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研究甘肃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来分别研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甘肃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规模的扩大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对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起到推动作用,但是金融效率的提升并没有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益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1978—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上海市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期内上海市的金融相关比率、金融系统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相关比率、金融系统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在短期内,上海市经济增长是引起金融相关比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也是引起金融系统效率变化的原因,但金融相关比率和金融系统效率却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3.
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无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都处于较低水平。面对经济的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依托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过程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一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产业结构_高新技术和服务业产业结构。目前,我国已经初步进入重化工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从供给推动和需求拉上两个角度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运用榈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考察,发现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即存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7.
对金融约束和产业结构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加快金融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金融约束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维持金融约束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平衡性,提升对金融与产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发挥政府与金融市场的作用,增强公众信心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外贸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合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1992年至2∞6年我国进出口对三次产业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贸与三次产业增加值之问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外贸对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影响程度不一,我国对外贸易对第三产业的拉动力度最大,对第二产业拉动力度的影响略小,对第一产业的拉动力度最小,说明外贸正在不断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即由目前的"二·三·一"序列向"三·二·一"序列缓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七五”时期以来,随着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的实施,以及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自身作用,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差距。本文利用充分、翔实的统计资料,对此做出了概括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能力。运用"偏离-份额"(SSM)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将各产业产值增加额分为份额偏离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进而计算相关分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郑州、洛阳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产业竞争力较强,其他城市及城市群整体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偏离贡献率及产业竞争力贡献率较低。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杨越  成力为 《科研管理》2019,40(4):125-134
完善的金融系统通过规模扩张,结构调整以及效率提升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提供有力支持,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国省域数据,利用非期望方向性距离函数、协整检验、门限回归等方法,探讨全视角下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和阶段性特征,为把握各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和制定阶段性的金融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金融发展通过技术改进和资源配置两个渠道影响能源效率;由于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同,金融发展对能源技术效率和能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地区性差异;由于生存性生产、隐性累积效应和资源配置内在激励等问题的存在,金融发展对能源技术以及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金融发展对能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受产业结构大环境影响更为敏感,银行信贷与资本市场的扩张在促进能源效率方面存在阶段性替代效应,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调整能够更好的提升能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约束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的,对资源产业的深度依赖,造成城市在发展中存在政企不分、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主要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吸收资金、技术、人才,创建优良环境,加强区际联系等方面提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于2020年实现碳强度较2005年减少40%-45%,本文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展望中国在保持持续经济增长约束条件下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为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使用成分数据模型和ARIMA模型预测2020年我国的产业结构情况,据此设定产业结构调整的两种情景;其次,通过单位根协整检验定量分析了碳排放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在作用关系,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情景下分别预测2020年的碳排放情况;最后,计算得到2020年中国在8种情景模式下的碳强度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水平,推测在不同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情景下在2020年实现碳强度目标的可能性。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低碳化的政策建议,以期早日实现这一国家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采用河南省1978-2013年金融改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构建VAR模型,就金融改善对三次产业的贡献进行回归。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金融改善指标与产业结构调整指标相互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金融改善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金融改善对三类产业产值贡献度不同,第三产业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对此,文章从区域金融改善视角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徐晓舟  阮珂 《科研管理》2016,37(4):53-60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正相关假设,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零截断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对省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产业结构水平与省域创新绩效负相关;(2)金融发展水平与省域创新绩效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1)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具有互补效应;(2)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得出了一些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沿海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现状与协同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野  马庆国 《科学学研究》2008,26(5):962-969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和科技最发达、产业结构最成熟、经济扩散能力最强大的区域,对我国其他区域的科技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带动和促进效应。通过对沿海三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历史分析和对比研究,本文讨论了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布局中的特点与主要问题,并提出三大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胡坚  李向东 《科学学研究》2011,29(5):716-721
 纵向一体化专利联盟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中关键角色纵向一体化专利联盟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动态演化过程,构建不同策略的产业结构形态如何形成稳定性趋势。研究表明,纵向一体化专利联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态不稳定,存在纵向一体化专利联盟为主导研发和产业链自主研发的多种模式,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伍玉林  李健  周燕 《科技与管理》2009,11(4):97-99,103
以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变迁与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总量、方式的关系及其影响为切入点,并结合近几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分析现行退税制度对黑龙江省外贸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行出口退税制度对黑龙江省外贸发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都存在影响.最后提出黑龙江省对应退税政策调整的产业结构优化导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伴随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新型融资工具的产业投资基金极大改善了相关行业的要素禀赋,刺激了优势产业的发展。现有文献对产业投资基金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及成效缺乏讨论。本文从投资目的导向入手,以融资类和并购类两种模式为分析起点,从投融资匹配程度角度探究产业投资基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路径。借助搜寻匹配模型,得到并购类产业投资基金为投融资双方带来更好匹配的结论。进一步地,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角度切入,利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并购类基金通过提升产业专业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却阻碍产业多样化的发展;相对地,融资类基金通过提升产业多样化影响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