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12学段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课标指出低年级写话应致力于让学生易于动笔,孩子是天生的童话家,喜欢听读童话故事,爱想会想敢想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编写童话能让低年级学生易于动笔。编写童话可以借助文字和图画。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儿童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总喜欢问“为什么”,这就是好奇心的具体表现。当儿童头脑里已有的概念同现实世界中遇到的事物和现象发生冲突的时侯,就会产生一连串的“为什么”,而儿童认识的发展就是对“为  相似文献   

3.
童话有着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修辞,非常适合儿童欣赏。儿童有着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童话既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又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摒弃繁琐的分析与生硬的说教,根据童话的特点,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有理有据地预测,探寻不同文本的异同,在观察插图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掌握童话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4.
童话符合儿童的天性,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因此,儿童对童话有着特殊的爱好。可以说,儿童写童话是一种心理需要,可以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编写童话故事应该从低年级学生抓起,既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下面我谈一谈关于指导低年级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几点看法。一、巧借道具,启发想像。没有想像,就没有童话。儿童的天性正是富于幻想,喜好新奇,而低年级学生的想  相似文献   

5.
正儿童美术教学主要是以7~12周岁的儿童为主要教学对象,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想象力丰富,但是对世界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绘画引导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线描是儿童习画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线描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为对象,用线条表现其形体、结构和状态。儿童线描写生是儿童自己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感受和理解,用线条表现事物的一切,它也是进行基础造型训练的重要手段。线描写生练习既可以训练儿童的造型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学龄初期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再现学龄初期儿童对周围事物观察的目的性常常是不自觉的,是没有计划,也不会有系统地进行,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是满怀兴趣地进行观察的。他们的观察是敏锐的,对每一件小事和小的特点都能注意到。所以,他们所画出来的东西,目的不是想表现什么,而是某一种心理展示。画面所涉及到的是那种要把一件新鲜的、有意思的东西展现出来的激动心情。儿童画画不是企图以一种不成熟的技巧去真实再现原物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发育的初级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所以在儿童画中充满了没有具体细节区别的一般性东西。了解儿童的观察特点,知道他们的绘画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过于要求他们画面的科学性。而是从儿童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角度出发,引导并提高他们逐渐认识事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向儿童提出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要求,使儿童的观察力不断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的、独立的、有计划的能够有意坚持的心理活动。二、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绘画的抽象性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儿童一般是通过形状、颜色、声音等感觉来思维的,他们对事物的本质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儿童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幻想,他们富有创造力,他们对世界从小就有独特的感受和观察的角度,这些独特的本性一旦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将会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巨大推动力。根据小学生的独特心理、生理特点及学习特征,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使用任务型教学能让小学生在一个英语环境中理解情景,完成一个较为真实的交际活动,真正做到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孙丽 《成才之路》2009,(12):36-36
童话作文是一个开放的七彩世界,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因此,指导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下面就自己在童话作文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儿童面对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身体,会有无穷无尽的未解之谜。宇宙中最为复杂的事物——人体,充满了神奇和奥秘。本单元教学内容就是要使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由关注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逐步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0.
1儿童初临人世,精神世界还没有或者很少具有先入之见。对于他们来说,周围的一切甚至自身都是那样陌生、新奇、不可思议,这很容易使他们对这一切产生困惑,并因此激励他们去认识、理解和解释周围的一切。儿童对自我和外在世界的困惑、认识、理解和解释就构成了儿童的哲学。儿童在探索世界的时候,不仅注意到“繁星密布的苍穹”———自然的宇宙,而且也注意到了“内心的道德法则”———道德的宇宙,即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儿童不仅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道德现象充满兴趣,有时还会对一些比较深奥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有些问题会使成…  相似文献   

11.
儿童都是有思想情感、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哲学世界、自己的道德观、自己的审美……这一切构成了儿童独特的生活世界,因而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正>每个儿童都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翻开一篇篇儿童的诗作,阅读着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其实就是在阅读着一个个鲜活的儿童个体,阅读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儿童有着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的感受往往与成人不同,常常以奇特的想象展示出来,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诗意理解。儿童诗比起作文来,显得短小活泼,比起其他诗作,更显得自由灵动,它的表达形式更符合儿童的天性。但"儿童诗不浅",它几乎包含儿童对整个世界真实好奇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3.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来到世界上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要探索,玩就是一种探索。孩子正是通过玩来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感受自己的能力;通过玩来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体验自己和别人、自己和各种事物的关系。孩子这种自发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接触朴素理论,以为是培养儿童勤俭节约的教育,细细品味,原来是一种承认儿童已有的对世界的认知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有着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朴素理论,而且随着自身经验的日趋丰富,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它强调概念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15.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来到世界上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要探索,玩就是一种探索。孩子正是通过玩来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感受自己的能力;通过玩来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体验自己和别人、自己和各种事物的关系。孩子这种自发探索的兴趣应该加以保护和鼓励,并积极引导。然而,有些成年人却对孩子的玩存在偏见,认为孩子玩是浪费时间,是胡闹,从而加以生硬的阻挠和制止,他们认为读书、认字、写字、画画才是正事,才值得孩子们去追求。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应该纠正。 记得我在一次给学生讲课时,出了一道智力测验题,题目的大…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儿童在接触周围世界时,正是通过自己的不断观察,或在成人指导下观察来认识事物,增加自己的知识经验的。作文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很多老师都抱怨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不关心,不爱仔细观察,所以写作文要么空洞乏味,要么套话连篇.实际上,儿童对世界自有其独特的感受体验,只要老师有心,有情,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跟睛看世界,结果就会令人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方式也日趋灵活、多样。现加以归纳、介绍如下: 一、游戏法日本保育所重视通过游戏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强调让孩子接触社会,强调丰富孩子活动的环境,使幼儿知道在他们周围有许多事物需要认识理解,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向往探索周围的一切。总之要使儿童积极主动、愉快,学习满怀信心。苏联学者认为:游戏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也是促进全面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同时强调组织领导在儿童游戏活动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生活是否可以关联童话 童话式的生活,是每个孩子都向往的。对他们而言,童话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常常交织在一起。他们可以跟着童话哭,跟着童话笑,跟着童话生活,但表达能力有限,很难将自己的生活如童话般表达出来,儿童读、说、写的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  相似文献   

20.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美术是幼儿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活动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活动。面对一个自然环境、一件物品、一幅名师的作品或者同伴的作品,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每个幼儿都在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水平来阐释他们的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