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为什么要走出去笔者本来以为这个问题不用再赘述了,但在就中国传媒业的走出去问题与业内有关人士交流时,发现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差别很大,有的人认为现在中国的传媒没必要走出去,在国内好好的,为什么要走出去呢?有的人认为,中国传媒首先要影响中国人,走出去影响谁呢?也有的人认为,就是要走出去,首先也得在国内做大之后再走出去(有点儿像攘外必先安内的论调)。还有的人认为,这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的,像美国那样,经济上发达了,文化产业自然也就走出去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在哪里呢?用何种本土战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用何样文化印象塑造世界的中国面孔;以何种思维创新文化产品并探寻全球推广战略;用何种政策制度推进中国传媒出版业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对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走出去”是中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传媒集团的必由之路,不仅有利于中国媒体吸收国际资源、利用国际市场,也有利于中国媒体在国际上扩大知名度,提升影响力。自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传媒产业“走出去”取得了不俗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必将给中国传媒业带来影响,那么,中国传媒业将如何因应对这一新的形势呢?身在其中的传媒人面对这一形势正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2002年7月15日,笔者在《江西日报》新闻大厦,与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兼《江南都市报》总编辑王晖就业界关心的这一问题作了一次坦诚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郝振省 《传媒》2007,(2):1-1
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如今已是梅开二度.我们为什么要开这个会呢?首先是为了除旧布新.在岁末年初之际,把管理层的领导、业界的精英、学界的专家请来,大家聚集一堂,总结一下过去一年的工作,交流经验并设计未来的发展方案,同时建立联系,加强友谊,似为常规,又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谭天 《青年记者》2008,(10):24-26
在2007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广东电视台张惠建台长题为"开创广东电视产业的蓝海"的主题演讲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广东电视台的."蓝海战略"体现在两个方面:新媒体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广东电视台的"走出去"战略就是实施中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  相似文献   

8.
在某画报上,有一篇批评新闻工作者到海外采访的文章,认为中央电视台派人去搞澳门回归报道、南斯拉夫现场报道,没有必要,是花冤枉钱。也许是年龄和阅历的不同,我对上述文章的观点很不赞同。记得在70、80年代,中国的记者不大有机会出去搞报道,甚至哪个地方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一张嘴就是“据外电报道”,PLI我们听了难受,心想:中国传媒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声音呢?大概和国力有关。现在国力比以前强盛了,该花的钱也花得起了,这才有中国记者出去搞现场报道吧?再说,我们花钱买一台电视机,不管它是中…  相似文献   

9.
强化副刊的新闻性,已是—个老话题了,只是许多的副刊编辑没有重视起来,有的虽然嘴上说重视,然而行动上依旧是走的传统之路。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澄清两个问题,即:副刊为什么要有新闻性?副刊的新闻性如何表现?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国出版的繁荣发展,随着科技发展带动的数字化出版的来临,出版全球化的问题已经是中国出版界必须破题的时候了。与国家出版"走出去"战略不同,出版全球化不仅要让文化走出去,同时,要将国际市场的利润拿回来。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笔者今年参加伦敦书展,对此有些感悟,认为我国的出版企业似可从以下三个  相似文献   

11.
前两年,当“新闻官司”刚刚出现的时候,有的人曾经提出:为什么非叫记者上公堂不可呢?不可以调解吗? 提出这个问题,反映这些同志对我国法律还不熟悉。对于各种社会纠纷,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  相似文献   

12.
新闻队伍建设,历来是一件重要的事。为什么现在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呢?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旧体制转换、社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初级阶段。十年改革,基本顺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改革深入,又遇到了种种困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应该如何走?墨守陈规不行,急于求成也不行。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有些合作关系持久不变,有些则如昙花一现?为什么有的人让你一见如故,有的人却总是与你意见相左?成功的合作有哪些相同之处?从优秀的合作者身上我们都能学到些什么,这些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有怎样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14.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现代中国人很熟悉的话。于是有的人就认为有了大学文凭,特别是有了名牌大学的文凭,就一定是大能人了。 我当了一辈子记者,教九流接触得可谓多也!深感没有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中的经验性知识,当然不会有智慧。但有了那些知识,也不一定会有很高的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我们无论干哪一行,要有创造,要有突破,就必须有智慧。否则就只会重复旧知识、旧经验。为什么有的大知识分子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呢?为什么有的人讲起话来广征博引,一到实际矛盾面前就束  相似文献   

15.
善待批评     
很多人都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抛头露面、易于出名的职业,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既风光又荣耀。殊不知,这也是个众目睽睽、很”招风”的地方,随时都会碰到常人料想不到的问题。最近就常在报刊上看到有人对某些电视节目主持人指指点点。有的含蓄婉转,有的直接尖刻,有的甚至可以说吹毛求疵。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究竟应该怎么办呢?依我看,首先要保持  相似文献   

16.
《传媒观察》2009年第11期刊登的拙作《时代呼唤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对为什么要建立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作了浅显探讨。接下来很自然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我们认为,就宏观层面而言,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学应在借鉴过往前人、西方管理理论精粹的基础上,真正有所创新,立足中华民族新一轮崛起的时代背景和中国传媒的丰富  相似文献   

17.
谭天 《青年记者》2008,(7):24-26
在2007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广东电视台张惠建台长题为“开创广东电视产业的蓝海”的主题演讲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广东电视台的“蓝海战略”体现在两个方面:新媒体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广东电视台的“走出去”战略就是实施中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2001年12月24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开始实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大力推动影视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在短短的几年里,中国广播影视频频走出国门,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加强了全球覆盖。中国影视节目更是通过各种渠道进军海外,不少优秀作品频频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然而,在这片熙熙攘攘之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走出去”尚在起步,“走进去”任重道远。离走进国外主流社会,实现全球有效传播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我们从传播观念、传播渠道、生产经营等方面认真审视我国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出版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己经是注定的了.但是,怎么才能走出去,这个问题应该很认真地加以论证. 在我的观察中,目前启动了很多走出去的工程.其中重点之一就是“翻译”,似乎只要把中文的翻译成外文的,这个事情就成了一大半了.是不是只要在国外出版了就是走出去了,我看末必.  相似文献   

19.
孕育时期中国档案学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档案学从创立到今天,满打满算只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与传统学科(如史学、文学、哲学、数学等)相比,它显得很年轻.然而,从其发端来看,迄今已有两千余年.那么为什么中国档案学要经历如此漫长的孕育过程呢?为什么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档案学思想一直未能发展成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呢?我国档案工作历史悠久,在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档案文献编纂等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期间有关档案学的思想也纷纷问世,可以说,我国的档案工作和档案学思想曾一度领先于其他国家,那么为什么中国档案学反而比欧洲档案学晚了一个多世纪才建立起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探讨孕育时期中国档案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出版业走出去过程中,我国出版行业组织为什么能够发挥作用?这种作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理论上它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实际上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海外出版业发达国家的出版行业组织在这方面又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框架,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