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鲁迅小说创作很注重重复手法的运用,包括场景描写、人物语言、人物描写、心理刻画等方面的重复。这些不同方式的重复手法都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重复手法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重复中有变化,体现出作者的匠心。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的“重复”策略就是为了练就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提高做题的熟练程度,对一些知识点、技能进行反复强化和练习的策略。是比较常用且有效的策略。然而实践中却发现这个策略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效用,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应改进方法,有效运用重复。  相似文献   

4.
“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潮风涌中国大陆,中国当代小说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这批小说或呈消解意义,淡化情节倾向,或呈现消解历史,重新叙论倾向,或呈现零度情感,平面写作倾向。虽然这些作品更多地带有现代主义特征,但依稀可见后现代主义的部分因素,拓展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生存空间,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先锋文本不再关注特定历史时间内所发生的有特定含义的事件或所产生的特定人物,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人物个体的时间即心灵的时间上,有意淡化或回避能引起公共回忆的公共时间。这种公共时间淡化、个体时间强化的直接结果是拓展了人物心灵的空间,加大了小说的表现力。实质是为了逃避政治背景,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书写大题材的反叛。  相似文献   

6.
付延平 《山东教育》2005,(21):56-57
重复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诗歌里有重章,歌曲和乐曲中有复唱与重复乐段,同样,小说里也有重复描写。鲁迅先生笔下的重复,运用得颇为广泛而多样,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他的著名小说《祝福》就因成功地运用了重复这一艺术手法而产生了很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形式多样,富有创新精神。茅盾曾盛赞鲁迅:“《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譬如,“重复”这一修辞格,在数量不多的鲁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而且在有的短篇中,某一句话,或某一个细节,竟几次重复。如《狂人日记》:“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这两句重复,旨在揭示封建礼教这个病毒已蔓延、渗透到整个社会的机体!“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这两句可算是反封建宣言,是“文眼”,重复是起强化、渲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技巧。张爱玲是一个色彩大师,她对色彩的运用已经到了唯妙唯肖、妙笔生花的程度。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色彩不但突出了人物性格,还表达了人物的感情与处境,并且推动了情节、深化了主题。她笔下的色彩浓淡相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话性是海明威小说的重要特征,作通过人物间的对话简拓事件过程,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思想特感,同时,对话使其作品产生很强的画面感和动态感,海明威小说的对话性与其他作家相比,具有电式,不介入状态,持续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小说创作中的空间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空间是人物赖以生存的坚实大地。在传统小说中,小说空间显现为场景和环境,作家在运用小说空间时多表现为对环境的选择和对场景的集中;在现代小说中,小说空间显现为心理的重叠和对场景环境的超级想象,作家在运用小说空间时多表现为对历史空间、眼前空间、未来空间的重叠并与人物心理情绪相融合。传统小说空间是人物生存的重要依据,现代小说空间则是人物心理和想象生成、生存、发展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6,(5):26-31
在小说中,人物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人物的形态来看,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两类,圆形人物的艺术价值高于扁形人物。从人物与小说情节的关系来看,小说发展初期重情节轻人物,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人物的刻画、心理描写逐渐得到关注。从人物与小说的叙述者来看,有作者主导人物、人物主导作者和作者即人物三种。小说只有通过作者的修辞性介入,其中的人物才能生动起来,这样的小说才能算是成功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中的重复,是作家建构文学世界、表达意义的基本方式。借助重复,李佩甫建构了他开满了"恶"之花的"豫中平原"文学世界;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及其变异,李佩甫在他的小说中表达出复杂多样、变幻莫测甚至互相矛盾的多重主题意义。对李佩甫小说中的重复的解读,可以让我们更科学、更深刻地认识文学中的重复现象,更有效、更具创造性地运用重复来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巧用“陌生化”理论 促进小说创作生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学从技巧上说, 就是用不平常的手段表现平常的生活, 即用“陌生化”手法。“陌生化”这一概念是俄国文艺理论家维克多·施克洛夫斯基等人提出的, 意在瓦解人们的常备反映, 使生活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露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界对内在于小说中的重复现象、"重复"之于小说的意义鲜有关注,而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理论及其批评实践被视为西方"当代批评思想的重要贡献"而广受赞誉。"重复"理论受益于新批评,立足于经典,从严格而坚实的学理角度有创见性地总结了小说重复的种类、源头和方式等问题,以崭新的视角重读经典并以此激发了经典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论贾平凹小说中对细节的重复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在其多篇小说中使用了相同或相近的细节描写,从而构成了重复叙述的艺术特点.当细节趋向单纯明净时,它可以成为揭示人物心理的有力手段.当作者把重复的细节处理成意象时,它便具有了不确定的意义指向,使小说具有了浑厚的特点,从而带有了一定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以凝炼、简约称,但他在小说中也大量地运用了重复。据统计,在他的小说集《呐喊》《镑徨》《故事新编》中,31篇小说有20篇使用了重复修辞,这种现象在中国现当代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是不多见的。美国学希利斯·米勒在《小说与重复》中将小说中的重复现象分为三类:①细小处的重复,如语词、修辞格、内心情态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本着重论述鲁迅的小说在人称运用方面的三大特征:一、在鲁迅的小说里,人称的运用,叙事角度的选取,不单是为了叙述情节,更重要的是为了丰富叙述的表现力,塑造鲜明而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二、通过人称的交替运用,改变叙事结构,表现小说的多重主题;三、把人称的运用作为安排小说艺术结构的重要手段;四、通过不同人称的运用,寄托着鲁迅矛盾复杂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8.
论小说创作     
如果可能,请别写小说。小说创作是一种非社会行为,一旦动笔,小说家会时刻为小说中的人物所困扰;而且,真正写起来,小说指南一类书籍并不管用。假如非写不可,那么,小说家需考虑是以情节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如果以情节为主,小说家即在虚构的事情中间而非在所谓的真实生活中寻找人物的时候,抓住情节不放;如果以人物为主,那么,小说家则需对适于情节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使人物在新环境中显得真实可信,从而赋予他们生命。小说家无论重情节抑或是重人物,都还要考虑以何种形式、何种风格呈现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当然,在优秀的小说家笔下,故事和人物本身会以最适合的形式出现。小说家应对形式、人物和语言保持一种敏锐的感觉。此外,小说家可能会对道德教诲产生迷恋。尽管应当通过作品给读者以教益,但是,真诚的艺术家并不能专注于说教。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深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小说新样式——“自我小说”。鲁迅是最早创作“自我小说”的作家。他的《一件小事》,不仅符合小说的基本要求,是小说而不是散文,而又与日本“自我小说”的理论和创作实际相符,是一篇典型的“自我小说”。同时,《一件小事》发表的时间又最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自我小说”。  相似文献   

20.
张天翼作为左翼文坛的巨匠,在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里,自觉传承鲁迅的"撕破"理念,以一种辛辣、犀利的讽刺风格,对一切社会丑态施以嘲讽。张天翼讽刺小说创作笔触广泛,他通过尖锐的笔锋塑造出一系列卑琐、龌龊的"否定性人物"群像。作者有意将"否定性"人物作为自己批判的对象,意在揭露人物虚假、懦弱的本质,从而唤起国民加入到反压迫的斗争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