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复字诗,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且可以复用两三次,可置于句首,也可嵌于句中。如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春日》诗,句句有“春”字甚或多个“春”字,别具一格。全诗是这样的: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全诗18句,共嵌入23个“春”字,从时序节…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有一种基于历史感的时间意识 ,春秋二季最能使人感受到时间的变化。秋来成为悲秋情绪 ,春至则为伤春情绪 ,但不论伤春也好 ,悲秋也罢 ,它们在内在情感上却是相通的 ,此时的“春”“秋”已非自然之春秋 ,而是人抒发悲情的对应物 ,是人生之“春” ,“秋” ,心理之“春”、“秋”了。  相似文献   

3.
严英秀 《课外阅读》2008,(10):28-29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唐)薛涛《春望词》  相似文献   

4.
春文化品趣     
春谚 民间流传着许多与春天有关的谚语,如“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春雨贵如油”“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春无三日晴,冬无三日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春暖春晴,春寒春雨”“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炙死鬼”“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春风种芍药,到老不开花”“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春风不刮,草芽不发”“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这些与春天有关的谚语通俗易懂,自然生动,深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5.
    
春雨、春花、春风,人间二三月处处弥漫着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轶事》记载,一天,郑板桥应邀与几位秀才一起春游,兴之所至,边欣赏春花美景,边吟成一首嵌满“春”字的《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又只见几个农人笑开口:‘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兜的春菜,篮里挎的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闺房。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的春装。满面淡淡的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大家里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了窗下念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念平地春雷声响亮。”由于技巧娴熟,所嵌“春”字自然流畅,不但无“重复”之病,而且生动、新颖,另有一番情趣。 (《特区时报》1998年1月15日转自《资料卡片杂志》)  相似文献   

7.
1962年秋天,著名作家郭沫若到普陀山游览时,在梵音洞拾到一个笔记本,里面有一副绝命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郭沫若看完后非常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失主是一位少女。原  相似文献   

8.
一日,乾隆皇帝带臣子到郊外踏青。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乾隆不觉兴起,命纪晓岚当场作一首咏春诗,每句至少要嵌上两个春字。纪晓岚略加思索,即脱口而出:春光春风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春日临窗写春字,春闺女子绣春罗。纪晓岚吟诵“春”字诗  相似文献   

9.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当我走进这片美丽的校园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柔柔的春风吹拂在校园里每个人的脸一上,微笑随着春风荡漾开去,这一切都是那样的意外和新鲜。我贪婪地吮吸着,心情如同这春光一样烂漫;我想听听这里的春之语,看看这里的春之秀。  相似文献   

10.
品教材翻开这一课,就有一种春风入怀之感。学习这一课,就是在阅读春天,就如同在和春天对话。从“三分春色”到“春意渐浓”到“春深似海”,每一行词串所表示的春之事物,呈现出一种递进性、延伸性,最终构成“春满人间”之势;由和风细雨、柔柳嫩芽的安静,到百鸟争鸣、百花争艳的热闹,给人一种“渐行渐远渐无穷,人间处处是春天”之感。说目标1.入春境:和孩子们一起在词串所构成的意境中踏青、游春、沐春风、淋春雨、听春鸟、赏春花。2.读春词:读准其音,认清其形,品出其情。3.识春字:认识并书写“春”、布”、谷”三个生字。明思路根据词串所代…  相似文献   

11.
禅诗曾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广西教育》2011,(29):47-48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表现了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  相似文献   

13.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生查子》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是写元宵节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然而我童年时的元宵节既看不到“花市灯如昼”的美景,也没有“泪湿春衫袖”的伤感,有的只是难以忘怀的狂欢。  相似文献   

14.
《风雨》一文通篇不见“风雨”二字,却处处让人感到风雨的力量。 在描摹意象上,文章有如下特点: 一是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如写“树林子像一块面团”,“鼓” 了“陷”,“陷”了“鼓”,写出了风的时强时弱,也写出了风中树林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15.
王力 《小读者》2010,(10):45-46
语文课上.老师一边分段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边停下来分析。在分析写“春风”的一段文字时。老师讲道:“作者之所以能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是因为作者能进行细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6.
1962年10月郭沫若同志游览普陀山“潮音洞”时,拾得一册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再翻一页,是一首绝命诗,并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看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结果找到的失主是一位神色忧  相似文献   

17.
春来啦     
<正>立春位于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此,春之序曲奏响,春之序幕拉开,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开启啦!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春天总是赞美不尽,而我对春风情有独钟。春风是信使、是能手、是巧匠,于是有了“春风吹又生”,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有了“二月春风似剪刀”……风和春立,万物萌发,一派鲜活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花开花落春几度 花,是造化赐予人间的美物。花的姿容秀丽、气息芬芳,承接雨露阳光,默默地孕育,热烈地开放,装点了自然也装点了人间:“山花开欲燃”(李白《寄韦南陵冰…》)、“山花照坞复燃溪” (钱起《山花》),灿烂开放的山花如燃烧的火焰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和活力。 明人周亮工说:“花,人面也;干,人身也”(《尺牍新钞》),花的娇艳芬芳,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妙龄美人的姿容,于是以花喻人便普遍地出现在诗文中,唐玄宗就把自己宠爱的妃子杨玉环称作“解语花”。唐诗卢仝说:“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有所思》),顾况说:“美人二八娇如花,泣向春风畏落花”(《悲歌》其二),均以花之娇艳形容人之娇艳,别有一种动人的情致。在许多时候,由于移情的作用,花在人的眼中是有生命有情感的:苏轼说:“此情惟有落花知”(《浣溪沙·春情》),南宋王炎说:“花不语,笑人痴”(《江城子·癸酉春社》)。落花成为深知人情的知己;花不语,说明曾语过,笑人痴,更见出花的知人知性。  相似文献   

19.
“课程”前言 3月,春意浓,处处充满蓬勃生机。沉寂了一冬的树木开始长新荑,发新枝,轻轻摇摆在柔软的春风里。3月,空气里洋溢着积极的力量。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数十年如一日,“雷锋精神”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去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上课起立,老师故意安排一位学生趴在课桌上“呼呼”睡觉。当其他同学感到奇怪,要去喊他(她)时,老师摇摇手,然后,走到这位同学面前,轻轻地朝他吹了一口气,用柔和的声音说:“春天来了,该醒醒啦。”睡觉的同学在老师的“呼唤”下,睁开了眼睛,并朝四周张望。这时,老师及时引导:“呀,春风姐姐把这位同学吹醒了。现在,同学们朝窗外看看,柳树被春风姐姐吹醒了,长出了嫩芽;桃花也被春风姐姐吹醒了,开出了红花……一天,春风姐姐看到一个小池塘还结着薄冰,还在睡觉呢。春风姐姐是怎么做的呢?小池塘有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