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普遍高中评价标准大多缺乏必要的论证,本文对标准确定的依据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主要依据是评价主体需要的满足和学校自身发展的规律。文章在分析各主体需要之后,对普通高中评价标准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并就如何以此标准为基础开展普通高中等级评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存普遍高中评价标准大多缺乏必要论证,本对标准确定的依据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主要依据是评价主体需要的满足和学校自身发展的规律。章在分析各主体需要之后,对普通高中评价标准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并就如何以此标准为基础开展普通高中等级评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对普通高中教育实施的是一种主要以学业成绩为标准,政府为主体的评价。在这样单一评价体系下,普通高中渐渐偏离素质教育,为考而教,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无论从高中素质教育、高中多样化发展、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评价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普通高中社会评价非常必要。当然,高中社会评价也会面临着诸如绩效方面的担忧以及功利性价值导向问题,这需要建立有效的教育社会评价机制,促进高中社会评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主体依据评价指标和标准,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对照评价对象的实际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王妍 《河北教育》2008,(7):81-81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检测高中毕业生基础发展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主体依据评价指标和标准,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对照评价对象的实际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的出口,高中毕业会考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鉴定合格毕业生的考试。一方面会考为社会的人员录用、学校招生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会考依据社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标准,调整考试方向和考试标准,反映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通过对会考的水平评价来缓解高考的分数压力,为政府与教育部门评价学校提供了依据,同时会考数据的分析还有利于政府与教育部门共同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及时地反馈、发布具有权威性的会考结果,将引导社会、家长用正确的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关心和支持学校工作,有利于缓解教育的社会压力,有利于素…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之考试评价,即考试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目标,选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业水平考试的过程和效果作出的价值判断和反思。以普通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为例,考试评价目标应坚持考试质量评价、教学诊断、探索个性化评价模式以及满足差异化评价需求的多元统一;考试评价指标在"四度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纳入其内以进行效度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高校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素质教育评价是高校素质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反馈调节系统,它具有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对象的综合性、评价主体的自主性、评价标准的引导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高校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是高校素质教育目标。做好高校素质教育评价的组织实施是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学校评价政策是学校评价工作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具体的学校评价政策是推进普通高中学校评价发展、促进其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中学校评价政策,从政策内容分析视角对普通高中学校评价体制、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及标准等分析后发现,普通高中评价政策存在管办评合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不明确等问题。结合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目标,提出改进我国普通高中学校评价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教师、学生、家长作为评价主体依据评价指标和标准,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对普通高中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综合素质评价是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的全员、全方位、全程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自2007年9月,北京进入高中课改以来,各校一直探索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案。以东城区各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为例,调查发现东城区普通高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上能按时按量完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学校部门职责不清,作为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涉及教学、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