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学科要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革,适应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受美、创造美。在课堂教学之初创设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树叶贴画》一课时,一位教师课前采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课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说说这些形状不一的叶子分别像什么?有的说像小鸭的“爪子”,有的说像小鱼的“尾巴”,有的说像一把“扇子”,有的还说像“桃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一片片普通的叶子,被描绘得魅力无穷。这样再指导学生进行贴画创作,他们会兴致盎然,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创设…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把握美的内涵,感受叶子的奉献美,从中受到感动和熏陶。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实现过程性目标,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充分发展。”在此,笔者以“大数目估算”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如伺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数学。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探索”,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实现过程性目标,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充分发展。本文试以“千克的认识”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做”数学。  相似文献   

5.
《三颗枸杞豆》是苏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童年趣事”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参考书》的“教学建议”更多地着眼于让学生读出“童趣”,更多地着眼于语言的生动性。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觉得本文的行文思路、故事情节、主旨的把握都不十分困难。这篇文章能感染人,我理解为关键在于它的语言,不仅仅生动优美,还在于它含蓄深刻。基于对文本这样的认识,我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语言的品味上,努力把课文上出别一番滋味来。下面结合对《三颗枸杞豆》的教学理解,谈谈我对课堂阅读教学的认识。一、让课堂阅读教学成为课外有效阅读的钥匙“知识是教不…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一种用心感受的过程,是一项心灵的活动。由于学生个人的思维品质、价值取向、情绪体验等都存在差异,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也都各不相同。尤其是小学生,主观色彩更加浓厚,即使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课文的同时,又该如何使学生学有所得呢?一、在个性化阅读中,积累语言我们语文教学应该抓住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段,让他们熟读、背诵,增加语言积累,把握语文规律。在教学《最好马上找到他》这首诗歌时,在学生通读全文后,我问:“现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然后让“现在你眼前出…  相似文献   

7.
叶趣     
活动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让学生了解有关树叶的识,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问题的能力。3.通过设计环保用语、制作贴画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文字达能力以及动手、动脑能力。活动准备:1.采集各种各样的树叶。2.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解叶。3.上课时带上胶水、剪刀等。活动过程:一、设置情境,发挥想象,认识树叶师:春天刚来,枝条上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夏天到了,叶子越发显得葱绿;秋天来了,叶子变黄,从树上翩翩地落下来,静静地等着冬的来临。今天,周老师就想带小朋友们去认识树叶。(…  相似文献   

8.
设计背景户外活动时,一阵风儿吹过,树上的叶子飘飘洒洒地落了下来,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好漂亮哟!”树叶是大自然赐给孩子们的礼物。秋季正是开展有关“树叶”主题活动的好时节。活动目标1.愿意和老师说说自己对树叶的认识和感受。2.萌发观察、想象的兴趣。3.锻炼动手能力,体验制作的乐趣。活动准备在户外选择有树、草的场地布置成“森林”;梧桐树、枫树、柳树、玉兰树、杉树、乌桕树的落叶;用树叶制作的贴画:长颈鹿、狐狸、金鱼、小船、萝卜、飞机等;粘贴树叶画的胶水;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发幼儿兴趣1.秋天到了,小朋友想去…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认识特点,使师生间教与学的思维同步,让学生的精力“聚焦”到知识中,是实现轻松、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试就中专物理教学过程如何促进教与学的思维同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一、注意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相似文献   

10.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解决某一类问题,而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进而反思和提炼,最终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以“替换”策略的教学为例,谈谈对小学生习得和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一般过程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心理活动课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学生对活动、情境的感受与领悟。教师在心理活动课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课堂导入的“温度”、活动带领的“精度”、感受引导的“深度”、课堂总结的“高度”。另外,教师还需做到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协调、生动,能够提高并维持学生在课堂的沉浸感,使学生的体验生动、感受深刻、行动有方。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感、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主要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等.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下面,笔者以人教版“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谈谈教学中如何经历计数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作文教学倡导自由作文发展学生个性呢?结合教学实际,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一、培养自由作文能力 (一)自由拟题。鼓励自由表达,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个性,写出创意。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第二学段中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就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自由选题,自由命题,自由表达,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4.
任务型教学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等方式,完成任务目标,获得学习自信心.《英语课程标准》以“能做某事”设定教学目标,提倡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现语言目标,感受成功,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高中任务型阅读教学吸纳了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强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活动的真实性,让学生在完成真实阅读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任务型阅读教学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实践性和体验性为原则,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英语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阅读能力.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任务型阅读教学方法的认知、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是目标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即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 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情境教学,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感受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语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登山》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险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教学本课,引导学生去充分认识、感受列宁两次走过的小路的险,是理解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关键.学生对小路的“险”认识得越是深刻,就越能深刻地理解列宁对待困难的态度和锻炼意志的自觉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抓住小路的“险”,引导学生去充分地感受、认识,在此基础上理解列宁锻炼意志的自觉性,并在引导学生理解感受的过程中,扎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人.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语感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课文的敏锐的感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学生感受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感训练是语文课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就是让学生在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多思中感悟和积累语言;语感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学分析 《我们在呼吸》一课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在体验、探索中认识呼吸,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并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感受探究的愉悦,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趣。  相似文献   

20.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努力创设和谐之美.和谐之美追求的是交相辉映之美,追求的是层次分明之美.《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文质兼美,语言清新,极富诗意和哲理的散文.文章的特点决定本文的教学应紧紧把握住“品和谐之美”这一主线,从“欣赏外表美、感悟内在美、升华情意美”这三个层次展开,引领学生走进一片片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叶子,让真情在反复品读、尽情倾诉的诗意课堂上生成、回荡,从而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体验中,领悟叶子“美”所折射出来的哲理光辉,享受和谐所产生的意蕴美.下面,我想撷取其中的三个重点片断与大家其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