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鹏 《软科学》2003,17(5):45-48,59
本文以广西与澳门两地为实证案例,在论述分析两地产业关系发展的良好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两地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机会良好但几乎处于闲置状态的现况、阐明了两地既有的和潜在的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空间,进而着重设计建立了两地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对中医涉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河北是中医药大省,但中医涉外人才严重缺乏,目前此类人才培养在我省还是空白。河北医科大学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中医专业教学单位,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更广泛地走向世界,本文试就中医涉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我省中医涉外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尽早解决我省中医涉外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业是带有我国显著民族特色的传统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占据独特国际优势的产业,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加大中医药研究力度的背景下,严重削弱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文章认为技术创新是改善中医药业发展格局,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阐述我国中医药业创新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4.
ECFA进一步释放闽台两地农业合作动力,通过描述福建与台湾农业产业合作现状,分析ECFA对闽台农业的机遇与挑战,以提出ECFA下闽台农业合作模式与原则,建议在ECFA下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合作机制、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深化闽台农业合作和交流,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造福两地人民.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推广,已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中日两国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在新形势下有效培养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日语人才,提高其对外传播中医文化的能力,对进一步推动两国中医药交流合作和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日语人才培养的内部优势、外部机遇、内部劣势、外部威胁,探讨提高高等中医院校日语人才中医对外传播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高校对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由于共知的原因,有30多年的时间几乎断绝了一切来往。闽台历史以来均重视农业,以农立省。两地农业均有长足的发展,但各有长短,互有特点,需要取长补短.江泽民年初发表对台关系八项主张,福建更应当先走一步,积极开展闽台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促进三通,导致祖国的统一。农业高校是农业最高学府,对两地农业的发展作用显著,以此进行交流与合作,互补互利,相信对两岸的农业发展更加有利。当前闽台均强调科技的因素,科技兴省,科技兴农,因此,加强闽台农业高校的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是当前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条成功经验。产业界与高等院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被认为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方式,其中高校与地方企业合资兴办新的科技型实体,是较有效的运作模式。这种紧密型的合作,有许多综合优势,但其运作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杭州大学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近年来,以开发成熟的生物工程产品为纽带,与地方经济紧密合作,创办了浙江佐力药业有限公司。本文根据浙江佐力药业有限公司三年来的运作实践,总结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与教训,并根据企业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以下简称"名医工作室")政策为背景,通过分析"名医工作室"知识转移中学习的内在机制来研究中医知识的有效转移。方法: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中医知识传承转移过程中的学习机制。结果:中医知识传承转移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也是一个社会学习过程。中医知识转移主要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转移,知识转移的内在模式是转移主体与环境之间不断地交互、反馈,共同促进知识转移的发生与发展。中医知识转移中学习的发生源于知识势差和知识接受方的需求与期待,但知识转移的根本动力在于环境的压力或激励以及系统内部适应性机制和竞争与合作机制的协同作用。结论:国家政策应有促进中医药隐性知识转移的措施,在促进知识转移的同时促进中医药文化转移,才能真正将中医药这种智慧型知识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以下简称“名医工作室”)政策为背景,通过分析“名医工作室”知识转移中学习的内在机制来研究中医知识的有效转移.方法: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中医知识传承转移过程中的学习机制.结果:中医知识传承转移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也是一个社会学习过程.中医知识转移主要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转移,知识转移的内在模式是转移主体与环境之间不断地交互、反馈,共同促进知识转移的发生与发展.中医知识转移中学习的发生源于知识势差和知识接受方的需求与期待,但知识转移的根本动力在于环境的压力或激励以及系统内部适应性机制和竞争与合作机制的协同作用.结论:国家政策应有促进中医药隐性知识转移的措施,在促进知识转移的同时促进中医药文化转移,才能真正将中医药这种智慧型知识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0.
郭利田 《未来与发展》2012,(1):73-76,94
本文首先介绍了津台两地休闲农业发展的概况,然后就津台休闲农业合作展开SWOT分析,最后基于津台休闲农业合作的SWOT分析为政策制定部门提出四点建议:配合ECFA、依循"十二五"规划寻找津台休闲农业合作发展路径;积极改善环境,促进津台休闲农业的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市场需求,并力争全年无休;进行深度开发,努力打造特色化、区域化品牌。  相似文献   

11.
中医骨伤科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中医药发展的历程,总结中医骨伤科学的特色和优势,对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研究,讨论中医与西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建立一种有利于中医骨伤科发展与创新的思维模式,为构建完善的中医骨伤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对广东省高校如何实施中医骨伤科学创新教育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逐步发展中医药学科的重要手段,当前,如何抓住机遇、健康有序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成为中医药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学杰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医标准化和中医内科学研究,作为执笔人,制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医信息化成为我国发展重点项目,中医药的信息化也成为了当今十分火热的产业。分析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总结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中医技术的发展方法,并且提出有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我国中医信息化发展进程。本文首先从了解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入手,提出了对中医药信息化的预期,进而分析未来国家中医药发展将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促进祖国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回归祖国,为内地与香港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近4年来,两地的科技合作交流日趋活跃,人员往来不断,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新的合作模式不断涌现.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探讨进一步发展两地科技合作交流的新思路,对继续促进两地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交流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桂台经贸交流的深入开展,两地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也日趋频繁。双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存在落差,也各有需要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索产学研培优势互补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模式和路径,以促进桂台两地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联动企业与培训,最大限度地促进双方的发展与互补。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要素互补和产业集群的整合视角,对桂林-北部湾经济区两地工业发展的条件基础、工业合作与协同发展的机会以及两地工业发展的合作互补空间等进行了分析,并从人力资源、交通网络等要素互补角度和桂林优势产业积极融入北部湾产业集群的产业互补角度,初步设计了桂林-北部湾经济区持续协同发展的主要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17.
深圳与河源携手对口帮扶已走过16个春秋,如今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如何发挥两地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圳市科协、河源市科协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联合课题组,新发布《深圳与河源经济科技合作创新模式的研究》提出深河两市的经济合作模式亟待创新,更重要的是在规划、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上帮助河源建立生态发展体系,最终实现两地双赢。  相似文献   

18.
刘鲁明 《科技通报》2000,16(Z1):111-116
论述了中医药学科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怎样建立和完善中医标准化诊疗体系和疗效评价体系?如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开展中药有效组份辨析、提取及创新中药复方,等等。认为临床疗效的提高是影响中医药发展的关键。中医药学科研究必须要适应当前全球科学技术交流与竞争的大环境,迎合当今科技发展的潮流,既保持和发扬其独特性(特色),又适应当前现代科技与文化的一体化和趋同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次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中医药论坛会特邀嘉宾;全国政队礼堂举行的卫生部首届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大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届全国中医院院长大会特邀嘉宾;为更好地弘扬中医文化,促进中医药的困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第三批有特色疗法的成员赴马来西亚槟城义诊“健康大使”称号。  相似文献   

20.
为强化广深两地人工智能产业“双城”联动,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本文基于区域产业协同理论,经综合分析两地该产业创新平台、企业、专利等相关数据,得出广深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存在两地专利合作量较低,专利合作意愿下降,产学研协同创新较少,应用场景及数据中心共建共享有待深化等短板,通过深入分析制约该产业两地协同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战略协同、创新链协作、产业链耦合、应用场景共建共享等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广深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