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硕士生的学业能力可定位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就宏观而言,是指其学习定位、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就微观而言,是指其学习状态、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对法学硕士生学业能力的审视,既是对其自身能力和社会价值的审视,也是对法学高等教育教学效果的检验。而法学硕士生的就业能力的培植,则应注重职业信仰能力、法学研究能力、法律实务能力的综合培植,从而进一步提升法学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学业幸福感是教育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女性硕士生群体学业幸福感主要表现在年级、专业、科研能力等6个方面,本文将产生这些特征的因素归结为个体行为和环境两类因素,并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女性硕士生学业幸福感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女性硕士生学业幸福感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业幸福感是教育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女性硕士生群体学业幸福感主要表现在年级、专业、科研能力等6个方面,本文将产生这些特征的因素归结为个体行为和环境两类因素,并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女性硕士生学业幸福感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12所高校的2015级“准硕士生”为样本,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自我管理技能、学习条件与支持四个维度对“准硕士生”的学业准备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准硕士生”整体的学业准备情况良好,但在学习态度上整体准备不足。个人特征、家庭背景、能力特征、考研特征对学业准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应该积极促进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为“准硕士生”提供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技能的针对性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硕士生职前教育体系的研究,在实践探索基础上构建具有观念时代化、内容系统化、形式多样化等特点的硕士生职前教育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6.
大学本科第四学年里就业准备与完成学业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就业准备干扰了本科四年培养方案的完整执行。本文提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解决就业与学业的冲突问题:一是改毕业论文为学位论文,二是实行完全学分制,三是建立行业人才质量标准,四是完善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硕士生就业意向、就业意识、就业准备、就业需求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力图发现当前影响硕士生就业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如下建议:调控硕士生招生与就业平衡,改革硕士生培养教育模式,加强硕士生就业意识教育,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鼓励硕士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8.
高校扩招给新时期大学生们的就业带来了困难,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们必须重视以"学"为本,因为很大程度上,在校期间的学业如何,将和以后的就业直接挂上钩.学业与就业之间如何做到平衡呢?应在大学四年完成学业的过程中逐渐走近就业.  相似文献   

9.
解读新时期我国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再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硕士生原有培养目标的分析,认为其在时代发展中已然陈旧,不能适应国家、社会与学习者个人三方面的要求。认同多种类型并举,提出应用型、复合型应为大多数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定位,认为培养部分教学科研专门人才与大量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应为新时期我国硕士生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一方面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跌入谷底,另一方面法学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这个矛盾反映了我国法学教育中存在着发展过速、层次混乱、毕业生素质差异较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不足、缺乏就业目标导向等不利于学生就业的问题。为了解决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高等院校应当坚持以就业促发展的教育理念,从招生入手,通过有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全程、全面的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1.
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植兴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133-134,136
法学本不是一个特别的专业,但是,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趋势下,法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似乎越来越麻烦,尤其是隐含着其专业的特殊成分在里面,因此分析法学本科生就业的现实困境,并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出进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张:法律不仅是门专业,而且是个行业;以法律为专业主导思想(其中包括以“法律=诉讼”的主导思想)限制了法学教学的思路,也限制了学生发展的思路;法律行业是可以细分为多种法律产品的,而每一项产品的研发,均是一个好的创业机会,而创业本质就是就业.因此,有必要对法学学生进行创业培养,也是新形势下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中所必须增加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以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定位,面临外在合理性与内在合法性危机,且培养过程的趋同性和封闭性使教育功能出现弱化现象。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目标定位应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过程应多元化和具有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目标及过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以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定位,面临外在合理性与内在合法性危机,且培养过程的趋同性和封闭性使教育功能出现弱化现象。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目标定位应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过程应多元化和具有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试论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合格的法律人才必须具备法律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信仰、社会学常识。法学教育首先是人教育,是关于人类生存之本的教育。公平和正义应是法科学生一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法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虽然是多方面因素合力的结果,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存在缺口.本文梳理政法院校法学毕业生陷入就业困境的原因,厘清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方面的缺陷,并探讨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融入课堂教学的具体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准备、学习特点、双证认知和职业能力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在本地对口就业的意愿明显,薪资要求较为合理;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对学业成就、学历提升的追求;对"双证制"比较认可,希望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学习将职业能力内化.调查同时显示,多数高职学生对于自身实际操作能力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高职学生的学业指导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目前相关的研究比较少。本文通过分析把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与学生学业指导相结合,在研究高职学生学业指导需求的基础上,指出高职学生学业指导应以就业为导向,激发学业指导的内在动力,全面认识和构建学业指导体系,开展学业指导实践,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变革中的硕士生培养目标:概念、动力与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本科生和博士生教育相比,目前针对硕士生培养目标还缺乏系统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第一,存在“纵向延伸”与“横向扩展”两种培养目标的操作性概念,二者各有利弊;第二,培养规模扩大、培养结构调整、知识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需求迭代均是推动硕士生培养目标变革的动因;第三,变革硕士生培养目标的行动包括通过招生改革提前引导生源分流,通过课程改革更新学生所需的能力素质,通过倾听多方声音保障变革的有效落实。未来在变革硕士生培养目标时可兼顾横纵两种概念,综合考虑内外部动力因素,从招生机制、课程教学和参与主体等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考虑培养目标的学科差异。  相似文献   

20.
法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中,承担着培养法律人才,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任务。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法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具有以法学专业知识为主体的多元知识结构、从事法律职业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新世纪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