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枚的《祭妹文》所以成为祭文中的是珍品,就在于它摈弃一般祭文中那种矫饰、谀扬的假大空通病,语出肺腑,哀惋率真。它以“看来字字皆是血”般的描述、叙说,表达了一种痛断肝肠,悲怆欲绝的不寻常的兄妹之情。这些“前人之述备矣”,笔者不敢再言。本文只想对文中某些违背常情俗理的言辞、细节小作分析、探讨,谈谈其为情造文,以文传情,情思幽蕴,从而更见真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袁枚的《祭妹文》所以成为祭文中的珍品,就在于它摈弃一般祭文中那种娇饰、谀扬的假大空通病,语出肺腑,哀婉率真。它以“看来字字皆是血”般的描述、叙说,表达了一种痛断肝肠、悲怆欲绝的不寻常的兄妹之情。文中某些违背常情俗理的细节,写意传情,充分表现了兄妹情之纯真、纯笃和纯美。  相似文献   

3.
<正>祭文,是一种在祭祀或者祭奠时表示哀悼或者祷祝的文体,也称作悼祭文、伤悼文和哀吊文。此外,祭文以其用途和死者身份上的差异,又可以细分为祭文、哀词、诔文、吊文四种主要文体[1]。狭义上的祭文专指以“祭某某某文”为名,以四言韵句,或者骈句、散句、骈散结合的方式创作的,用以祭祀表示悼念的应用文作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均属于狭义祭文。一、欧阳修祭文的创作分期本文的研究对象选自于商务印书馆2019年出版的《欧阳永叔文》,分别为:《祭尹师鲁文》(1048年)、  相似文献   

4.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日常生活和遭遇的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之情,情真意切,字字关情,句句含泪。《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该文被称为“祭文中千年  相似文献   

5.
明代茅坤评《祭十二郎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古文观止》也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相似文献   

6.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茅坤),其贯穿始终的就一个情字,言有尽而情不可终,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古文观止》),今人读此文,无不感到字字皆情,句句含泪。何以至此,全在于韩公的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的丧葬观及哀祭文体思想主要体现在<国故论衡·正赍送>中,其哀祭文创作也有所涉及.<国故论衡·正赍送>批评了时人"于情为失衷,于事为失顺"的丧葬行为,认为丧葬要以朴质从简为宜,"慎终追远,贵其朴质者也."而哀祭文体创作要"文敞者宜返质,谓当刊剟殊名,言从其本".章太炎的哀祭文创作在形式与内容上大都体现了其循名责实,...  相似文献   

8.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他的《祭妹文》就是一篇情从心出,抒芬芳悱恻之怀,表哀感顽艳之旨的佳作。它一扫祭文矫饰、谀颂之通病,语出肺腑,哀惋直挚,字字含情,句句泣血,流传千古而不衰。愈读愈觉心灵受到震颤,余味经久不绝。  相似文献   

9.
周俊海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04-105
李商隐是晚唐骈文高手,其祭文和他的诗歌一样形式华美,意思精密,情高婉转,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其祭文创作中,李商隐将自己对亲人的伤逝之情结合自己的身世遭遇,运用铺排、渲染、变换句式及白描等手法勾勒出来,展示了其祭文华丽、凄美的一面,对后世祭文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王勇 《教育文汇》2006,(11):47-48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是一篇文情并茂的祭文,全篇自始至终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不但全篇写情,而且写得非常真,非常深。历来被称为“至情”之文。《古文观止》评此文时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声声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记得学这篇文章之初,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朗读者那凄婉哀伤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古文观止》评价韩愈《祭十二郎文》时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这篇祭文最突出的就是全篇自始至终贯注着一个“情”字,作者因情而写,所写皆情,言有穷而情无终。行文中的“情”是逐层加深的。先回顾特殊的家世,言叔侄关系非同一般;再回顾叔侄相处,言疲于为生活奔波而不能常聚;再回忆得到噩耗的震惊,言心中无限的悲怆;最后为此进而陷入长长的悔恨之中,流露出遭受巨大打击后的失望。学习这篇文章须着重在对这“情”的体会上下工夫。两世一身,形单影只。文章…  相似文献   

12.
武汉强 《家教指南》2007,(4):110-114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祭文形式多样,反映了敦煌中古社会的习俗风尚,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民俗资料;还保存了一些不见于传统文献记载的文章体式,使我们得见中古下层祭文形式的丰富多样,对研究我国中古时期的历史、宗教、文学、民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传世的文人案头之作不同,敦煌祭文是中古之世在佛教思想影响下的民间应用文,它直接用于祭祀活动.从其性质、用途、特点上来看,有它自身的特征,而不应该把它归于愿文.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是,成年以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逝去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作者没有赞颂死者的功德业绩,而是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与死者当面痛哭倾诉,有时甚至泣血带泪,委曲哀怨,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古文观止》的选编者,在评价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说道:“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  相似文献   

14.
祭文,是一种文体名。通常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但也有例外,如陶渊明的《自祭文》就是。一般来说,祭文涉及人的生死,涉及亲情、友情或同志之情,具有悲悼情怀和浓厚的生命意识。往往集描写、叙事、说明、抒情、议论于一体,且议论中融注深厚的  相似文献   

15.
唐宋之际,祭文写得多而且好的,要数“唐宋八大家”,而尤以韩、欧两家为最。本文试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作一番比照解读,旨在通过分析二者的异同,品赏二位大家的为文风格,探讨我国古代哀祭类文章的某些特质。先看两篇祭文的相同之处。一、典型规范的体式祭文,亦称哀祭文,一般在祭奠死者时宣读,属古代应用文的范畴,有一定的体式和结构。祭文的题目,须标明祭奠的对象,常用“祭××文”的形式,也有用“吊××文”(如祢衡的《吊张衡文》),或“××哀辞”(如方苞的《宣在人哀辞》)等形式的,不过较为少见。韩、欧的这两…  相似文献   

16.
西晋陆机在<文赋>里总结了自古以来文学创作的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有名论断,概括了文学创作(包括散文创作)中凝固成的另外一个传统--感性主义"缘情"传统.自祭文是出现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一种哀祭文.从汉时的班婕好到晋时的陶渊明,自祭文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寄情抒怀的一种重要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祭妹文》是袁枚痛悼他的三妹素文的不幸遭遇、怀念往日兄妹深笃情意的抒情性祭文。这篇祭文是袁枚力主写“性灵”的文学主张的具体表现。“性灵说”的核心就是认为诗文要有“真情”。《祭妹文》之所以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全文句句含泪,字字关情,作者把满腹哀婉的血泪深情充溢在字里行间。一、深情呼告,催人泪下文章在总说亡妹葬于异地,交代祭奠者身  相似文献   

18.
娄立 《考试周刊》2012,(64):19-20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作者从内心深处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含情的抒情散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明代茅坤语)。文章追叙他与侄儿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抒发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无比哀痛。《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那么文章的悲情究竟源于何处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感恩之情,无以为报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评韩愈《祭十二郎文》,常用“至情”、“至性”、“至文”三个短语。章懋勋《古文析观解》引苏轼语:“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语,不期然而至也。”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自始至终,处处俱以自己伴讲。写叔侄之关切,无一语不从至性中流出。”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本文拟借用前人评点术语,谈谈《祭十二郎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韩愈的散文《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古文观止》的选编者茅坤也曾评价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韩愈与十二郎,名为叔侄,但从小情同手足。长大之后,韩愈长年飘泊在外,两人见面甚少。贞元十九年五月,在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突然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