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体育运动技术是通过运动实践而建立起来的运动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是由教师优美的示范和形象生动的讲解(这些是条件刺激),通过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非条件刺激),在大脑皮质的相应中枢“接通”,再经过多次“强化”后形成的。然而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基础乃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这两种基本神经活动的过程。由大脑皮质引起兴奋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叫兴  相似文献   

2.
幼儿时期是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潜力很大。人的大脑皮质是人类各种行为的最高调节器,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场所。据生理、心理学家研究,婴儿出生时,大脑皮质就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但体积小,互相分离,还不能形成条件反射。在出生到三岁期间,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则成熟得十分迅速:细胞体积迅速增大,神经纤维迅速增长,特别是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过程非常迅速,到三岁时已经有70%—80%的细胞完成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巴甫洛夫通过使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大脑皮质的机能,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确认条件反射是大脑的高级机能之一,是在后天可以获得的。但是这个原理有时也被一些不法之徒所利用,我们经常看到的算命先生用黄雀“抽签”来骗人  相似文献   

4.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其基本内容是:一个并不能引起某种反映的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结果,生物对那个中性刺激物也作出了某些反应。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常见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恐惧型条件反射,它的心理反应为焦虑情绪,外在表现为不安、焦躁、害怕等。例如:某人因车祸受伤,康复以后.一见到汽车就引起恐惧感,生怕车祸再度出现。汽车这个中性刺激物成了他产生恐惧的一种条件刺激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对某一学科或整个学习的“害怕”也是这种心理现象的反映。这种恐惧型条件反射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缺乏内在动力,进而丧失学习信心。所以教师在  相似文献   

5.
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及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保国 《青海教育》2003,(10):57-57
巴甫洛夫认为,动物和人的各种的重要生理活动,都是通过反射方式进行的,他把反射分为两大类:一是非条件反射,一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反射,他的反射途径是固定的,没有皮质的活动也能实现。而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他的反射途径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大脑皮质中的有关神经中枢而建立的一种暂时性机能联系。  相似文献   

6.
大脑皮质是人体最高调节机构。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具有生物电活动,根据脑电图的波形可准确地探到人类的一些疾病如肿瘤等;条件反射是大脑活动的基本方式,通过有目的地使条件反射得以消退或强化,使人体各种反应更准确有效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复杂环境;由于人类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存在,使人类其有抽象思维、概括推理的能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然,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条件反射两个信号系统相互关系的探讨,在刺激的属性问题上,也存在着不同认识。而且,这个问题也逐渐突出来了。某些刺激很容易确定它们是属于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然而,某些刺激就很难区分它们是属于第几信号。“……铃声在此具有抽象的意义,属于第二信号。因此对铃声(抽象信号)的反应,当然应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本刊1988年第4期陈连进。)“……我们只能把由铃声(具体信号)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称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介绍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是由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的。巴甫洛夫先给狗一个无效的刺激(铃声,他称为条件刺激),然后给狗喂肉糜(非条件刺激),而肉糜能诱导狗的唾液分泌。巴甫洛夫发现通过反复给狗这样的两种刺激——铃声和肉糜,单单铃声也能诱导狗的唾液分泌。将一个原先无关的刺激与一个有关的刺激联系起来,并作出反应,这样一个学习方式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在巴甫洛夫的先驱性工作发表后,经典条件反射和其其他一些学习方式在许多动物身上  相似文献   

9.
程序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是: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可以增强。斯金纳认为,为使操作的强度得以增强,练习固然重要,但关键却是强化,练习只是为强化提供机会。程序教学在于建立“强化列联”,即一个反应接着一个强化刺激而组成的序列,其基本的强化范例是辨别刺激──行为或反应本身──强化刺激。应用到体育中,则是把技术分成连续的小步子(有节律性的),严格按照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活动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把任务和目标分散到每个步子中,分步掌…  相似文献   

10.
人的心理活动就是人脑对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刺激可分为三种,即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条件反射可分为三类,即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三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有机体受第一信号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第一信号系统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它使人和动物得以适应客观环境、繁衍生息。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由第二信号为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为人类所独有,它能使人类认识改造客观和自身,使人类智慧超越动物,成为生物链的最高端。第三信号系统是人脑以第三信号为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它是在前两种信号系统基础上形成发展的,它悄悄改变人类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提升人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在19世纪末期,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得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同时给予,使它们彼此建立起联系,即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2.
学习是同学们身心的共同活动,并且主要是心理活动。学习效率既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又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且后者影响更大。本文主要谈谈什么是学习疲劳以及出现学习疲劳如何去克服。学习疲劳的表现学习疲劳是同学们心理障碍的一种,即在学习过程中。长时间的弱刺激或强刺激作用下,大脑皮层损耗超过其功能限度时所引起的超限抑制。它的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疲劳阶段早期疲劳阶段是指处于优势的兴奋刺激程度降低,而在它  相似文献   

13.
一、学习“心理疲劳”概念的界定所谓疲劳是指由于活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而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在疲劳时,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勉为其难。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是超限抑制,也称保护性抑制或防御性抑制,是指当一个刺激的作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超过了神经细胞的兴奋限度,就会引起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降低,甚至使它自动停止工作,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其害。紧张的学习活动会使神经细胞特别是皮层细胞处于紧张的兴奋状态之中,能量就会消耗过度而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废物…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心理超限效应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处于一定的阈值范围内的。适时、适度的刺激 ,能够激活人的心理活动状态 ,使人的学习、工作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这种刺激一旦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 ,就会引起心理感应上的零效应或负效应 ,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超限效应。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 ,人的学习活动是刺激———反应的过程 ,因此 ,心理超限效应也广泛地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二、教育教学中心理超限的表现1 时间上过度的超限效应时间上过度的超限效应 ,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拖堂”。有的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 ,讲课时不突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5.
何平 《小读者》2010,(5):65-65
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不仅能给人愉悦,同时也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人类大脑有一个“发笑中枢”。位于丘脑的后部。“发笑中枢”同大脑皮质有密切联系,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输入大脑皮质,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红黏土的工程性质,使用椰壳纤维增强红黏土,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增强机理,探究椰壳纤维的长度和掺量对椰壳纤维加筋红黏土强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壳纤维的掺入可以提高红黏土的强度和延性;椰壳纤维加筋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纤维长度为5 cm时,达到最大值;当椰壳纤维掺量小于0.5%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椰壳纤维加筋土的强度也随之增加,而当纤维掺量超过0.5%时,强度开始下降;当纤维掺量为0.5%、纤维长度为5 cm时,加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麻秀侠 《考试周刊》2011,(55):136-136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在人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比较稳固的神经联系的系统。在现代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相似文献   

18.
正习惯是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  相似文献   

19.
估算对单项选择题的猜测几率──费希纳定律的应用曾润生德国心理学家G·T费希纳(1801—1887)研究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量与该刺激的强度间的关系时,曾认为:反应量的微分正比于刺激强度的微分而反比于刺激强度。现在,我们可把选择题中的供选项视为一种对考...  相似文献   

20.
张涛 《考试周刊》2010,(46):135-136
1.色彩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1.1色彩的生理作用 在体育运动中,色彩的生理作用与运动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色彩引起的生理作用涉及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及运动系统等。有实验证实,在比赛或训练时使用红色刺激,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系统活动增强.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刺激内分泌激素代谢加快,使人产生短暂的高效率。而5—10min较长时间刺激,会抑制肾上腺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