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求城乡教育保持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它蕴含着乡村学校本土化改造的深意,本土化成为乡村学校文化发展的首要选择。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表明,乡村学校文化在不同时期由于本土化程度不高而不同程度地陷入发展困境。鉴于此,在当前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要加强乡土性凝练、开发校本文化、健全转型机制、开展创新实验,以促进乡村学校文化的本土化提升。  相似文献   

2.
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学校廉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廉洁文化教育是全社会反腐倡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廉洁教育,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性格和品质,更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廉洁教育主要是廉洁文化的教育,因此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规律性,根据青少年学生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来实施廉洁教育。学校廉洁教育的目的是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金钱观、审美观,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人的荣辱观,所以荣辱观的教育是学校廉洁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学校文化与学校教育同质相关。尤其在当今,人类正置身于多元文化激烈撞击的复杂环境,任何一种理性的学校教育观念,都不单单是对教育的认识,也是对学校文化新生命的探究。学校文化的冲突、变迁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的现代化呼唤"素质本位"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4.
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其对教育的影响更是深远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即文化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因此,要由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重建社会文化,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存在方式。在文化与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多元文化并存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冲突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文化,并使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面临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为此,学校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文化的内涵、特点和活动形态,重塑课程文化观,借助学校文化的整体性变革与学校群体文化间的互动来推进课程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判断与选择、理解与认同以及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存在着文化再生产现象,这是形成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的文化因素。学校教育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文化再生产:学校教育是一种符号暴力;学校通过符号暴力实现文化再生产;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合法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内在推动力,科学地认识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学校文化,是将文化置身于教育生态系统中,揭示他们之间的规律,重构学校文化理念,从而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文化引领健康、和谐的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学校教育。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传统文化的分析,找出中美中、小学教育的差异,为推动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获得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家庭文化资本的效应随学校课程知识型态、评价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借助于考取同一所本科院校、同一专业,但分属不同阶层、家庭文化资本差异较大的学生教育传记的分析发现:(1)文化资本作用机理存在显著的阶层差异,对学生的学校适应行为有重要影响;(2)学校教育通过分轨管理制度、教师教育方式、课程知识型态与同辈群体影响,表现出生产平等与不平等的双重面向;(3)文化资本是否发挥效应取决于学校容纳它的空间以及城乡、分轨制度带来的同辈群体效应。  相似文献   

10.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面临困境,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难题。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不同程度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也面临不少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群众要求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呼声和愿望日趋强烈。学校教育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在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大有可为,相关部门尤其是学校必须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由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不但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师生对学校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基于对学校文化的深刻理解,我校从学校形象和办学水平的高度出发,整合学校文化元素,规划学校发展战略,从多个方面践行文化的内涵。而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孝道教育”,经过研究与实践己成为我校的品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必须建造这样一幢建筑,它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在心灵科学上和其他方面找到出处。"然而在现实的校园里,有多少孩子的心灵能够在建筑的细节上找到出处呢?学校建筑是人们为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兴建的教育活动场所,同时它作为载体还是一个社会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观念、经济与文化面貌等的具体体现者。本刊现推出"建筑"栏目,从跨学科的视角,洞悉和解读不同学校建筑空间所蕴涵的教育意蕴与文化意义,在"赋予建筑教育的深度,彰显学校文化的魅力"的使命下,为读者认识和理解学校建筑提供科学参考。栏目特邀浙江大学学校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邵兴江博士主持,他长期致力于学校建筑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在学校建筑文化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学术积累。  相似文献   

13.
论班级文化的解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剑梅 《教育探索》2001,(11):28-29
“教育即解放”这一命题宣告了学校文化建设只能以文化的解放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存在的根基,它的自立与解放,是学校文化迈向自由与独立的前提。当前,我国的班级文化仍处于知识权威与教育权力的束缚中,同时还处于与文化主体的分裂异化中。它的苍白与脆弱,使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精神失去了自己的实践基础,也使学校的教育思想无法转化为真正的教育行为,学校文化的解放也就仅止步于空洞的口号与流于形式的教育改革。因而,探讨班级文化的解放既是为学校文化建设寻求生长的根基,也是为教育的解放寻求现实的途径。一…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儿童获得文化资本的重要场所。家庭文化资源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家庭的孩子获得的文化资本不同,影响他们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和学业成就。学校教育在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同时,也在进行社会再生产并使现有社会结构合法化。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分层的机制在日益突显和强化。这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打造学校文化品牌 提升学校教育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素质与教育水平呈正相关态,高教育素质是高教育水平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艰难推进折射出教育素质的缺陷和差距。教育市场的竞争,要求学校提高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魂,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应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学校文化需要策划,SIS识别系统是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流动儿童对于学校教育并不重视。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释这种态度可分两方面考虑。客观上,学校教育直接受特权文化的影响,对于不同阶层的学生并不平等。教育的作用在文化再生产,并使其合理化、固定化。从主观上看,流动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弱势地位后,主动放弃学校教育,并寻求反学校文化的庇护。他们最终接受现实,留在城市继承父辈的阶级,这也埋下了动荡因素。打破文化再生产的僵局,开放异地升学途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特定的生境是其特定文化产生的基础,文化的传承要靠教育。但在全球化中,民族文化的生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学校教育大都以主流文化为主,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通过社区教育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使其不至于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湮没于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进程中,贵州省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的传统文化猴鼓舞面临着传承困境。毛南族地区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充分认识猴鼓舞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对毛南族猴鼓舞传承的作用;加强猴鼓舞民族文化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建设一支猴鼓舞文化传承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学校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教师既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营造者,又是学校丈化的传承者、弘扬者、更新者和发展者。在教育转型的今天,教师的精神丈化在学校文化的构建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文化就是教师置身其中、一同营造、共同发展的文化,或者说,就是一个学校中多数教师所追求的价值取向、认同的教育理念、秉持的职业操守和遵循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教师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能培养和激发全体教师的集体精神,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不同的教师文化塑造着不同的教师,教师教育理论的专业素养、学科知识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专业素养,决定着建构教师文化的水平。教师文化是多侧面的文化体系,它包括: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学校倡导的文化与真正流行的文化;管理层文化与普通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