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蔡乐  李浩 《科技与管理》2015,17(2):19-24
浙江省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导致浙江省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在计算和分析浙江省2000—2012年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EVIEWS7.0计量分析软件,实证检验了浙江省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协整关系,以及浙江省城市化发展对碳排放的长期弹性和短期弹性,同时还探究了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果进行了综合总结并提出了有关降低浙江省碳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作为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多、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研究FDI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FDI及FDI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其次选取了1990—2013年的浙江省FDI和全省生产总值(GDP)数据,通过建立时间序列回归模型,运用序列平稳性(ADF)检验、JJ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来确定浙江省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FDI对浙江省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对浙江省发展FDI提出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吸引外资。  相似文献   

3.
王亚飞  廖甍  王亚菲 《科研管理》2022,43(6):104-112
本文将IFDI与OFDI作为一个系统,测度其耦合协调水平,作为双向FDI协调发展的指标。在Copeland-Taylor的分析框架下创新性地引入双向FDI协调发展,分析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基于2004—2016年中国碳排放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二维视角,揭示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具有空间上的显著关联和时间上的路径依赖,区域协同、长期治理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传导机制检验表明: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规模效应为正,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为负,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的主导地位是双向FDI协调发展表现出减排效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子豪  刘辉煌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495-1503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的影响日益引起各方重视。利用中国30个省级地区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反映地区碳排放水平的绝对和相对指标,并对各省区按照经济地理因素进行东、中、西分类,实证检验了FDI通过技术渠道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全国层面的研究表明,FDI对中国的碳排放的积极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滞后一期的FDI对各地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分地区层面的研究表明,FDI对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呈现显著的正面影响,FDI对中部地区碳排放的影响不甚明显,FDI对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则存在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1989—2010年浙江省统计资料中GDP与外商直接投资(FDI)数据,构建时间序列回归模型,运用变量的平稳性(ADF)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FDI与浙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FDI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增长,而浙江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吸引FDI的原因,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浙江经济增长提出了科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测算2000—2011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通过绝对收敛和核密度分析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平均碳排放效率值为0.677,整体效率较低,其中轻工业效率值最高,其次为重工业、采矿业和供应业;绝对收敛显示,2000—2011年全行业、采矿业和重工业通过了收敛检验,存在对碳排放效率高的行业的追赶效应;核密度分析可知,全行业及四大类别碳排放效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内部行业间变动趋势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周杰琦  韩颖  林洪 《软科学》2016,(1):76-80
在Antweiler分析框架基础上,引入FDI技术溢出、自主技术创新及对外资技术的吸收能力三种影响环境质量的技术因素,将FDI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分解为规模、结构及技术溢出效应,并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同时通过不同的样本、工具变量策略和估计方法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还是高排放区域来看,FDI降低了工业CO2排放效率,但有利于提高低排放区域的工业碳排放效率,进一步测算表明这是由不同地区FDI的规模、结构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之间的强弱关系所导致。此外,目前中国外资利用水平与以环保为目标的最佳水平之间尚有差距。以上结果意味着应引进掌握环保技术的外企,推行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绩评价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是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可忽视。以1999—2012年我国37个工业行业为样本,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FDI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直接效应和产业内技术溢出效应,并划分高耗能产业组和低耗能产业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高耗能产业组下降幅度较为显著;FDI对碳排放强度降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低耗能产业组相比,高耗能产业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大;在技术溢出路径上,FDI主要是通过降低工业行业能源强度从而对碳排放强度发挥作用,但能源结构这一渠道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Tapio脱钩模型和Kaya恒等式,运用LMDI方法,构建了扩展的Tapio脱钩模型。选取1990—2011年中国碳排放和出口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脱钩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990—2011年期间中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总体呈弱脱钩关系,而16个分行业的脱钩状态存在差异;出口贸易增长与碳排放增加正相关,1990—2011年中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脱钩弹性指数及分解指标显示,能源结构与能源碳排放强度因素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运用 1997-2009 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中国物流业吸引FDI的影响因素。通过协整检验,发现中国物流业FDI和市场规模、服务业开放水平、制造业数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劳动力成本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建模后发现,制造业数量和劳动力成本水平是中国物流业FDI流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珊珊  罗良文 《资源科学》2012,34(5):855-863
从2002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不平衡程度不断加剧,以往的研究集中在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与FDI对国内碳排放绩效的考察,并未分析FDI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本文运用1997年-2009年间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指数因素分解法,将FDI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分解为FDI数量效应、FDI行业结构效应以及投资的贸易隐含碳强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行业结构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具体来看,FDI行业结构变化促进了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投资的贸易隐含碳强度一直在下降,且降幅不断增大;FDI数量变化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不稳定,两者不存在明显关联。有必要建立公平、有效的碳减排合作机制,制定合理的引资政策,通过FDI产业关联渠道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低碳技术改进,实现产业链的清洁生产,以减轻国际碳减排转移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王强  伍世代  林羽珊 《资源科学》2015,37(6):1239-1248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分析了东南沿海地区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变化主要受产出规模的增效应和工业能源强度的减效应影响,且正效应远远高于负效应;2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区域工业节能减排,但其作用相对较小;3碳排放主要受中度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中度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等经济规模增长拉动而增加,同时,这些产业能源强度下降幅度也相对较大,可见,能源消费总量最大的产业也是节能减排成效和潜力最大的产业;4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经济外向型特征显著,受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全局最优角度建立了省区低碳经济增长优化模型,找到了在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约束下各省经济增长最优路径,预测了各省碳排放、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若2010-2015年各省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均能够实现政府制定的降低目标,将会阻碍山西、宁夏、内蒙古和贵州的经济增长,但能促进其他省区的经济增长;提高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和广东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带动山西、内蒙古和贵州的经济发展,但会提高部分省区的能源结构碳强度;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最优降幅分别为18.19%和19.56%。除海南或青海的碳排放、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处于增长连接状态外,其他省区均处于弱脱钩状态,说明在经济增长最优路径上各省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各省碳排放增速均小于能源消耗增速,说明各省能源结构将逐渐优化。  相似文献   

14.
姚奕  倪勤 《软科学》2011,25(12):19-24
利用1996~2008年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自主研发和碳强度之间的关系。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对三个变量进行了协整关系检验,并以碳强度为被解释变量,FDI和自主研发分别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角度对碳强度进行因素分解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三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FDI和自主研发可以有效地降低我国的碳强度,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不能降低碳强度,而技术溢出效应是降低碳强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并以浙江省90个区县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探讨省域内区县尺度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优化的推进路径。结果表明:①浙江省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分项得分和综合得分均呈现显著的“金字塔”型结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各维度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并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性,总体以杭州市为圆心呈现“较高—中等—较低”水平的圈层式分布状态。②从各分项(维度)评价得分看,浙江省的绿色发展环境最好,创新发展环境和开放发展环境次之,协调发展环境和共享发展环境最差。③根据浙江省面临高校与科研院所数量且聚集于杭州和宁波两地、相对于收入的高房价和FDI流入的双创效应不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既要从全省层面把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优化的推进路径,也要从针对各区县的短板及其发展特色,重点从强调基础设施和优化人才结构等方面设计符合本地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及其脱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兰  刘友兆  郑华伟 《资源科学》2012,34(6):1108-11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江苏省面对外部减排压力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为此,本文分析了2002年-2008年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的变化情况,采用LMDI分解法探讨了土地承载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因素分解结果建立"脱钩"努力指标来考察政府减排努力取得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效果。研究发现,2002年-2008年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总体持续增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对土地承载碳排放表现为负效应,其他几种正效应因素对碳排放增加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地产出〉产业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土地规模〉能源结构,且能源强度效应抑制碳排放的作用有限,江苏省实现碳减排任重道远;2002年-2008年年间政府的减排努力达到的"脱钩"效果不理想,但有效缩小了碳排放增加快于经济增长的差距,使得年度上脱钩程度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利用ArcGIS平台探究山东省碳排放演化格局,根据山东省各市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四个年份各市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化趋势,得出山东省碳排放总量未来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山东省能源-经济-社会-环境(碳排放)系统动力力学模型,运用VENSIM软件平台对山东省未来经济发展情景进行定量化动态模拟,研究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方案。设置四种不同的发展情景方案,预测在不同情景方案下山东省低碳经济综合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情景Ⅳ模式下,山东省2020年经济发展规模、能源消耗量、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都要优于其他三种场景下模拟出的结果,得出山东省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方案,为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