现学校体育目标,适应社会需要和主体需要,与未来社会接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能否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科学的、创新的、合理的、实用的、可操作性的实验平台。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高课程设置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一是改革现行课程结构;二是改革课程内容体系。这直接反映教育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保障。为深人了解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我们深入学校听课、调研,并作了问卷调查。 一、课程设置现状 我们对北京市职业高中教学基本情况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被调查的有国家级学校、市级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城区和远郊区学校兼顾。共发出2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答卷120份,其中关于专业课课程设置基本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校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学校开设新专业缺少必要的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课程领导正逐渐成为国内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一个新的关注点。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学校教育的问题最终表现为课程问题,而学校领导的核心问题就是课程领导问题。加强学校的课程领导,充分发挥学校课程领导的效能,不但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及办学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人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管理的真谛就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当前,教育部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所有类别的教育改革中,学校课程改革无一例外地成为“教育变革的核心”。在这里,教师被视为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教师能否响应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而在教学上作出适当的调节和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然而根据目前的抽样调查,真正理解、赞成并积极投入其中的教师的比例不到30%,其余超过70%的教师对新课改反应冷淡。究其原因,除了教师能力不足,课改加重工作负担、影响自身利益等因素外,教师具有的保守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这里所言的教师保守性,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最有价值的知识的信念,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维持传统课程理念和教育价值观、反对改革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改革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手段与方法等几个方面,而课程设置和教材是最主要的,纵观这几年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改革的步子缓慢,力度不够,因此有必要对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进行深入探索。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1.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设置基本沿袭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模式,仍是以学科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单一化,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  相似文献   

17.
深化课程改革 办出高职特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学校办出特色的关键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怎样确定课程结构、注重课程开发、改革教学方法,以办出高职教育特色,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结构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一定的适应性。我院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要求,将高职课程结构分为三块: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针对不同生源的特点,确定三类…  相似文献   

18.
课程问题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设置与实施,不仅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也理应成为实施学校公民教育的主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设置是课程发展的必然,回归和体现科学的“整体”面目。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而科学教育课程设置是其核心,应体现其师范性,综合性;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实施应注意教师的配备,课程建设的渐进,教学过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显示出中等职业教育在功能、内涵、输出等各方面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不谐调和不同步,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体制、课程等诸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和改革已是当务之急。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和载体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以实现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为出发点,以动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为着眼点,以人力资源开发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课程改革要以教育为本,不能以职业培训为本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是正规的学校教育,面向的主体是经九年制义务教育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