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家画马通常先画马头,最后画马尾巴。而日本京都却有一个画家画马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次画马总是空着马头,先画马尾巴。他画出来的马栩栩如生,非常出色。从马尾巴画起,可称得上是“逆画”了。这种画法其实我国也有。一般画家画动物最后才画眼睛,此所谓“画龙点睛”。可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画牛却先画牛的眼睛。  相似文献   

2.
小老鼠西西     
画画比赛的消息一传来,小老鼠西西可高兴啦! 他立刻铺开纸,拿起画笔,画了一幅“猫头鹰睡觉图”,觉得很得意。妈妈却一眼看出了其中的错误:“猫头鹰警惕性很高,睡觉时始终睁着一只眼睛,可你画的猫头鹰却闭着眼睛。”一会儿,西西又画了一幅“群马吃草图”。妈妈又发现了其中的错误:“马吃草时,为了防止草尖触伤眼睛,总是闭着眼睛的,可你画的马却是睁着眼睛。”几天后,西西又画了一幅《大花猫午睡图》,觉得没什么问题,才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你又把眼睛画错了!”  相似文献   

3.
<正>提到"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先讲讲它的出处。古代梁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有一天,他在金陵(地方名,今江苏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旁边一个人问:"为什么不画眼睛呢?"他回答:"点上眼睛,龙会飞走的。"众人都不相信,硬要他画  相似文献   

4.
画龙点睛     
提到“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先给大家讲讲它的出处。古代梁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有一天,他在金陵(地方名,今江苏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旁边一个人问:“为什么不画眼睛呢?”他回答:“点上眼睛,龙会飞走的。”众  相似文献   

5.
正人人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我却认为"心灵是眼睛的窗户"。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家在饱经沧桑后,被迫住进了一间老房子。房子连一扇窗户也没有.一进去就有一种憋闷的压抑感。老画家却表现得十分自然,笑哈哈地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然后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画得如同真的一样。他顿时就觉得屋外的阳光和空气像流水一样涌入小屋内  相似文献   

6.
“画眼睛”是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突出特点,他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对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艺术手法,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画人物要善于画眼睛;“画眼睛”不局限于画眼睛;画好眼睛,先要观察眼睛。要学会画“眼睛”先要学会观察,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7.
家乡的龙眼     
我的家乡有一种畅销海内外的土特产——龙眼。关于龙眼,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据说,远古时期,有一名出色的画家,在一面墙壁上画了一条龙,可惜,这条龙却少了两只眼睛,显得美中不足。众人都催促他赶紧给龙添上两只眼睛,谁知他刚给龙添上了眼睛,龙便从墙壁上钻出来,飞了起来,吓得  相似文献   

8.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鲁迅先生谆谆教导我们:“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四卷第395页) 著名作家丁玲,是善于画伟人们的眼睛的。她在《鲁迅先生于我》一文中写道:“……会开始不久,鲁迅来了,他迟到了。他穿一件黑色长袍,着一双黑色球鞋,短的黑发和浓厚的胡髭中间闪烁的是一双铮铮锋利的眼睛,然而在这样一张威严肃穆的脸上却现出一副极为天真的神情,象一个小孩犯了小小错误,微微带点抱歉的羞涩的表情。”用墨不多,只四个字——“铮铮锋利”,却活  相似文献   

9.
画猫先教幼儿学做猫的头饰,学习画猫的头。画时,先画一个椭圆形的头,在头顶的两旁画两只耳朵;在头的中间画眼睛,猫的眼睛象枣核,眼珠子在中午时眯成一条缝,所以可在眼睛中间画一条短的竖线;眼睛的下面画上圆圓的小鼻子,鼻子下面画上嘴,在嘴的两边画胡须。第一节课着重教幼儿  相似文献   

10.
我读过一篇题为《孩子和蜗牛》的散文。文章虽短小却颇有意思。文中讲的是一位教师在一年级的美术课上发现一个小男孩画了三只蜗牛,有趣的是他画的蜗牛的眼睛又大又圆,还有很长的睫毛,一根一根长得很整齐,向上弯曲着。那位教师据以前的观察,蜗牛的眼睛是很小的。于是  相似文献   

11.
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要表现出一个人的“灵魂”,无论画家还是作家,都不会放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绘。鲁迅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画眼睛”。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祝福》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了三次:一次不如一次有神,真切地反映了人物每况愈下的生活历程。《伤逝》对子君眼睛的两次的描写亦是神情毕肖。在鲁迅的创作中,大量的“画眼睛”却不局限于肖像描写,而是指最能显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细节。孔乙己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就是孔乙己的“眼睛”。在《故乡》里,二十多年后的闰土见“我”不再喊“迅哥儿”而虔诚地叫“老  相似文献   

12.
《野人闲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后蜀孟昶得吴道子所画“钟馗捉鬼图”,图中钟馗左手捉一鬼,右手第二指揽鬼眼睛,笔迹道劲。但孟昶却认为用拇指掐鬼眼睛更有力,于是令黄筌改画,黄筌却另画了一幅献给孟昶,并说:“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气色眼貌,俱在第二指,不在拇指,所以不敢辄改。筌今所画,虽不及古人,一身之力,意思并在拇指。”黄筌不轻易改动吴道子的画,是他艺术见地十  相似文献   

13.
快乐游戏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可爱的娃娃。它们都有一对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还有一张灵巧的小嘴,却没有鼻子。我觉得很奇怪,人怎么会没有鼻子呢?突然,一个娃娃说话了:“你们好,我叫思思,我的鼻子不见了,请你们帮我画鼻子,好吗?”“好,好!”有的同学大声喊着。其他两个娃娃分别也介绍了自己,一个叫笑哈哈,一个叫小机灵。思思又说:“游戏开始,不过先要蒙上眼睛。”前三个代表上去画。一个画得可准了,另外两个,一个画到头发上,一个画到眼睛上,弄得我们哄堂大笑。轮到我了,我很高兴。我开始画了,以为自己画准了,但是下面都是笑声。原来我画到裙子上去…  相似文献   

14.
费丹旭是清代人物画家。他成名的年代,正是道光皇帝当政的时候。道光皇帝有一位叔父,一只眼睛瞎,而且凹进去,很不好看。有一次,这位皇叔请画师给自己画像,画了好几幅都不满意。有的照实画,很难看,主人不满意;有的把坏眼睛画成了好眼睛,假了,主人也不满意。有一天,有人推荐说,费丹旭画人物极好。于是,费丹旭便被请到了这  相似文献   

15.
没空看父亲     
<正>长这么大,画过很多张画儿,突然发现从来没给父亲画过像。这有什么难的,今天我一定要画出令我满意的父亲画像来。眼睛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而我说"画人容易画眼难"。就让我从父亲的眼睛开始画吧!闭目思忖,怎样的眼睛才最能展现父亲的神采呢?平和的眼睛吧,太没个性;炯炯有神的眼睛吧,太普通;深邃的眼睛吧,又不是常态。是画每天放学后在校门口焦急等待的那双眼睛,还是画看我  相似文献   

16.
敬爱的老师,让我为您画张像吧! 先画您那宽大的额头,再画上几根稀疏的头发。老师,听说您原来有一头浓密的黑发,好像一片乌黑的森林,现在却连三毛都比不过您。唉,我知道,全是我们这些淘气鬼给烦的。不过,您这个样子却让我们感到格外亲切。您宽宽的额头是智慧的象征,稀疏的头发是过度操劳的结果啊! 接下来,再画您的眼睛和鼻子吧!记得当您  相似文献   

17.
画龙点睛     
《双语学习》2011,(5):18-19
南北朝时期,有个画家叫张僧繇。有一次,他到一个寺庙去游玩,在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都没有画眼睛。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一文中说:“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茹志鹃同志深得此法。在她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中,点睛之笔,随处可见,且她的“画”眼睛有自己独特的笔法,体现了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赵兰珍 《学语文》2002,(1):15-15
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在为人画像时迟迟不画眼珠,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这个中。宋朝的赵希鹄也有类似的见解,他说:“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睛活则有生意。”鲁迅先生赞成这样的见解,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的逼真,也毫无意思。”上述见解非常精辟,它告诉我们“画眼睛”不失为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种佳法。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就可以窥见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生活经历,窥见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窥见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鲁迅先生不仅是“画眼睛”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画眼睛”的行家高手,他在短篇小说《药》中、《伤逝》、《祝福》中,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20.
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文/梁琦早晨,赵美博一来园便把他在家画的小鸭子递给我看。我看了一眼,随口说了一声“很好”,就把他的画放到了琴上,却见赵美博睁着两只渴望的眼睛看着我,不肯离开。我看了看美术作品栏,发现前一天下午另一位教师教幼儿画了“小鸭子”,因为美博画得不太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