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0年高考再次考到“的”字,说明了“的”字的重要。请先看这道高考题: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的一组是: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是”字使用频率很高,用法也很复杂。它最基本、最主要的用法是表示判断,即对被判断的词语进行解释和说明,所以人们把“是”字称做判断词。“是”主要有下列十种用法: A.表示领属。如“那时候,国民党是飞机大炮,我们是小米加步枪。”B.表示“凡是”的意思。如“是党员的,都站到前面来。”“是山,都要打扮;是水,都要灌田。”  相似文献   

3.
武宁(上汤)话中有一个用法十分活跃的“拿”字,它有两读:上声[na42]和阴去[na45],两读都有动词和介词的用法。本文结合“拿”的动词、介词的用法,通过和普通话的比较,着重从句法结构上分析武宁话的“拿”字句。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中“于”字使用频繁,用法、意义复杂,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分析、归类。现以介词“于”为例分析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关中方言的“的”字以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中方言没有与普通话状语标志“的”字相对应的用法,如以形容词重叠式“从儿”等充当状语时不用“的”字。旬邑的“哩”字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西安一带妇女口语很普遍地省去程度补语标志“的”字。耀州一带表示正在进行时态以“的”字为最常用,这个特点可以从近代汉语文献找到根据。“的”字在耀州、富平一带常常处于动趋式之间。宝鸡一带“块”字的音变形式[. ]或[.u ]表示领属,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和吴语、客家话的“个”字。西安等处单音节拟声词后边常有“哧”字出现,“哧”字前边的拟声词是突然的音响,后边必须连带“一下”,“哧”字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西安等处读阴平的“我、你、他、咱”后边常连带“的”字表示复数。  相似文献   

6.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7.
书面语言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就是简洁。它的最高标准应当是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提出并身体力行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标准衡量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称赞它“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和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叶圣陶《文章例话》,三联书店,1983,第7页)[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之”字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一个虚词,它的用法很多。下面是笔者分辨“之”字用作代词的一点体会、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芜湖方言中,“哈”[xa]是一个特殊字,它能够出现在多种语境中具有不同的作用.除了与普通话一样的拟声词、叹词的用法,在芜湖方言中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用法,有的能够与普通话对应,有的却无法在普通话中找到相对应的词.正是这类词体现了它独具特色的语义和语用表达功能.以此类独具特色的用法作突破口,可以为江淮官话的研究提供语言材料,更好地探讨语言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考题预测,稳定不变的(如基础知识题中的前6小题一般不会超出往年的范围,文言实词的考查也当以课本出现过的为主,课本未出现过且又无法猜读的必然会加注释,等等)没有必要再饶舌。这里主要谈可能发生变化的。文言虚词最要注意近10年从未单独设题考过的“其”字,该虚词的几种用法的辨析是难点所在,也正是文言语感强弱的试金石。首先,“其”作代词用时要能区分指示代词(那、那些)和人称代词(他[们]她[们]它[们]……[的]),对于后者,还要能区分单纯替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现代汉语动词“谅”的用法。“谅”的后续成分通常是一个否定性结构,其NP具有[ 人]的语义特征;“谅”字结构主要用作对某人不可能出现某种情况或不具有某种情况的主观判定。  相似文献   

12.
Alexander 在[6]中提出了“度量加”的重要概念。最近,文[7]中获得了关于“度量加”的一个结果,本文获得关于“度量加”的一个新结果,从而推广了[7]中的结果,并顺便给出[7]中结果一个极其简单的证明。关于切点单形,近期文献[1]中得出了一个重要的几何不等式(1.1),本文获得较不等式(1.1)更强的两个几何不等式(1.2)、(1.3),它们皆为[1]中结果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的”字是使用率颇高的一个字。它一般作结构助词,读音为“de”。归纳起来有八种用法: 1.用在定语的后面(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他的书;美丽的花园。2.用来造成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送报的;跑的跑,跳的跳。3.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  相似文献   

14.
易错现象1.了解病句的常见类型。2.注意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纠错训练一、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相似文献   

15.
MIND用法聚焦     
mind是一个常用词,在初中英语教材中频繁出现,它既可用作名词,又可用作动词,同时中考也常常考到它的用法。下面就其用法归纳如下:[焦点一]用作名词用作名词时,mind主要有下列意思:  相似文献   

16.
张华莉 《培训与研究》2009,26(7):22-24,42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以助词身分出现,文章从这点入手来探讨“的”字的用法。“的”字最常见的用法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形成定中关系。“的”字还可以附着在别的词语上,后面不出现中心语(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字结构,它的功能大抵相当于名词。“的”字用作语气词也很常见,常常出现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或决定的语气,在对它的这个用法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和另外一个语气词“了”进行区分。另外,“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用法,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以助词身分出现,文章从这点入手来探讨“的”字的用法。“的”字最常见的用法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形成定中关系。“的”字还可以附着在别的词语上,后面不出现中心语(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字结构,它的功能大抵相当于名词。“的”字用作语气词也很常见,常常出现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或决定的语气,在对它的这个用法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和另外一个语气词“了”进行区分。另外,“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用法,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mind用法聚焦     
mind是一个常用词,它既可用作名词,又可用作动词。下面就其用法归纳如下:[焦点一]用作名词用作名词时,mind主要有下列意思:1.头脑;精神;心神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本文属文学性作品——散文。教学中应突出一个“读”,在朗读中感知形象,增强语感;着重一个“绘”字,在绘画中领悟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落实一个“评”字,在评图中品味语言美;明确一个“思”字。深人情境,品赏语言风格,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设计提要]本设计采用“读——绘——评——思”的构成形式。即:1.朗读《绿》,绘梅雨瀑。2.评图品味语言美。3.从色彩符号中品赏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设计实施]1.朗读《绿》,绘梅雨瀑。  相似文献   

20.
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展开,近年来在中考题中频频亮相.它对考查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思维品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考 “成”字在前面,“有”字在左面,故底面是“志”字,“事”字在上面,“者”在后,“竟”在右.说明 用“奠底折向法”,即先确定一个小正方形的“底”面,然后想象中依次将相连的小正方形向前或向后、向上折叠,再确定立方体的前、后、左、右、上各面.本题若先将“事”字为底,则得不到“有”字为右.想一想 (1)下列图形中哪个能折叠成正方体?(2)下列图形中哪些能折叠成三棱柱?(3)下列哪些图形可以折成一个长方体?~~几何图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