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维埃教育学》1985年第7期刊登 AB 穆德里克的《交往的教育潜力》一文,文章致力于以理论上探讨交往在教育中的作用。文章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交往看作是个性的形式和活动的因素。个体间的交往有助于形成世界观,青年公民的自我意识和对未米职业的有益定向。深入研究对学生交往的教育影响途径是特别迫切的。按照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学生在和教师、父母、同龄人、年长者的交往中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交往和关系不同。交往是人们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它能使人们结成不同的个人关  相似文献   

2.
苏联社会的向前发展,已引起社会需要对正在成长一代的教育体制的修改,因为“每一代新人要把受教育程度、公共文化、职业技能和公民积极性提高到新的水平”。改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决定着必须要研究教育科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提高教育过程的质量水平,提高对学生交往的有目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个性的最基本含义是一个人具有的稳定的、综合的心理特征,是人基本的精神面貌.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说明了个性的形成不仅受先天的、遗传的、生物的因素制约,更受后天的、环境的、社会的因素影响.个性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又以社会性为主.教育就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爱因斯坦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责任心的有个性的公民,而不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听话的机器。因此他强调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给他们更多的学习自由,引导他们通过活动和交往主动地探究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良好习惯。爱因斯坦关于教育教学的论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学理论,对当代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我国中小学正在进行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个性是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个性“包含着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性的独特性.他体现着一个人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诸方面有别于他人的特征的总和.诸如,有人善于表达,有人长于计算,如此等等.人的这些差异就构成了一个社会人的个性特征.但是,人的个性并不脱离人的共性,是在共性基础上形成的.第二,个性的稳固性.一个人的个性是指比较稳固持久的特征.个体偶然表现的特征不是个性特征.当然,个性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人的个性是在社会条件与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随着个体生活条件的变化与实践活动的改变,人的个性必然相应随之发生变化.正是由于人的个性具有可变性,才使教育对人的个性培养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第三,个性的社会性.人的个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在社会影响下形成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性体现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中.第四,个性的总和性.人是完整的社会个体,他的个性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6.
在爱因斯坦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责任心、有个性的公民,而不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听话的机器。因此他强调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给他们更多的学习自由,引导他们通过活动和交往主动地探究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形成中的中国公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质性或多元性仅仅是公民社会的现代显性特征。公民社会的更基本的性质原理在于人们作为公民的交往方式所特有的普遍性质。有三个基本的原理:平等原理、自愿原理和基于预先同意原理。对这三个原理的阐述是由亚里士多德奠定基础的。但这三个原理并未因此在现代环境下丧失其基本的有效性。从人们作为公民的交往活动关系的性质来着眼,中国公民社会正在形成之中。公民之间的具体经济的、民事的交往与交往者间的自愿地、协议地确定可平等化的交往比例,与肯定预先达到这种同意的重要性,正在发生积极联系。公民社会的那些重要价值--人人具有平等的政治法律地位、所有意见得到表达、多数意见主导政治与法律过程,等等,正在生长。公民的社区的、自治社团的交往网络正在发展。非常可能,这三个基本原理将成为人们作为公民交往的基本生活规范。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下的公民教育与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个子系统为其提供充分的环境支持。培育和构建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自由开放的校园文化、理性民主的公民社会、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对于成功地开展公民教育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加强公民教育需要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因素对公民教育的正面影响 ,努力营造公民教育所需要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是促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的一种教育。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个性 ,使每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素质教育不要求人人升学 ,而要保证人人成才。所以“发展性”、“整体性”及“个性发展”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命题。个性 ,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能力强烈地影响着个人创造力的发展 ,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然而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  相似文献   

10.
交往是青少年个性完善的基础,是社会关系的直接现象.人的交往品质是在交往中得到表现和巩固的.没有交往就不会有社会活动.维果茨基说:个性是通过对别人的表现而形成为他现在的样子,是他给别人所造成的现实影响的总和反馈到主体,被主体意识到的结果.人们正是在交往中,逐渐学会生活的本领和做人的规范.学生在交往中了解社会、展示个性、增长才干、经受锻炼、不断成长.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在交往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1.
交往是青少年个性完善的基础,是社会关系的直接现象.人的交往品质是在交往中得到表现和巩固的.没有交往就不会有社会活动.维果茨基说:个性是通过对别人的表现而形成为他现在的样子,是他给别人所造成的现实影响的总和反馈到主体,被主体意识到的结果.人们正是在交往中,逐渐学会生活的本领和做人的规范.学生在交往中了解社会、展示个性、增长才干、经受锻炼、不断成长.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在交往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2.
对儿童进行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要经常深入了解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儿童从出生起,由一个初步具有各种简单感觉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的社会观点、文化知识、道德面貌的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社会成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儿童的心理过程(认识的、情绪的和意志的过程)和个性的  相似文献   

13.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性社会过程的需要,通过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已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行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全家几代人围着孩子转,久而久之,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的不良因素,从而造成孩子交往、合群能力差,大多孩子都不愿与人接触,自己的玩具、食物、用具等一律不让别人碰,班里的玩具、图书等都想全部据为己有,不愿和其他幼儿分享、合作。那么,应该如何使小班的幼儿学会和人交往呢?  相似文献   

14.
个性是指人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决定着人的幸福指数和人生的价值观念。个性的形成与环境、教育、社会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人的个性形成主要是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人文素养,注重个性发展,尤为重要。一、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可谓众多,教师不能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一个模式,具有相同的个性。教师面向所有的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实践经验表明,在教学中,我们面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使其逐渐完善。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伟 《教师》2011,(18):111-111
当今社会,要求学生必须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知识型人才,尤其是个性发展要体现其独特性。而体育课正是学生施展个性很好的舞台。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个性是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精英主义教育体制与重点学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认为,重点学校的建立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学校教育重要的教育制度选择,其所引起的学校两极分化,典型地形成了精英主义的教育建制。精英主义的教育体制不公正地分配教育资源和机会,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形成等级化的教育体制,致使多数学生在学校中处于发展的不利地位。本根据正义原则,认为任何社会公民的个性的张扬与发展都是社会福祉的因素,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是不公正的。教育作为培养理性的公民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个性也叫人格 ,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比较重要的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的个性是在遗传因素、生理成熟度等生物因素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等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生物因素只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而社会因素则使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因此 ,在不尽相同的生物因素与千差万别的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个性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个性心理倾向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差异和自我意识差异等几方面错综复杂地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的复杂的多层次整体。个性差异的存在是个性存在、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品德和公民教育在新加坡的教育系统中位于中心地位,通过品德和公民教育,学生学会对家庭和社区负责,理解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品德和公民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的公民。品德和公民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学习态度的培养。品德和公民教育是21世纪学生竞争力和学习结果的核心构成部分,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为:核心价值观、社会和情感竞争力、公民素养、全球化意识以及跨文化技能,这些因素对于品德和公民教育的形成起  相似文献   

20.
寄托教育及其对寄托儿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托教育是我国社会中近年来所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得相当迅速。它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引发了许多争论。这种教育方式使寄托儿童的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增多、亲子交往减少,对寄托儿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