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4,(11):79-79
董老师,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纠结着,都有几个月了,就是“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搞得我越来越郁闷,这几天我甚至都不想继续上学了。我们现在读《优秀作文选》,就是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得高分,有的同学干脆就去抄袭;我们读《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也就是为了摘抄一些写作素材,而真到了写作文时还大多用不上;我们读《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时的那几道文学名著题,结果常常是背了不少,考试时就考那么一点点。总之,我们现在不管读点什么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你常说“读书是有大用的”,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样用吗?董老师,我真的很想不通啊!我常想:如果读书就仅仅为了这样用,我宁可不再读书了。董老师,真的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个令我心服的答案。你能帮我摆脱这郁闷吗。  相似文献   

2.
我生于1919年,13岁时开始读初中。本来,照我们家的经济情况,是无力供我读中学的,因为我的成绩不错,老师们都劝说我的父亲继续供我上学,我父亲才咬紧牙关,省吃俭用,把我送进了常州城里一所办得并不好的私立中学。这所学校的校务主任与我父亲相识,他说学费可以分期缴,不必一次付清,便于我父亲逐渐筹措。  相似文献   

3.
无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儿女最亲的人还是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个脾气暴怒无常的人,动不动发脾气,打人。两年前,我却在无意当中发现了父亲是个很好很好的父亲。其实父亲很爱我们,靠父亲一个人干活供四个人读书,理所当然比登天还难,简直是要了他的命。为了交学费,父亲拼了命地干活。记得一次在给别人装修楼房的时候,父亲的左手受了伤,这伤虽然不算重,但也不轻。母亲见到了,劝父亲说:“受了这样的伤,还是到医院医治一下吧!”“不去,”父亲说话的语气加重了:“一去就得几十块钱,您怎么不想想,孩子还要读书,我们能省就得省,别说这几十块钱了,就…  相似文献   

4.
徐青 《职业技术》2004,(5):38-39
那一夜,我从一座城市走到另一座城市.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十年前,我正在一所职业中专读书,读的是电子专业.我之所以能读书,完全是父亲努力支撑的结果.因为,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正如父亲所说,如果我是生活在别的同样的家境中,肯定是读不起了.这是我知道的.早几年,父亲靠搞运输成了村里的首富.但不久,父亲的车子出事了,撞了人.为了赔偿受害者,父亲把车子卖了,此外还借了好几万块钱的债.家里也顿时由小康堕入了困境之中.其时,我刚初中毕业,妹妹读初二.家里供不起两人读书了.懂事的妹妹二话没说,就跟村里人出去打工了,那时她还不满1 5岁.但是,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为了贴补家用,妹妹怀着对书本的无限眷恋,依依不舍地走上了社会.  相似文献   

5.
我为书狂     
覃祚华 《师道》2003,(1):53
我生于农门,长于农村。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告诉我:读书是咱们惟一的出路。现在回想起来,我迷上书并不只是因为父亲说过的这句话,而主要是父亲最初买给我的那些“小人书”。那时候,家里穷,父亲就叫我把家门前的佛手从树上摘下来切成片晒干,然后拿去收购站卖,得来的钱就拿去买“小人书”。我对“小人书”的爱好一直延续到上初一那年。读中学的6年里,由于母亲的病,使我家的生活更加困难。但是父亲节衣缩食、东借西凑也要让我和弟妹们完成学业。这样一来,家里就更加一穷二白了。但是我们谁也不愿辍学,上学读书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大…  相似文献   

6.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7.
无痕的教育     
25年前,我读小学五年级。因为我喜欢读书,作文写得也不错,所以班主任送我去上海少儿图书馆学写作文。教我们的老师,三十多岁,瘦高个儿,普通话讲得极好。他态度和蔼,语言幽默,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两个小时的课,一眨眼就过去了。回到了家,我兴奋地把上课的情景告诉了同样是当语文老师的父亲。父亲笑着对我说“:给你们上课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贾志敏老师。”无独有偶。以后,我也当了老师,而且也教孩子学习语文。再见到贾老师,那是在20年之后了。我作为骨干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有一次,我去听贾老师上课。他上的是《程门立雪》。此时的贾老师已经是个…  相似文献   

8.
以读书为乐     
假如有人问我有什么嗜好,我想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而且是无目的的读书。这个习惯是自小养成的。我家是很贫困的,流寓鄱阳,上无片瓦,下无寸土,靠父亲教书为生。唯一有的,只是几箱书。但是这几箱书经常是锁着的,我和弟弟只有在父亲不注意时,偷偷打开来读。我和弟弟从小就懂平仄、对仗和诗的格律,能做旧诗;我们这点文史方面的知识都不是老师教的,而是自己捡来的。  相似文献   

9.
深沉的父爱     
正人世间,有一种爱是深沉的、威严的、伟大的、永恒而无私的。那就是父爱。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人,身材高大魁梧、英俊潇洒、具有北方男人特有的硬朗之气。父爱是一棵大树,为我撑起一片绿荫;父爱是我人生的一盏航灯,照亮我的航程。父亲一直对我寄予希望,常对我说,你是家里长女,你好好学习将来有工作,对弟妹也是一个表率。在陕北,我这代能让女孩子读书的家长特别少。父亲常说,"我把女儿和儿子一样看,攻书读字。"我读小学二年级恰逢包产到户,农业社解散,全村三十多个女孩都不读书了,回家帮助父母干活或照顾弟妹,我  相似文献   

10.
一张通家书     
在我的书桌抽屉里,有一张珍藏了二十多年的通家书。那时,我是村里唯一读初中的学生,虽说家里穷得吃不起盐,可父亲就是认准了死理要供我读书,要让我成才。我要什么,父亲都给,但只要一说不上学,父亲就翻脸。每次我做作业,父亲只要有空,就会蹲在一边瞧呀瞧,永远也瞧不够。我不懂父亲的心事,有时甚至嫌他碍手碍脚的。我当时学习不太认真,但因为天资聪颖成绩还算可以,从未受过老师的指责、同学的嘲讽,便自负傲气,对什么都有点满不在乎。初二那年放寒假了,我把通家书往书包里胡乱一塞,就跟上一帮“混小子”去打扑克,闲游闲逛。用父母的话来说,离开…  相似文献   

11.
我是81届技校毕业生,至今虽未取得辉煌的成就,但从一名农村青年,成为一名具有中级职称的技校教师的成长道路,相信多少能给和我一样感到过自卑的普通技校生们一点启发。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就立志好好学习,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我的这种想法可以说是妄想,但我却始终认为多学点知识总不是坏事,将来一定会派上用场。当然,这种观点到了初中才比较明确。首先幸运的是,我有深知读书重要,再难也得供我几姊妹读书的父亲母亲,使我得以中、小学期间保持全勤。1973年,我们县恢复了升学考试,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因此学习更加勤奋。刻苦…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智慧     
每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有过读书的经历,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一个作家而言,读书不仅是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会因为读书而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我想作家的命运首先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我读的第一本书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印象深刻的一本书是记得的,那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水浒传》。我读《水浒传》时小学还没有毕业,好像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样子。当时毛主席对《水浒传》有过批示,对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好像很不满,毛主席希望  相似文献   

13.
前年夏天,妹妹中考。考试那天,老师忘了交待考场规则,妹妹在作文里写进了自己的名字,被扣了好几分。本来,就算被扣分,她的总成绩还是全乡第一,可偏偏有一位教师子女,因为政策加了分,就比妹妹多了1分,这样,全乡一个到重点中学读书的名额就与妹妹失之交臂了。 最失落的是父亲,他一直希望我们三兄妹跳出农门,可惜我和大哥都没有考上大学,现在,连最后一个希望也要破灭了。 晚上,父亲翻箱倒柜,从一只大木箱里翻出两个小小的红本本,一本是他在市二中读初中时的学生证,一个是市一中寄给他的高中录取通知书。父亲轻轻地…  相似文献   

14.
自由的视界     
小的时候,家中有一个大书架,里面存放的大多是父亲读大学时买的书。在他读书的那个年代,父亲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在大街上摆一张桌子,帮人抄写文字,换得些钱来,大部分用去买书。父亲毕业后回乡工作,所买的书全部带回乡下,幸运地免遭文化大革命的焚烧。待到举家搬到县城后,父亲自个儿打了个大书架,并陆续地添置了一些新书,从此,这个大书架便成为我们几兄弟自由的精神粮食。有一次,二哥曾私下里对我说,如果家里有什么东西能让他继承的话,那就是父亲的一架子书。我小时候是很讨厌上学读书的,学习成绩也很一般,有时甚至很糟糕,再加上有人经常说陈…  相似文献   

15.
早年农村经济落后,饭常常吃不饱,自天要帮着父母干农活,如果淘到书只能在晚上读。晚上读书颇不方便,因为经常停电,家里有一盏油灯,灯芯细,亮光小,冒出的烟却又浓又粗,没看几页书就会薰得睁不开眼。因为油灯陪我看书多年,无形中与它有了感情,那盏油灯“其貌不扬”,吃油多发光少,但在我眼中却是我的伴读书童,陪我走过了那段落后而又美好的读书时代。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语文学的好坏会影响到其他学科。我认为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以及孩子的一生发展。古今中外许多名家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我就摘抄了几条以供借鉴。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莎士比亚这样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图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这样说: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可见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非常重视读书,因此小学生多读课外书对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就此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自由的视界     
小的时候,家中有一个大书架, 里面存放的大多是父亲读大学时买的书。他读书的那个年代,父亲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在大街上摆一张桌子,帮人抄写文字,换得些钱来,大部分用去买书。父亲毕业后回乡工作, 所买的书全部带回乡下,幸运地免遭文化大革命的焚烧。待到举家搬到县城后,父亲自个儿打了个大书架,并陆续地添置了一些新书,从此,这个大书架便成为我们几兄弟自由的精神粮食。有一次,二哥曾私下里对我说,如果家里有什么东西能让他继承的话,那就是父亲的一架子书。  相似文献   

18.
李晓晶 《师道》2003,(2):35
我在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中,学校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制订了我们必须遵守的一些硬性规定,对于我们女同学而言最要命的就是规定头发不能过肩。哪个女孩不希望自己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呢?所以每当学校检查女生头发长度的时候校园里就“哭声四起”,因为如果头发过长立刻就得被迫回家剪短。记得初二上学期的检查,我因为生病  相似文献   

19.
南怀瑾是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作为一代文化巨匠,他有自己独特的教子之方,他的儿子南一鹏的感受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我年幼的时候,我的父亲南怀瑾亲自参与了我的成长。有趣的是,我从小感受得最多的,都是父亲自己的亲身经历,甚至现在,我正重复着他所影响我的一切,体验和验证他的所为。要读书更要实践在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拿了几本书,要求我每天背诵,而且每天默记一段文字。读这些书,我读起来部很容易,感觉那种押韵  相似文献   

20.
且对亲子共读的内容、方法、途径缺乏了解。在许多发达国家,一般在孩子1岁半时就开始培养读书的习惯,我国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上还比较落后。缺乏培养的结果就是,孩子是否有读书的习惯全靠“机遇”,“机遇”好,孩子会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机遇”不好,孩子几乎就不读书。孩子们因为缺乏培养而无法享受到读书的权利和快乐,这是一种不公平。这个问题也让我们成年人反思,因为这不能怪孩子,这是我们成年人的问题,是我们的状态影响了这些未成年人的阅读。家长首先应该是亲子共读的积极参与人。现在有很多家长重视阅读这个问题,他们也很希望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