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起生活的风帆,航行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茫茫海面,等待我们的将是惊涛骇浪,让我们勇敢地接受阳光的抚摸,风雨的洗礼,让心灵得到净化;面对狂风大浪,风雨交加,百折不挠,因为我们要做乘风破浪的勇士。我们坚信,雨后见彩虹,生命之舟终将驶向成功的彼岸。生活的路———酸,生活的路———甜,生活的路———苦,生活的路———辣,生活的路———风雨兼程,生活的路———曲折坎坷。也许有天会晴天霹雳,也许有天会风起云涌,我都会坦然地去面对,去承受,在我最潦倒的时候,鼓足勇气,告诉自己:“我能行。”生活的路处处布满荆棘,面对父母那堵我永远也翻…  相似文献   

2.
很抱歉,有一个这么奇怪的题目。但如果把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相结合,那么你就会恍然大悟,我想谈的是电影。生活中拥有电影是因为它对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化处理。电影的特质决定了电影剧本在叙事过程中相对于我们的“同时性”。因为大部分影片的叙述都呈现为“现在进行时态”———即使偶尔会加些闪回。而同时电影的世界又是虚构的,所以很多时候电影的确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我们暂时离开真实的“现时”生活,落到那影片中的“同步生活”中去,成为那个时代中的一员,感受那个“世界”的人生百态。例如,在看《魂断蓝桥》《紫日》《苏州河》这些属于大倒…  相似文献   

3.
三位母亲,三桩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它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名字叫“牺牲”!  相似文献   

4.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绝美的诗句不禁让人对“更青处”的意境产生莫名的联想和向往……诗人徐志摩的心境无需考证,但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在课改涌动如潮的今天,“青草更青处”的境界一定不是单纯的就“教材”而“教”,也绝非是让学生“陶醉”在看似有趣的“数学世界”,而游离于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之外。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漫溯”应该是链接生活与数学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感受到的是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将课堂与生活很好地“链接”在一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那么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变通”就是依据不同情况 ,对实际问题作非原则性的变动。善于变通对一个语文教师很重要。下面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 ,谈谈“变通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第一 ,观念的变通。我想语文课不应局限于“黑板———粉笔”的形式 ,拘泥于“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 ,而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如电视、录像、多媒体、网络等等 ;还要密切与生活的联系 ,如让学生上街购物 ,带学生郊游、参观 ,让学生动手操作等。新的结构模式应该是 :“教师———学生———信息———生活”的对话 ,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具有现代意识 ,引导他们…  相似文献   

6.
书的比喻     
古今中外的伟人名家,大多喜欢拿书作喻,启人智慧,让人爱书。源泉———“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穴高尔基雪钥匙———“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穴托尔斯泰雪船只———“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穴ài雪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穴凯勒雪阶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穴高尔基雪阳光———“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穴莎士比亚雪生命———“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穴别林斯基雪烈火———“各种蠢穴chǔn雪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穴kǎo雪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穴雨果雪珍…  相似文献   

7.
贵刊2002年第3期第34页刊发了《建议摒弃“等分除”与“包含除”》一文,对其中某些观点本人不敢苟同。首先,“包含分”不等于“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两种分法———“平均分”与“包含分”,“包含分”并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且这两种方法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分东西),同时存在质的不同(分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不同)。认为“平均”与“包含”叙述上是相关的,可以统一用“平均分”来表述,脱离了生活实际。我们必须承认分的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实践操作,领会这两种不同的分的方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8.
上篇:“新课程”带来的活力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在这美丽的时节,又一批小朋友背上书包,跨进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迈出人生新的一步。恰逢其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也将在我市全面展开,这些小公民的学校教育的第一课,就将面临“新课程”。“新课程”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走进我市的示范小学———岳阳道小学的课堂,去亲临其境地听一听,看一看。1.这是一种美的享受清脆的上课铃声响了,喧闹的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学生们个个聚精会神。看到每个人的课桌上都摆放着上美术课时使用的学具,记者不禁心头一愣———难道走错了教室?我是来…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一”和“十一”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曾推出创意相同的“特别节目”,可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节目标题,“五一”时是《说法作客———请您断案》,“十一”时变成了《说法做客———请您断案》。“作客”为什么改成“做客”呢﹖让我们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是怎么解释的:做客zuòkè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作客zuòkè<书>寄居在别地:~他乡。“做客”与“作客”是一对音同义不同,而在实践中常常用混的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参照典范性著作中的用例,笔者以为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至…  相似文献   

10.
以小见大 ,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 ,不少成功的佳作都善于运用此法。小中见大 ,见微知著 ,让小事“出彩” ,恰如一句妙语所描述的———“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那么 ,如何让小事“出彩”呢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把小事放在大背景中去表现在特定背景之下来“透视”小事所蕴涵的深意 ,有了这份深意 ,文章就多了一份生动 ,也就能“出彩”。如有篇中考优秀作文 ,叙写两个小孩在放学途中做好事———使出吃奶的力气盖上一处下水道的盖儿。行文安排了得当的背景衬托———“往来的行人都敬而远之” ,“行人只是投去一束惊异的目光 ,但谁也…  相似文献   

11.
一、激情导入———引入“西博”1.这段时间让我们最感兴趣的事是什么呀 ?(西博会 )2.西博会有哪些活动 ,你知道吗 ?投影出示 :西湖花会狂欢节汽车展美食节烟花大会金鱼文化展[展示西博会活动场景 ,让孩子获得深刻的“西博”表象 ,为编说童话故事打下基础。]二、丰富表象———畅谈“西博”1.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西博会的精彩瞬间。你最喜欢哪个活动 ,想不想去看看?(学生点击电脑 ,自行浏览 ,教师巡回 ,指导。 )[学生在自由选择中了解、欣赏、叙述西博会情景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指名叙述。烟花大会 :抓住颜色、形状和…  相似文献   

12.
“下面我宣布‘环保空间站’成立剪彩仪式现在开始。请我们的特邀嘉宾———中队辅导员张老师为我们剪彩。”在那些自荐礼仪队员的簇拥下,我们的特邀嘉宾———大队辅导员张老师信步走到队员们用皱纸精心折叠的彩带前,接过礼仪员递过来的剪刀,在队员们热切的目光中,兴奋地在那大红色的彩带上剪下了极富意义的一切。你们知道吗?为资助身边的贫困学生,同时也为希望工程募集资金,经过我们全体中队干部、队员的酝酿,一致决定在中队中成立“环保空间站”。这不,我们正在中队中举行隆重的开张仪式哩!那场面真是红火!“砰啪———砰啪———”哪来…  相似文献   

13.
“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这深情的歌声在中国申博成功的当晚一遍遍地在我们小区上空回响,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我们一家三口和着歌声唱呀,跳呀!我手拿着昨天颁发的我在上海市小学生“申博”知识竞赛中荣获“优秀奖”的奖状,激动万分,虽然我年龄小,但参与申博的决心可不小。通过参加一系列的宣传、讲演、竞赛,我———成功了,这也算是一个“可爱的小上海人”为申博做出的贡献吧!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属于中国·上海!作为上海的小主人,我光荣,我自豪。告诉你,我心中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要在世博会上当一名小记者,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感悟———创新”教学法实验。两年来,这一科研课题得到不断改进、充实、提高,已经显示出了它的可行性、实效性、科学性及创造性。一、“感悟———创新”教学法的内涵“感悟”教学法,我国自古有之。古代的吟读诗词,背读“四书”、“五经”,用的就是“感悟”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体现的就是“感悟”。我们现时提倡的“感悟”法注入了时代的气息和现代的信息内容。我们不拘泥古代的光靠背读去感悟,我们主张在感悟中去探究、去总结、去创新。“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感悟———创新”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画风》是人教版第四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课文取材于学生生活,以描绘“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为中心,将观察、想像有机结合在一起,非常适合学生观察、创新、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可依据课文特点,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敢于创新,善于合作。一、说———试———看,层层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说———联系生活说一说导入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畅说对“风”的印象,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和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增强观察意识。2.试———打开门窗试一试如若有风,在学生自由畅说完对“风”的印象后,则可以打开门窗,让风吹进教室…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让数学课充满“生活味”,让“生活味”弥漫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了我们的共同的追求。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原则,如何在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感受生活数学.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为此,在“生活数学”的理论支撑下,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生活同课堂练习有机统一,在课堂练习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将枯燥的练习同生活结合,变机械的重复为快乐的接受,让练习蕴涵生活的芬芳。  相似文献   

17.
题目设计花是美与诗意的象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花园”。社会生活中,与“花”相依随,产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生发了许多美丽的情感,也再现了许多美好的品质。而关于“花”,其象征意义又是各异的,比如:梨树花———纯洁,蒲公英———快乐,报春花———温暖,丁香花———淡雅,康乃馨———尊重,夜来香———奉献,紫罗兰———忠诚,毋忘我———真诚,含羞草———敏感……亲爱的同学,你喜欢哪一种花呢?它会让你想到些什么呢?请以“花”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构思点拨每个人都无法拒绝诗意的生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我们,真太幸福了,既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又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天天吃着可口的饭菜、新鲜的水果、美味的巧克力、香甜的冰激凌……每天除了学习,就再不会有别的事让我们做。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甜蜜,充满了欢乐!人们常说:酸、甜、苦、辣乃人生滋味。可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条件的日益优越,我们日渐失去了一些磨炼意志的机会,更难以尝到“苦”的滋味。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为了让大家尝到“甜”以外的生活滋味,学会坚韧、学会独立,世界各国都有意识地给我们少年儿童提供了“吃苦”的机会,让我们从小就去经历磨难和挫折。今天…  相似文献   

19.
推荐者的话     
下岗对很多下岗者来说是一个沉重而又辛酸的话题。面对家庭与生存的压力,一介书生开始走街串巷收空酒瓶子(真如作者所言,这是生活对他的嘲弄),这是生活的酸楚,还是人生的苦涩?———“生活逼得我不得不弯着身子做人”;“我的吆喝竟变成了声泪俱下的‘酒干倘卖无’”,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的是“我”所谓重新“上岗”的辛酸经历。也许世间确实有贫困人家得以平安度日的温馨,———尽管那是凄凉的———文章后半部分中“女儿”天真无邪而又圣洁的童心却不得不让我们面对生命伟大的馈赠而深深感动。“她”是那样小,我们有理由说她过…  相似文献   

20.
李凌 《师道》2002,(12):34
高中三年是在题海中挣扎拼搏的三年,所幸遇到的老师各异其趣,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增色不少。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雷厉风行、火爆直言的化学老师———吴老师。记得三年前刚踏进高中校园时,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令人兴奋,连立在道旁的企鹅垃圾箱也让我们这些高中新鲜人倍感兴趣,而老师自然就更是我们的“集中研究对象”了。开学两天,任课老师的情况已被我们基本掌握了,并将老师们一一对号入座。语文老师,清秀飘逸,与《神雕侠侣》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颇有几分神似;英语老师,圆脸圆眼,扎着根一跷一跷的马尾巴,活脱脱一个芭比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