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与同时代诗人多有交往,并对他们十分推崇;同时代人对杜诗却很少称许,并有奚落与嘲笑;中唐韩愈、白居易、元稹对杜诗作很高评价后,多数唐人仍不重视杜诗,其集中表现就是今存唐人的十种唐诗选本,仅有韦庄《又玄集》选杜诗七首,而且都算不上杜诗的上乘之作。多数唐人轻视杜诗,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诗歌发展本身的原因,既为杜诗内容所决定,也为杜诗的艺术特色所决定。  相似文献   

2.
郭艳艳 《天中学刊》2011,26(6):108-112
宋代以仁治国,频繁施行赦宥制度,赦免了大量的罪犯。但是宋代对罪犯的宽免是有限度的,一些社会危害性较大、情节恶劣、频率高发的罪行并不在赦宥范围之内。恩免罪行的赦宥制度与惩处罪犯的法律规定是帝王统治的两种工具,这两种看似背道而驰的手段实则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3.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因此,后世的人便把李白称作“诗仙”。  相似文献   

4.
在盛唐的书法苑里,出现了以张旭、怀素、李白、贺知章为代表的狂士书法群体。他们的书法狂放、姿肆的特点受其性格的影响,也有“道”的深刻影响,浪漫的狂士书法同诗歌、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能广泛地吸收其中的营养,成为内涵丰富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汉朝常行大赦、赐爵、赏赐,但是不同场合往往大赦、赏赐、赐爵的内容也有差别,其中皇家举行礼仪时,是汉朝实行大赦、赏赐、赐爵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在礼仪举行的场合实行赏赐、赐爵、大赦,与其他场合有时存在一些区别,如赐爵,一般场合多普赐民爵,但是在册立太子时,享受到赐爵是为父后者,由此可见,汉代皇家礼仪具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赦宥作为特殊的行政手段和法律问题,在古代社会源远流长。赦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定化和制度化,形成了一定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条文,发展至唐代已有迹可寻。唐代赦宥的实施有着自己的场合和背景,郝宥本身也有类别的区分和相应的赦书格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诗与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诗画互证的可行性。诗歌语言与绘画语言都是文本的构成要素,同时作为独立的文化符号又具有自身特定的意义与内涵。尤其是唐代壁画诗,以文字描摹画面,赋予了写实与想象的双重空间;而敦煌壁画,以绘画的物质材料与艺术结构来展现佛寺等场景,同样也赋予了写实与想象的双重空间。《全唐诗》中的壁画诗,蕴涵着能够与敦煌唐代壁画形成映照互鉴的主题思想、物象特征等要素,其中李白壁画诗以及敦煌盛唐壁画中的佛寺题材具有典范性,体现了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唐代壁画之间的互文性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说起唐代大诗人,谁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几个来,李白、杜甫、白居易……不过,对他们的了解大家还仅限于其诗歌成就,殊不知,他们的生活个个充满后现代气质。  相似文献   

9.
一在当今唐代文学研究界,颇有一些既勤于探索又勇于创新的学者,王辉斌先生就是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素以工作勤恳、成果丰硕而著称。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孟浩然研究、李白研究、唐代文人生平事迹考证、唐代诗人婚姻研究等。近二十余年来,围绕上述领域,王辉斌先生先后出版了《孟浩然研究》、《李白史迹考索》、《杜甫研究稿》、《唐人生卒年考》、《唐代诗人婚姻研究》、《四大奇书研究》等专著8部,编写或参编著作多种,在全国各地学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透过这串长长的著述目录,你会发现,著者对唐代诗人考证与研究,可谓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蝗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代蝗灾发生地战可分为河泛蝗区、沿海蝗区、滨湖蝗区及内涝蝗区。蝗灾发生的年份42个,其中有6次灾情特别严重。蝗灾对农业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活、政治、军事诸方面。蝗灾的救治与国家兴衰有密切关系,姚崇灭蝗为开元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唐末农民起义则是由蝗灾促成的。从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国家政权的救灾状况两个方面,探究农民起义的原因,会更确切一些。  相似文献   

11.
传世的李白词,除争议颇大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二词外,另外十五首词中,只有《清平调》三首及《秋风清》为李白所作,余十一首虽为词,但皆系后人托李白之名而传世。《清平调》三首虽属李白的作品,但其是三首“披乐”咏唱的声诗,而非词;《秋风清》在宋蜀刻本《李太白集》中,其题则为《三五七言诗》,亦非词。  相似文献   

12.
唐代僧诗是整个唐诗中特殊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唐佛教兴盛、诗歌繁荣,并相互影响的结果。作为其主要创作的诗僧主要出现于中晚唐的江南地区,有着士和僧人的双重人格。唐代僧诗以其独特的学品格对唐诗的繁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祭祀和饮食作为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内涵,在礼仪活动中历来受到高度重视。祭祀是体现在仪式与象征、行为与信仰上的一整套礼制体系,突出表现在献祭过程中的各种饮食事象上。在祭祀活动中,人们通过供奉食物类祭品及献祭仪式中的各种仪式性行为来实现与超自然力量的沟通,表达自己内心的虔诚与愿望。唐代礼制中的食物类祭品及献祭仪式绍承古制并有所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古老的人文传统和实用精神。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郎     
"郎"春秋时指地名,战国时有郎为官的设里,汉有郎官之名。后世便有郎这一称谓。郎 这一称谓除用物官名中外,还广泛用于对普通人的称呼中。发展到唐代,这一称谓有三种情况:一 是自称,二是对他人之称,还有其他称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如果没有乐器的发展、外来民族音乐的渗透以及唐人对音乐的特殊爱好,就没有唐代的乐诗和声诗的繁盛。西部乐器和音乐因素的加入,大大改变和丰富了中原音乐,唐代诗歌中所反映的音乐演奏状况,正是中原地区人们接受西部音乐和乐器的过程和心理感受,为后世留下了被诗化了的音乐,从中可以看到西部音乐从民族的、民间的“新声”逐步主流化的过程。通过对西部乐器的流布历史考察,却发现另一种有趣的现象,即许多乐器与中原地区早期的乐器同源,或是从中原传入西域的,例如秦琵琶和筚篥之类,经过改造和发展,伴随着西域音乐再次流入中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乐器。  相似文献   

16.
唐代书肆的发展是我国图书史上重要的一页,唐代是封建经济繁荣的时期,书肆贸易相当活跃。研究唐代书肆对了解唐代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电视仪式的春节联欢晚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晚因在神圣时刻播出取得了神圣仪式的身份,而电视又将春晚仪式有序地展现和强调,使春晚成为嵌套于电视日常仪式中的另一个仪式,即电视仪式。春晚与电视之间存在着共谋,并发挥诸种象征和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9.
唐代女子服饰雍容华贵、百媚竞呈:女子着男装、胡服的盛行、坦露肌肤以展示女性人体美等等,这些在今天看来极其开放的着装方式,及其所体现出的服装服饰文化特点,无一不折射了大唐文化的广收博采、平等容物,也充分体现了政治明通开放、经济高度发达、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大唐气象。  相似文献   

20.
浅议唐代的言谏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谏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君主专制的自我调节机制。言谏制度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是谏官组织机构日益完善,规模与权力相应扩大;二是谏诤达到了制度化。唐代的言谏制度在减少君主决策失误,保证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而言谏制度的御用性和依赖性也暴露出了它的致命弱点。但是唐代言谏制度中某些制衡的有效性及追求社会政治清明的意义。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