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职高.物理课.作业布置.第一章第一节练习第二题:光线从某种物质射人真空中,测得入射角为18度,折射角为30度,求这种物质的折射率和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   作业批改前,我先习惯性翻了几本作业,当作是欣赏.但是这次,我迫不及待地翻完余下的作业,然后猛然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来来回回地急走.走过去是七步,走过来还是七步,我应该怎么办?一口气连喝三杯矿泉水,总算平静了一些.……  相似文献   

2.
“勾股定理”是初中二年级几何课程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用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 ,也是今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根据本节课的特点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条件 ,让学生像当年的科学家发现勾股定理那样 ,经历发现的过程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 ,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让每个学生用硬纸片做三个规定好的直角三角形 ,直角边长分别为 3cm、4 cm;6cm、8cm;5cm、12 cm。2 .课堂上先让学生动手测量直角三角形的斜…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学实践中,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建构主义倡导的"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物理规律,做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努力将二期课改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节物理拓展课"克拉珀龙方程"为例,介绍我们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我们在科学课中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呢?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一些基础知识时,我常常让学生看一看或做一做,使他们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  相似文献   

6.
“人的内心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心理、对教育的诠释,充分揭示了当前我们教育探讨的热点问题: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我们自然教学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呢 ? 1在观察中发现   观察对我们的小学生来说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生命之必不可少一样。它是儿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自然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中去发现。如教《种子的构造》一课,课前我给每组…  相似文献   

7.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步骤,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内容.往年我们采用集体备课,列举观察法、奇数配偶法、最小公倍数法等,先讲后练,由易到难.大约需要两课时,经过一番努力总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掌握不了,从此开始掉队.还有少部分学生靠写的多记住了常见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  相似文献   

8.
·课例·老师借助演示 ,讲授例题 :“有7个梨放进3个盘子里 ,每盘装几个 ?还剩几个 ?”并列出了算式 :7÷3=2(个 )……1(个 )。接着 ,教师添加1个梨后 ,问 :“现在每盘装几个 ?还剩几个 ?”学生又列出了算式。接下来 ,教师又把梨的个数改为9个、10个、11个、12个、13个等 ,让学生拿出纸梨学具 ,分组操作讨论。然后 ,各组向全班汇报结论 ,教师把所有的算式板书如下 :7÷3=2……18÷3=2……29÷3=3……010÷3=3……111÷3=3……212÷3=4……013÷3=4……1师 :根据上面的算式 ,你们能…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不仅使学生能力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1 在观察中发现观察是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实物模型、图像或教师的演示过程等为主要内容的直观感知活动中发现问题 ,获取知识。例如 ,对“时、分”教学 ,我并不因为“1时 =6 0分”就直接传授 ,而是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去观察 ,在观察中发现。我利用钟面教具 ,进行拨针 ,学生观察分钟、时针运动变化。通过观察 ,学生发现时针走 1小时 ,分钟正好走一圈 ,这样的结论学生容易掌握。2…  相似文献   

10.
郭丽娅 《河北教育》2005,(11):38-39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我们在科学课中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呢?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一些基础知识时,我常常让学生看一看或做一做,使他们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我先让学生用硬纸做一套直径分别为3、4、5厘米的圆,上课时,让他们用这些圆在有20厘米刻度的直尺上滚动一周,依次记下数据,并要大家想一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他们会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然后,教师总结出“圆周率”的概念,再导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用硬纸做一个圆,再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剪开,让学生试着拼一拼,将被剪开的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我让他们细心观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宽是圆的什么,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1/2,宽是圆的半径。接着教师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即圆的面积=πr~2。  相似文献   

12.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材料,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商不变性质”去探索。学生回忆了什么是“商不变性质”之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1÷2=2÷4=3÷6”改用分数表示:12=42=63。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是不变的?从右向左看呢?联想“商不变性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说明…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教职,力求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和方法,指导学生自己遨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去发现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15.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仅使学生能力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有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就能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知识.这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呢?我认为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各种问题热情鼓励,正面引导,让每个学生乐于提问;授之以渔,让每个学生善于提问等途径可以提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极积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自行发现科学原理,学会探索知识的方,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出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  相似文献   

18.
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应该是引导的教,学生的学应该是发现中的学.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去发现,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停留在保守的讲授式教学上,则会约束学生思维的发展,远离新课标的要求.那么,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放开思维,主动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和结论.本文谈谈笔者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于爱萍 《教育文汇》2013,(10):24-24
一天下午在二年级某班上课时,突然传来一声尖叫声,我和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顺着声音找“源头”,只见赵阳一边高高地举着书,一边泪流满面的大声喊:“老师,王月把我的音乐书扯了!”。  相似文献   

20.
听过两位老师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两节课都设计有表演的活动。一位老师设计的活动效果给人的印象是:几个上讲台表演的孩子很有表演的天赋,遗憾的是这些表演都经过了课前的排练,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如果教师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演练的话,其实际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另一位老师设计的《飞机遇险的时候》的演练活动是这样开始的:在开课后,她首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弄懂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主要人物。接着,按照课文后所描写的人物:周恩来同志、小扬眉、机长和工作人员,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找出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