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     
2004年10月18日,“北京市大兴区行知学校”正式挂牌。这所创办3年3次因办学条件不达标被取缔,全校师生6次搬迁的打工子弟学校,终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摘掉了“非法办学”的帽子。2004年10月13日,由中国青基会和香港“苗圃行动”共同发起组织的“助学长征——公益助学步行筹款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此项活动计划筹集捐款2020万元,用于资助和援建我国贫困地区希望小学。2004年10月16日,为预防成人高考考生利用通讯工具作弊,“手机探测狗”首次走进北京市部分考区的部分考点。去年北京成人高考共抓住100…  相似文献   

2.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辽阳市文圣区关工委以“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在永乐小学举行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①我们是光荣的“小红军”②向各路“小红军”授旗③这就是我们的旗帜④整装待发⑤“小红军”出发了  相似文献   

3.
2001年7月4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礼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4名优秀党员先后作了先进事迹的报告,其中一位年仅21岁的山区青年女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来自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越过的老山界脚下的瑶族山寨小学教师侯春艳。从她的报告中得知。  相似文献   

4.
四川巴中,红色土地,红军故乡。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浴血奋战三年之久,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合根据地,留下了博大精深的红军文化和光彩照人的红军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之际,巴中市少工委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争做红军后代”主题教育活动,带领队员们走进层层叠叠的大巴山区,去寻找红军当年留下的足迹,寻找那段属于中华民族的革命史诗……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4,(7):13-13
爱中国革命史,最爱陕西面,美国小伙潘亚当,骑摩托重走红军长征路。他从红都江西瑞金出发,沿着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经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省份,最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历时90余天,行程8000多公里。潘亚当试图用双脚丈量这段久远的传奇,参与并记录这段长征路上正在发生的变化。“这才叫世界啊”潘亚当是在高中历史课上知道中国长征的,当时他觉得,这更像是一个难以超越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6.
《贵州教育》2013,(8):F0002-F0002
4月19日,在长征路上行走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由遵义出发,沿着当年红军行走过的长征足迹,重走长征路。这支特殊的队伍由14名来自美国常春藤大学联盟的大学生和14名中国大学生组成。据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张晓松教授介绍,此次中美大学生重走长征路的活动由贵州师范大学、美国China Studies Institute、北京大学历史系留学生项目主办,并于4月17日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历时十余天,徒步行进约150公里,由遵义出发,途经习水、赤水等地。原贵州省旅游局局长杨胜明女士和贵州师范大学教师徐  相似文献   

7.
70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赣南出发,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创造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神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形象地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红军鏖战于赣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铸就了红色的丰碑,孕育了彪炳史册的长征精神,滋润着一代代新人茁壮成长。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赣南这块红色的土地,是那样的神奇。红都瑞金有红军长征第一山——云石山,红军长征第…  相似文献   

8.
2001年7月4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礼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4名优秀党员先后作了先进事迹的报告,其中一位年仅21岁的山区青年女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来自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越过的老山界脚下的瑶族山寨小学教师侯春艳.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暑期,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协同有关部门主办了全国第七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来自全国11个省、市、区中小学英雄团队集体的百余名师生代表,踏着当年红军的足迹来到大西北的甘、宁、青地区,栉风沐雨十昼夜,艰苦跋涉七千里,执著求索长征精神,感受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伟大力量,更加坚定了“知党爱党跟党走”、“民族精神代代传”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出发,踏上了北上抗日的长征之路,历经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6年10月8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有同学问:现在连小记者也能“重走长征路”,长征是那么艰苦困难呀?严格说,今天人们“重走长征路”实际是“重访长征路”,而且多是运用现代化交通工具访问当年红军走过的著名的地区、曾经战火纷飞的战场旧址,重温革命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当年红军是在敌人的前堵后追、空中飞机射杀轰炸,几乎是几天就打一仗的情况下迂回曲折地用双腿走到终点…  相似文献   

11.
1.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文明办举办的“迎天安门国旗,传承长征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于2006年9月16日在革命圣地延安举行2.团省委副书记、省少工委主任唐利如主持仪3.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作国旗下讲话4省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心主任白宽犁代表陕西省接收国旗5.92岁的老红军刘夭佑向青少年代表授国旗。迎天安门国旗 传承长征精神——陕西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教育活动剪影@王治学!本刊特邀记者 @习雪!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12.
红军先后有四支队伍参加长征。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是其中的一支.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这“二万五千里”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其中,“重走长征路”成了最流行的纪念形式之一,当年红军长征所走过的雪山、草地,所经过的乡村、山寨,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长征战士”。  相似文献   

14.
【背景材料】1.2006年8月1日至10月3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百万青少年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2.200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指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70周年,536名沂蒙老区队报小记者,代表所在10所中小学全体师生,郑重地向全国少先队员发出倡议:把小手热情地伸向从小敬仰的老红军、老八路,伸向“手拉手”小伙伴,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参加以“牵手学传统,争做文明人”为主题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红军长征70周年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70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赣南出发,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创造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神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形象地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红军鏖战于赣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铸就了红色的丰碑.孕育了彪炳史册的长征精神,滋润着一代代新人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7.
铁流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到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11个省,历时一年,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毛泽东说:“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6年9月20日至10月30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共同主办,中青网承办,中国青年杂志社特别支持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青少年网上知识竞赛”活动在全国展开。  相似文献   

19.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后人踏着先烈的足迹奋勇前进。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标志着全国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进入高潮。笔者预测,这一热点很有可能反映在2007年中考中。  相似文献   

20.
[时政热点]2006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胡锦涛指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胡锦涛强调,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就是要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伟大长征精神,同心同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