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态心理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涉及到环境哲学、心理学和生态学等。生态心理学对由于环境的改变、恶化对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或者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心理以及生理疾病治愈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生态心理学是从人类心理的角度呼吁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态心理学的生态危机观点,透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站在心理学的立场上,分析环境危机在个体心理层面的成因以及解决途径。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求所有人都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可持续的发展观才是必然的选择,而生态心理学正致力于改变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这也正是生态危机的解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说明人类面临着深刻的生存危机,这种危机,究其实质,就是人类的价值危机,虽然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已不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但非人类中心主义也断没找到真正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新的价值理论,人类要走出困境,必须再度寻找生态价值观新的生长点,生态伦理学正确的生态行为价值观的建立,仍得从人入手,必须以人性的协调和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旨明。  相似文献   

4.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和生态是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协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创造客观条件的实践过程,也是维护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重要尺度。人对环境的需要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环境问题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实现经济发展必须与保护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人权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随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演进而变化。环境伦理建构的基础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公正原则;合理消费原则;生产活动的生化原则。环境价理的建构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使人在进行自己的行为时,自觉考虑和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社会、后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这几的和谐互惠共生。环境伦理的建构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危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现状出发,论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明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其目的就在于调节人的行为,改变危害环境的盲目、短视的人类活动,以求缓解生态危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消除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种种社会不公平,最终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人类认识自然生态环境价值已历经三个历史阶段,对生产力概念作新的诠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把加快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文明演进中环境问题的生态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环境问题一直伴随着明的演进而存在。不同的明时期,其环境问题的表现有所不同。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依赖于生态系统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在自身明的发展中又影响甚至损害着生态系统,在这种人与环境的作用中,人类的经济活动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而经济活动又是由人类的化和社会所塑造和规范的,所以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应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角度来加以探讨。“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应用化的调适作用,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明观。  相似文献   

9.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最闪光处是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老子提出顺应自然、天人和谐,庄子主张万物平等、物物循环。他们回答了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即:人与生态环境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道家生态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反思当代由西方机械自然观与人类中心论指导下创造的工业文明所引发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重新审视人类生存方式、发展模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秦汉政府行为与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的行为,尤其是国家政策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对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秦汉政府行为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央及地方诸生态保护和管理职官的设置,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政府保障;刺激人口增长的政策虽使本期经济的发展有了基本的人口数,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移民、屯垦政策的推行,一方面开发了边疆,另一方面却严重地破坏了北方特别是黄河上中游地带的生态,导致生态性灾害的频发;统治兴动土木工程之行为客观上具有保护生态资源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成为人们在国际贸易中关注的问题,绿色壁垒已经成为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把它作为限制进出口的手段,绿色壁垒日益成为我国出口产品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草原环境保护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要求对草原环境进行保护,草原环境保护与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是密切相关的。草原环境保护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包括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权价值等几个方面。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过程中,应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全民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生态伦理和环境保护思想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观念和意识,充满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反映在《孟子》一书中的有关爱护物产、保护环境及其协调天人关系的思想言论,是先秦时期的人们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态环境向往的反映,也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朴素的生态环境思想和智慧。  相似文献   

14.
"黄佤"的神林崇拜,反映出佤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态保护意识起了重要作用。对"黄佤"神林崇拜所蕴含的生态保护思想进行挖掘和整理,能为解决当今的生态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谈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实现经济跨跃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城市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自然陶养自我化育——论生态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说到底是人性的危机,改善生态环境,化解生态危机,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生态美育以培养生态审美的人为根本任务,以自然陶养为基本途径.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审美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使人性向善、向美提升,以生态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生态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GreenChemistry)的理念,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环境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环境权是人权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环境权是保护人权的具体表现和应有之义。国际刑法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正逐步取得独立部门法的地位,利用国际刑法保护环境权将在全球环保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居室设计是建筑内部空间的环境设计,根据空间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