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买椟还珠     
贾涉 《中文自修》2001,(7):68-68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一”这个寓言比喻人有时会舍本逐末,取舍失当。难道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
王天佑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2):46-48,53
“取舍”不只是一个哲学范畴,它也是汉语当中一个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汉语取舍范畴是由相应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组成。语义结构包括“常量”和“变量”,常量对取舍句式的表达不施加影响,而变量则是造成各种取舍句式差异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五册中有一个写小小说的作文训练。小小说,篇幅小,人物不必多,只需要写一两个,两三个,故事不必复杂,要能“勾勒出人物的风采及其精神世界”就可以了。学生创作时对真人真事如何取舍?如何改造?如何生发?如何综合?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4.
徐国平 《南昌教育》2004,(10):10-11
清朝教育家戴震,少年时就是一个善问乾。据说,他10岁时,老师给他上课,《大学》所写乃是孔子的言论,由曾子记下来的?他反问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是朱熹在注释里说的。”师答。“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南宋时人”,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东周时人”。“东周和南宋相隔多少年?”“两千多年”,“既然两个相隔两千多年,朱熹何以知  相似文献   

5.
题目:在生活、学习中,当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我们往往要在多种解决方案中进行取舍.每当这时,你是当机立断,还是犹豫不决?你是自己作主,还是听从他人?请以“我的一次选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适当议论.600字以上.  相似文献   

6.
周俊根 《初中生》2006,(11):54-56
“荣”与“辱”,在人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免受“辱”,并将“荣”和“辱”作为做人处世、判断取舍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在生活中,近似数处处可见,大量的数都是通过取近似值得到的.我们在解数学题时,也常常用四舍五入法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近似数.因此,只有理解了近似数中“精确度”的含义,才能正确、灵活地按要求取舍近似值.下面举例分析近似值取舍中的“精确度”的意义及应用.1 理解“精确度”例1 八一班的一个学生说:“我们班的小明与小亮的身高都是1.5 m”,但小明坚持说他的身高比小亮高8个“厘米”.请问:这种情况可能吗?解析:人的身高一般是一种近似数.要判断这种  相似文献   

8.
专业,常常被人们冠以“热门”和“冷门”之说,很多人也承认专业有“冷热”之分,这就让我们的志愿填报有一个疑惑:专业如何选?如果我们真的面临着“热门”和“冷门”的选择,该如何取舍?这里,本刊对浙江大学招办主任程艺进行了访谈,就如何看待专业的冷热及怎样选择专业的问题,她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也许,这就是我们解决疑惑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学说中的“仁”和“义”之间存在着矛盾辨证关系。“义”需以“仁”为本,“仁”又需以“义”为节。而在具体道德实践中则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辨证取舍。在这种取舍中,作为“仁”道之本原的亲情之爱并不总是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亲情原则作为儒家伦理道德的立足点,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次课程改革强调以生为本,希望通过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如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效达成这些目标?本文从“三个理解”角度比较两节弧度制课例的概念引入环节,阐述了教师可以从厘清概念的来龙去脉、以学定教促人人成才、取舍中运化教学之道这三个方面践行“三个理解”,达成新课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先从两个问题的解答说起。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的母亲和你的孩子同时落水,你先救谁?”这个问题在专家组调查时让许多成人大伤脑筋,最后却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一下子给出了正解“靠近谁就先救谁”。第二个问题是“一个粮食专家、一个导弹专家和一个环保专家同乘一个热气球,升到半空时,气球因超重失控,致少得扔下一个人,才可能使另两人脱险,该先扔下谁?”就在大家无法取舍时,一个小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谁最胖先扔谁。”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你一定会为孩子的答案喝彩。由此可见,孩子的思维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应该相信他们的能…  相似文献   

12.
如今爱“泡吧”的人越来越多,都市中的年轻人流连于各种“吧”之中——“网吧”“酒吧”“水吧”“餐吧”……他们认为“泡吧”是一种品位的体现,是对时尚的追求;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吧”,我们中学生千万不能不加取舍,瞎“泡”一气呀!但是,我们也不能让人笑话连“吧”都没有“泡”过吧?别着急,《语文世界》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时尚的好去处——“开心读吧”,这可是一个愈“泡”愈美丽的地方哦,请随我来“开心”一把吧!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08,9(1):53-53
王天佑先生的新作《汉语取舍范畴的认知研究》于2007年10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背景,集中讨论了汉语中取舍行为的表达问题,并最终在汉语中确立了一个全新的范畴——取舍范畴。该书不仅对公认的几类取舍句式(与其A,不如B;宁可A,也不B和宁可A,也要B等)进行了探讨,而且讨论了副词“非得”、“死活”和“偏偏”等与取舍句的关系问题,并认为副词“非得”、“死活”和“偏偏”等也可引导取舍句。该书从语义功能、语用功能、语用情况、舍弃项的隐含、焦点、口气、预设和转折性词语的添加等角度对汉语中的取舍句式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其隐藏在背后的深层认知原因。该书对汉语取舍句式作了新的分类,对“宁可A,也要B”句式作了新的分析,对取舍范畴与结果范畴、推断范畴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4.
1.大历史观--以小见大,宏观建构。结合教学实际适当取舍,可将黄仁宇的“大历史”观简述为:以小见大、宏观建构、中西贯通、以人带史。  相似文献   

15.
人出生后刚刚牙牙学语,便会指手画脚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呀?”晚上你牵着他的手在林中散步,孩子便会睁大眼睛:“为什么月亮总跟着我们啊?”“树叶是怎么样变黄的?”“假如我到火星上生活会怎样呢?”“人为什么要死呢?我要是死了,会到天堂吗?那里是一个美丽而幸福的地方吗”……  相似文献   

16.
有时候,一个人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能改变另一个人一时的取舍乃至整个的人生。上小学时,我学习不好。数学老师每次发试卷提到我的名字,总用朗诵似的语调说:“张春阳啊张春阳,你什么时候能及格一回呀!”数学老师不喜欢我,虽然我很听话,不在课堂上捣乱。他喜欢宽宽,宽宽数学学得好,每次都能得到表扬,是我们班的班长。宽宽他们几个每天放学的时候,都要我背五六个书包,累得哼哧哼哧地跟在他们屁股后头,有时还让我从家里偷出啤酒瓶到“拨浪鼓”摊上换来2分钱一根的“焦米棍”(玉米膨化食品),几个人躲在一个不起眼的…  相似文献   

17.
怎样才能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面对文中“志愿军”与“大娘”、“大嫂”、“小金花”同样催人泪下的告别情景,第一课时如何取舍,的确让人左右为难。与其让教师作出选择,学生被动地跟着走”,不如把这个权利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鲁讯作品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与作品隔膜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是以“课文”的角度而不是以鲁讯的文学世界更不是以鲁讯的生活世界为取舍的。学习鲁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形式。必须寻找到“不断释放”、“本身不具有固定形态”的自我否定和创造机制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集中体现,对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以人为本”中“人”的不确定性,对“人”的同意义的取舍,致使人们将以人为本曲解为“以我为本”、“以人类为本”,因此,以人为本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界定以人为本的使用,将是本文的研究所在.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不能面面俱到,要选做重要的事情,这样才容易成功。其实,品德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教学预案中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每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每一种教学手段的使用,都经历着“取”与“舍”的抉择。唯有学会理性取舍,才能为“臃肿”课堂“减肥瘦身”,做到简约而不简单,从而成就大气课堂。现以三下《品德与社会》“我们这样生活”一课为例,以自己曾经听过的××老师的课与今年4月份浙江省绍兴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叶老师的教学设计相对比,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