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国有人在弃尖上涂着白粉,请一位名叫石的匠人把它削除干净,那匠人不动声色顺手就是一斧,白粉削掉了,弃子却不损毫分。不要说这绝招多么不可思议,有道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只因为有那一斧之前的千斧万斧,才会有这动人的故事—“匠石运斤”.匠石运斤(成语诗)@易尔康~~  相似文献   

2.
疑邻盗斧     
我的斧头不见了,难道是邻居偷去的?他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这天,农夫上山去砍柴。咦,这不是我那把遗失的斧头吗?55疑邻盗斧:对人或事胡乱猜疑,不注重事实。原来是我自己不小心失落在这儿的,嘻嘻。嗯,看上去他走路已不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啦。他的脸色表情、谈吐……统统不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啦。没有根据的胡乱猜疑,会对问题造成错误的认识和判断。是呀,看来无端乱猜疑是不好的!疑邻盗斧@张帆 @亦琦~~  相似文献   

3.
斧正     
写了一篇文章或是著了一部书,在“前言”、“跋”、“后记”里经常会看到作者请求别人修改的客套话,说是请人“斧正”。“斧正”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庄子·徐无鬼》。故事说,楚国有个人,在一次用白色的泥浆粉刷墙壁时,不小心将白泥浆溅了一些在自己的鼻子上,等干了之后,怎么也洗不掉。于是,他请来了一位石匠,说是要人家用斧子把他鼻子上的白粉刮掉。正好这位石匠手艺十分了得,出手不凡。石匠猛地抡起斧子,对鼻子上沾了白浆的那个人大喊一声:“不要动!”手起斧落,斧子擦皮而过。结果皮肤丝毫不损,白泥浆全都被削掉了。由于石…  相似文献   

4.
做编辑工作的常常会在来稿的附言中,看到“望斧正”或“祈斧正”一类的谦词,“斧正”者,即用斧头砍削改正也。那么何以修改文章要用斧头砍削来比喻呢?“斧正”一词是从成语“运斤成风”转化而来的。《庄子·徐无鬼》载:从前一楚国人,在粉刷墙壁时,不留心将一点灰浆沾在了鼻尖上。那灰浆薄得象蝇翅一样,但那人却要一个匠工用斧头给他削掉。匠工二话不说,便运斤(斤即斧)成风。楚人面无惧色,直立待削,匠工竟一下子将那点灰浆削得干干净净,并无伤鼻。于是,后人便用“运斤成风”形容技艺高超。  相似文献   

5.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个老头儿丢失了一把斧头。他疑心是邻家的儿子偷的,就很注意他,总觉得他走路、说话等动作态度无处不像是一个偷他斧头的人。不久,老头儿在他自己上山砍柴的山谷里找到了斧头。他再留心邻家儿子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头的人了。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斧头     
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的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如何,它能否吃得动这铁。因为这样,父亲的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刚刚削过的新痕泛着银白。而那把父亲刚试过后用力抛在地上的斧头还能烫手。新斧头发着蓝光。这时候,父亲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头,一只脚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烟锅,咕  相似文献   

7.
行动故事: 1.快乐顽童 乔丹小时候有点像流浪儿 汤姆·索亚。父母禁止他玩斧 头,他却偷偷拿斧头到外面去 劈柴,结果一不留神,斧头砍到 了自己的脚趾头。他喜欢和伙 伴打球、骑自行车和举行摩托  相似文献   

8.
NO.4 极OK推理     
【故事1】有位先生委托两个人评估一块他颇感兴趣的土地。一个向他报告“那个地方种的全是活不了的树,溪流窄到几乎可让人一步跨过,那儿的野草还有一人高哩!”另一个人却评论说:“那片土地上的柴火,够你烧一辈子;溪边有一处宽到足以挖个小游泳池;从野草的面积大小来看,这是那地区中最丰饶、最肥沃的土地。”这位先生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斧头     
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 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的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如何,它能否吃得动这铁。因为这样父亲的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刚刚削过的新痕泛着银白,而那把父亲刚试过后用力抛在地上的斧头还能烫手。新斧头发着蓝光。这时候,父亲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头,一只脚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烟锅,咕嘟咕嘟抽起烟来。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斧头     
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的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如何,它能否吃得动这铁。因为这样,父亲的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刚刚削过的新痕泛着银白,而那把父亲刚试过后用力抛在地上的斧头还能烫手。新斧头发着蓝光。这时候,父亲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头,一只脚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烟锅,咕嘟咕嘟抽起烟来。而此时,我就能歇歇手,赶快离开打铁铺,跑到大门外边去。我始终想远离这叮当作响的日子,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那时我像一把刚刚打造好的斧头,…  相似文献   

11.
“见异思迁”是什么意思呢?据老师解释:所谓“见异思迁”,就是说,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心。换句话说,也就是指做事三心二意,胡思乱想,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永恒的毅力,往往是“东山望见西山高,这山看见那山好。”也许有人会说——真是大惊小怪!“见异思迁”有什么不好? 没有什么不好?也罢,那就请听我给你说这样一个故事——张宝贝学艺。这个故事说的是明朝时候的事儿。曾有个叫张宝贝的人,人们管他叫“不成事”。他这个人一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靠父母留下的家产过日子。一天他来到热闹非凡的集市上。东瞻瞻,西望望,真是目不暇接。他来到一个卖画的面前,见那个人,  相似文献   

12.
淘宝乐淘淘     
《庄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郢人,他舞斧头的技术高超之至,简直让你无法想象。斧头一舞,像风一样呼呼作响。他有一个搭档,叫质。郢人每次表演的时候,总是要在质的鼻子上抹上一点石膏灰。表演开始,他那个斧子像飞一样舞动,正当大家欣赏他的技艺之时。说时迟,那时快,“刷”地一声,质鼻尖上的石膏灰就被削得一干二净,而质的鼻子竟然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13.
小贩波利坐着他的马拉车,来到了故事城。“我很高兴又回到了故事城,”他说,“这是一座人人都会讲故事的城市!”小贩波利将他的马车停在城市广场上。“你好,小贩波利。”波利的耳边传来一个悲伤的小女孩的声音。“噢,是我的老朋友彭妮!你有什么好故事可以卖给我吗?我很高兴用我大车里的东西与你交换!”彭妮开始一边呜咽一边撸鼻涕。“我几乎连一个故事也没有了!故事城里没有一个人有故事了。我们全都将故事遗失了!”“你们将故事遗失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讲完一个故事之后,它就不见了!我们再也想不起来了。你今天下午来故事交换处,看过之后…  相似文献   

14.
[互动阅读] 嘲讽莫对“弄斧”人“班门弄斧”的原意是指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中国号称“文明古国”,自古就信奉“姜还是老的  相似文献   

15.
幽默细菌     
《同学》2003,(2)
爪子和手咪咪对妈妈说:“小狗在舔自己的手。”妈妈纠正她说:“孩子,小狗的手叫爪子.人的爪子才叫手!”公爵和天使英国小孩炫耀说:“国王将斜放在我祖父的头上,他就成了公爵。”英国小孩不甘示弱地说:“那有什么稀奇,印地安人将斧头放在我祖父的头上.他就成了天使。”  相似文献   

16.
疑邻盗斧     
1.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头。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2.他觉得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头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头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头的。  相似文献   

17.
上课了,语文教师登上讲台,说道:“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古代楚国有一个了不起的人,名叫大石,他的武艺高强,特别善于使用大斧头。有一郢人鼻尖上粘了石灰,很难看。大石挥动大斧子往空中一抡,斧子挂动风声,郢人的鼻尖干干净净,一点灰也没有了,而鼻子毫无损伤。这就是成语故事运斤成风。同学们想一想,这位大石之所以成功靠的是什么呢?”有学生答:“技艺高。”老师又追问:“只凭他技艺高吗?”学生答:“不。还靠另一个人。”老师点头:“对,还靠另一个人的配合。正是因为有了郢人的勇敢配合他们才表现出了精彩的一幕。今天我们师生也要有…  相似文献   

18.
欣赏自己     
漫画中,一个戴眼镜的叔叔在路边发现了一个树根,他想:“我要是能把它做成根雕,那该多好啊!”于是急忙去找来一辆小推车。而赶到时,树根早已被一个人抡起斧头三下五除二劈成了木柴。同样一个树根,在不同人眼里,价值竞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19.
伤心童     
本来,世界上并没有童话屋。有一个写童话的人,他的童话老是卖不掉,他想,要是能制造出一间童话屋,那一定会大受欢迎的。这天,他顾不上吃早饭,兴冲冲跑去森林,找到那个常常给他提供故事的小仙子:“早上好啊!小仙子,我有一个绝妙的主意!”  相似文献   

20.
黄琼 《初中生》2006,(1):39-42
嘲讽莫对”弄斧”人 “班门弄斧”的原意是指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中国号称“明古国”,自古就信奉“姜还是老的辣”,对于“班门弄斧”的人自然是冷眼相看,甚至是无情嘲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