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切的怀念     
今年5月19日,是著名书装艺术家、诗人、书法篆刻家、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曹辛之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为了弘扬先生毕生虔诚敬业的可贵精神,学习先生经典书装作品的艺术特色,中国版协书装艺委会在召开换届筹备会期间,安排了“曹辛之书籍艺术研讨会”。按照吕敬人的策划,经过鹿耀世、尚云波选拍图片,刘静精心设计,宝峰集团杨学红、曲丽出面赞助,印制了“怀念曹辛之先生”画页。5月15日上午9时,北京的书装界人士和各省市艺委会代表汇聚一堂,参加“曹辛之书装艺术研讨会”。吕敬人主持发言,并介绍了赴会的邱承德、钱月华、何燕明、刘玉琦、王士忠…  相似文献   

2.
书装艺术发展到今日.呈现出五彩斑斓之局面,着实令人可喜。然而.如何使书装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态再放异彩.使之更具有中国气派的书装风格?书装艺术在当代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应汲取其他艺术门类更多的、优秀的营养和成分,补充完善书装体系.在此,我们研讨汉字书法艺术在书装上的妙用这一课题,深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首届华东地区书籍装帧艺术年会于6月20日至26日在南昌举行。出席本次年会的有全国著名书装艺术家曹辛之、卫水山、任意、范  相似文献   

4.
高信 《出版史料》2008,(1):52-56
司徒乔是与鲁迅有着深厚友谊的油画家。他从1925年到1928年间作的书衣设计,在他不长的艺术生涯中显得很短促,虽然至今也没有发现鲁迅于此有关的评论,司徒乔自己对这些最初的作品也未见述及,但它在二三十年代出版物中的影响,它在书装史上的地位,都是值得认真研究和重视的。  相似文献   

5.
论书装艺术审美客观标准的多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书装艺术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其作品就是推向图书市场的图书装帧设计。读是书装艺术审美的主体。每一位读的审美过程无疑都带有主观性,但他们在实现审美判断时又必然要运用客观标准。笔在《书装艺术审美的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载《中国编辑研究》2000年年刊)一中曾提出,书装艺术审美的客观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作为艺术作品审美共性的技术性标准、民族性和时代性标准以及成熟艺术风格标准。一般来说,审美主体总是运用这几个客观存在的审美标准来对一件书装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判断。这段论述已经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标准的多重性问题。正确认识这种审美的多重性标准,正确认识多重性标准与书装艺术发展及书装设计人员创作活动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书籍装帧艺术水平,促进书装艺术发展,繁荣出版事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信 《出版史料》2009,(1):56-60
钱君匋为“书装”的一生 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漫漫六十余年间,钱君匋先生的“书装”创作承前启后,未曾稍歇,这在现代“书装”艺术家之中,绝对是首屈一指者;而当他甫进开明书店,方涉“书衣”,即出手不凡,作品即为书界认可,约稿求稿者接踵,“钱封面”声誉鹊起,这奇迹,此前无,此后亦无;而当时只有书画大家敢于挂出的“画例”,也被他的朋友们为他挂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繁荣,加强经验交流和学术讨论,举办书装展览,提高我国装帧艺术水平,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决定邀请在京部分装帧工作者筹建“中国装帧艺术研究会”,并已于去年11月10日成立了中国装帧艺术研究会筹备小组。筹备小组由王卓倩、李志国、张守义、张慈中、丘陵、吴寿松、郭振华、秦耘生、曹辛之、潘德润等10人组成。筹备组第一次会议由中国出版  相似文献   

8.
乙亥初夏,在收函欣闻将举办“曹辛之、邱陵先生书籍艺术学术研讨会”的次日,竞又得曹先生突然病逝的噩耗,不禁深深地伤痛与惋惜了是故,遂将原定探究曹先生艺术内蕴的设想,改作此篇悼忆的文字,以怀念曹辛之先生生前对我的关怀与教诲,并以期昭彰他的高贵品格。  相似文献   

9.
钱君与曹辛之徐雁平把钱君和曹辛之两位先生并列在一起,倒不是想妄作高下之评判,只是觉得他们在中国现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史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在鲁迅和陶元庆两位大家之后,当推这两颗星最为耀眼。品味他们具有明显个人风格的作品,或朴厚或秀雅,似总能让人浮躁的心...  相似文献   

10.
日本书装艺术的审美取向张希广书籍封面的开本,相对于绘画作品尺寸的任意来说,具有严格的规定性。对于设计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开本的尺寸是无法自由选择的。然而,一个成功的封面设计作品,正是由于设计者在这被动的“方寸之地”,依托于对作品精神实质的理解,充分...  相似文献   

11.
范军 《编辑学刊》2007,(2):50-54
作为书籍装帧艺术家、篆刻家的曹辛之(1917-1995)早已为人所知.但作为现代诗人、编辑出版家的曹辛之人们还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于他在编辑出版领域的成就论述几乎是空白.这篇短文专就其图书广告艺术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图书装帧艺术其蒙一、新艺术运动19世纪90年代影响图书设计的两个因素是个人印刷运动的历史主义原则和新艺术运动的美学。新艺术运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艺术的崛起,它没有任何历史渊源,通常认为它的起源是受了东方艺术的影响,受了日本喜多川...  相似文献   

13.
高信 《出版史料》2007,(1):61-65
莫志恒书装的“开明”风致 在二三十年代林林总总的出版社书店书局中,相对而言,设有比较专门人员的或约请艺术家进行装帧设计的并不多,对封面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中间,开明书店是比较重视的一家:她自1926年创办到1953年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二十多年间,作为一种风格鲜明的书店出版物的装帧设计,在中国现代书装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杰里·丹特斯科(Jerry Dantzic)被美国摄影界认为是美国20世纪中期最有影响的摄影师之一。他一生花费数十年时间研究艺术、音乐和冒险故事写作。在上世纪70年代,他成为宽画幅摄影的探索者。他的作品被美国的主要博物馆如大都会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国际摄影中心和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展览和收藏。他的作品集《纽约——聚焦50年代》被誉称为纽约上世纪50年代的视觉诗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慷慨地为中国装帧艺术理论研究做出贡献的时代文艺出版社,又印行了《章桂征书籍装帧艺术》一书,制版精致,纸亮墨香,捧读多遍,感慨很多,不仅仅是陶醉。这是继钱君匋、曹辛之两位老将和刚入中年的戴卫个人书衣集之后的第四本同类著作。桂征何幸,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鲁迅先生赏识的陶元庆,稍后的章西崖、任意、张守义、陈新、刘绍荟(名单可以开得很长,从略)等不应当为出版界与读者们淡忘的人物,除长眠西湖之滨的陶元庆先生之外,还都在做着桂征同样的梦。艺术家们创造了一大批绘画、书刊设计,但在商品经济大有发展的今天,作品的  相似文献   

16.
曹辛之是中国出版界最有影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之一,其人其事在出版界广为流传,对其装帧艺术成就的研究多有见诸学界。在他辞世整整十六周年之时,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收集其毕生主要成果的《曹辛之集》,为广大编辑出版工作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参考,同时也是对这位值得尊敬的新中国第一代出版装帧艺术家的最好纪念。作为"新中国六十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新中国六十年有影响的六十编辑"、"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奖者,曹辛之堪称一名"多面手"。他在十九岁时就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相声艺术渊源百年,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但其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进入低迷状态。陈去相声自身的原因,现代传播方式的变革对相声艺术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版刻艺术鉴赏在版本学领域争得一席之地,认为版本学在重视版本的内容价值之外,亦应关注它的形式美,从而进一步拓宽版本学的研究领域。版刻之美,或如秋叶之静美,或如春花之绚烂,既是雕版印刷工艺发展的见证,又是彼时彼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影,这从宋元明清(略及现代)版刻艺术粗略地回顾中可稍窥大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之书籍装帧有其特有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可以称之为"诗情画意"。本文提出并细辨了"诗情画意"的概念,并以丰子恺、陶元庆、闻一多等老一代艺术家的书装设计,以及当代书装艺术家张守义、张慈中、宁成春等为例,分析了中国书装艺术特有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今装帧设计界一味追求国际化潮流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20.
高信 《出版史料》2007,(3):65-68
孙福熙五年“书装”路 鲁迅先生一生重视书籍装帧工作,除身体力行,以为表率之外,又关心培养支持年轻的书装艺术家,孙福熙、陶元庆、司徒乔、钱君匐四位就是曾面聆謦款,屡承教益的艺术家。四位之中,孙福熙先生与鲁迅先生的关系颇为特殊,先是往还甚密,再是遽然疏离。其后,已经跻身书装艺术界的孙福熙先生却又移情美术教育和编辑工作,而告别了书装艺术,时代环境和个人际遇也真是难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