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雅菲 《新闻世界》2009,(11):154-155
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通过运营商提供的视频业务观看电视节目,“手机电视”的广阔前景在被普遍看好的同时,它的侵权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手机里链接电视台视频网址、提供模拟电视信号,算不算侵权?如果侵权的话,侵犯了著作权中的哪项权利?本文就央视公众状告多普达手机电视侵权一案展开论述,探讨手机电视的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2.
梁静 《记者摇篮》2010,(1):40-41
现代社会中,新闻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因新闻侵权引发的诉讼屡有发生,各种通过新闻媒体传播而引发的名誉侵权、肖像侵权、隐私侵权等新闻侵权案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殷飞 《军事记者》2007,(10):22-23
当今社会,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中,时常出现一些不真实、不客观的内容,使报道对象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权利受到一定的侵害。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因新闻侵权而引起的民事纠纷日益增多,给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我们可以寻求这个问题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视节目的创新繁荣让中国电视制作进入了升级换代的时期.在受众需求、媒体竞争和收视率指标等多重力量下,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典型电视节目,如电视情感类节目、电视养生类节目、电视法制节目、真人秀节目等节目在策划中存在一些侵权现象,本文从节目类型、侵权方式、节目对象、侵权特征等几个方面,对这一话题作出宏观分析,并简单探讨在策划中避免侵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仅仅做到真实,就能防范新闻侵权吗? 当然不是。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媒体进行的真实报道导致的侵权纠纷越来越多,媒体被推向被告席的新闻侵权案例逐年快速增加,媒体侵权败诉屡见不鲜。作为新闻工作者,要防止踏人新闻侵权雷区,必须远离六类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侵权,始终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6.
网络侵权的八种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侵权与物理世界的侵权相比,由于应用数字化技术,网络侵权更廉价、简便又隐蔽,各种非法盗版大量产生,网络环境又使侵权结果迅速波及全球。网络侵权已经成为卡在互联网发展深喉的一根“鱼刺”,而网络版权问题则是网络内容产业发展中的瓶颈,打击侵权、消灭盗版成为互联网业界一项放不下的“心事”。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版权法并没有考虑到今天人们对网络内容的消费。按照10年前制定的干禧年数字版权法,在线视频的版权属于视频存放网站和互联网服务商。那个法律为那些一遭到侵权指控就迅速撤下侵权内容的网站提供了一个安全港。  相似文献   

8.
网络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可划分为网络内容提供者/网络用户直接侵权和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两种类型.为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证明责任,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作类型化处理十分必要,并且应尽量平衡网络著作权人的保护激励、公众获取信息、互联网发展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9.
李遵红 《青年记者》2007,(18):102-102
近年来,名誉侵权问题对于新闻一线的采编人员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困扰,笔者试从名誉侵权的表现形式入手,对媒体如何避免名誉侵权作一探讨。名誉侵权的表现形式1.内容失实造成名誉侵权从已发生的新闻侵权案件看,绝大多数案件都是由于报道内容失实引发的。新闻报道内容失实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新闻作品中基本事实不真实,即新闻作品中的"事实"与客观存在的事实不符,使受害人名誉受到毁损,构成侵权。某报一名记者在报道一起坠楼自杀事件时,没有采访当地派出所和街道居委会,但其在文章中称,经采访当地派出  相似文献   

10.
单珊 《新闻前哨》2013,(3):54-56
电视法制节目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较之一般性节目更容易引发新闻官司。那么,电视法制节目如何防止新闻侵权,减少新闻官司,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事前预防和积极应诉两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法制节目新闻侵权的防范。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画面侵权是指在电视报道中,在采编过程中由于电视画面导致对报道对象或画面中人物的肖像、名誉、隐私等权利的侵害。笔者感觉电视新闻画面侵权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讲,很有必要对其特性和成因进行探究和分析。一、电视新闻画面侵权的特性电视新闻画面侵权与其他新闻侵权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性:1、具有易发性。一是由于电视信息表达方式的  相似文献   

12.
李瑾  甘勇 《新闻前哨》2006,(12):35-35
当前,很多报刊在刊登通讯员来稿时往往声明,宣称来稿责自负。当通讯员来稿引发侵权诉讼时,报刊社也往往以此作为抗辩事由。那么,通讯员来稿造成新闻侵权,报刊社能推脱责任吗?通讯员能“责自负”吗?  相似文献   

13.
建议稿条文九、[公正评论] 问:因评论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答: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针对公开传播的或其他可信的事实发表评论,内容基本公正,没有侮辱他人内容的,不构成名誉侵权。  相似文献   

14.
若是报纸刊登的文章侵犯了他人权益,报刊亭是否也要负连带侵权责任?——这是用于描述侵权内容与网络运营商之间关系的一个最简单的比喻。而现实,则远比它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新闻自由已成为各国法律保护的对象,然而如同其他任何权利一样,新闻的言论自由一旦遭到滥用,就必然构成对他人合法利益的侵害。 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类型,新闻侵权除应具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侵权行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 一、新闻侵权主体的复杂性及特定性。新闻侵权是通过新闻报道实施侵害的,而一则新闻的公开发表则必须有新闻制造者和新闻发表者,即作者和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16.
王一璠 《出版参考》2013,(30):18-19
本文数字出版是指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笔者按照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界定数字出版平台商的法律地位,根据最高院最新司法解释分析平台商的法律风险,即当内容提供商提供给出版平台商的是未经作者合法授权的作品,或者是第三方自行上传侵权作品于数字出版平台时,平台商的共同侵权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园园 《大观周刊》2011,(47):21-21
从本质上看,著作权是一种通过控制作品的传播,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网络著作权侵权现象在现代社会日益严重,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制度困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持续发展和我国著作权法制度完善的重要因素。网络著作侵权保护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对构建新的网络著作权保护体系以及著作权公诉保护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中,新闻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令人关注的是,近年来,新闻侵权案件数量持续增长,争议的内容五花八门,索赔数额屡创新高,案件的审级涵盖了基层法院、中级、高级法院的一审二审,甚至一直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再审。更令人不敢懈怠的是,新闻媒体的败诉率也在逐年上升,有些地区竟然高达七成。  相似文献   

19.
刘磊 《传媒》2019,(1):88-90
当前新媒体内容版权侵权具有文字侵权、图片侵权、音视频侵权等多种类型,面对复杂的侵权现象,新媒体版权保护存在维权成本高、版权确定难、技术鉴定难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提升侵权惩处力度、降低维权成本,完善侵权投诉机制、做好制度保障、提升技术手段等实现对新媒体内容版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知识产权侵权尤其是版权侵权案件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版权侵权的种类逐渐多样化,其中,信息存储空间提供者在网络版权侵权中的责任问题成为了热议的焦点。解决此问题唯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工作,健全相关的著作权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