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字之差毁城一座1853年太平军北伐时,驻扎在江苏仪征城外。先行官派小校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正在与人交谈的主将默默地写了个“烧”字。先行官见到手令大吃一惊,但又想军令岂能更改,便下令每个人准备一把火,拂晓前烧城。到时烟  相似文献   

2.
一字之差 毁城一座 1853年,太平军北伐时,驻扎在江苏仪征城外。先行官派小校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时,正在与人交谈的主将默默地写了个“烧”字。先行官见到手令大吃一惊,但又想军令岂能更改。便下令每个人准备一把火,拂晓前烧城。到时烟焰冲天,哭天呼地。  相似文献   

3.
一字之差毁城一座1853年,太平军北伐时,驻扎在江苏仪征城外。先行官派小校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时,正在与人交谈的主将默默地写了个烧字。先行官见到手令大吃一惊,但又想军令岂能更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同学们书写一定要规范、正确、认真。汉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和精神。她历史悠久、形体优美、表意丰赡。它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起着重要作用。一字之误,往往会惹出祸端。请看例子。一字丢官。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甲戌科考状元龙汝言校对《高宗实录》时,实录中将高宗“纯皇帝”误写为“绝皇帝”,龙氏未校对出来,招致了“办事疏忽,革职永不叙用”的恶果。一字毁城。1853年,太平军北伐时,驻扎在江苏仪征城外,先行官派小校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时,正在与人谈话的主将随…  相似文献   

5.
“字显出来了!字显出来了!”院子里传来阵阵惊叹声。原来是哥哥正在做有趣的化学小实验。哥哥故作深沉,摇头晃脑地说:“刚才做的实验是‘白纸显字’,希望在场的小朋友能像纸上写的那样‘学好本领,建设祖国’。下面我再来表演‘烧不破的手帕’。”“奇怪了,手帕哪有烧不破的?”我迷惑不解。“肯定是在哄大家!”一个小伙伴自信地说,“可骗不了我!”“不会吧,化学实验是有科学道理的!”另一个小伙伴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场的伙伴们都伸长脖子,瞪大了眼睛,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1933年)一文中说: “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相似文献   

7.
巴金在1985年答香港中文大学校刊编辑问时说:“1928年我在法国沙多——吉里城拉丹中学写完了《灭亡》,想取个笔名,刚好当时的中国同学巴恩波投水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而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我就取了一个‘金’字,合成了‘巴金’的笔名。”巴金笔名的由来@朱晓红  相似文献   

8.
遭遇尴尬     
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在学生汇报课文主要讲了有关闰土的哪几件事时,随即板书,当“拣贝壳”的“拣”字出现在黑板上时,下面同时出现了几个声音:“老师,‘拣’字写错了!”当时我脸一红,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但我并没有因这几个学生给我带来尴尬而生气,也没有将错字简单地一改了之,而是问那几个同学:“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个字为什么用错了?”其中一个学生一脸得意的神情,站了起来,显得有些激动,说:“我们原先学过,‘拣’字有‘挑选’的意思,而‘捡’表示把东西捡起来,课文中说在海边‘捡贝壳’,所以应用‘捡’字。”我点头微笑,肯…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小木船》这篇课文时,我布置学生自己预习,然后让学生们质疑。预习后,一个学生举手发问:“课文中‘小木船在地上,摔坏掉了’的‘摔’字和我在画书上看到的‘甩手榴弹的‘甩’字不同,是不是书上用错了?”另外一个学生说:“不是用错了,我看‘摔坏’的‘摔’与‘甩手  相似文献   

10.
释“焚”     
“焚”字是个常用字。本文拟对七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出版的影响深远的五部大型语文辞书关于“焚”字本义的训释谈点拙见。不当之处,敬祈方家垂教。《辞海》(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焚,烧。《礼记·月令》:‘毋焚山林。’通‘偾’。”《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焚,烧。《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将自焚也。’假借为‘偾’。”《大辞典》(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版):“焚,①用火烧山林宿草。《说文》:‘焚,烧田也。’②烧,煤毁。③炮格的刑法。”《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  相似文献   

11.
新文学家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实秋。他居长,名自华,弟物华、国华,妹玉华,以“华”字排行。自清先生在《诗多义一例》一文中说:“又譬如我本名‘自华’,家里给我起个号叫‘实秋’,一面是‘春华秋实’的意思,一面也因算命的说我五行缺火,所以取个半边‘火’的‘秋’字。”后来于1917年投考北京大学,录取进了哲学系,遂改名“自清”,字“佩弦”。这次改名,乃为了策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严”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至于改字“佩弦”,朱自清之子,朱乔森解释曰:“佩弦,是借用了《韩非子…  相似文献   

12.
“的”字从小就养成乱坐位置的毛病。一天,它到句子城的电影院观看喜剧大片《语文世界》,“的”字看见“树枝轻轻()摇晃”中间有一个空位,便一屁股坐了下去。“的”字正陶醉在《语文世界》的精彩情节之中,“地”字来到它的面前,彬彬有礼地说:“先生,请起来,这个位置是我的。”“的”字觉得奇怪,难道空位不能随便坐吗?它问:“为什么说这个空位是你的?”“地”字客气地说:“这个位置是语法博士给我安排的。因为像‘轻轻’一类用来形容中心词‘摇晃’这种动作的修饰语后边要用‘地’。”“的”字看见离“地”不远的“欢迎会异常…  相似文献   

13.
谚语在语言表达上是极为精妙的。有时候,一字之差能给人造成百思不得其解的悬念;有时候,一字之差却表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生活哲理;也有时候,一字之差却反映了生活中各种事理之间的微妙区别。我的这篇短文,不想全面探讨这一字之差的种种表现形式和内涵,只想就谐音造成的差义谈我一点肤浅的见解。 在我们常见的谚语中,有这样一条:“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以及它的同类变格:“舍不得孩子就骗不住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等。杨沫《青春之歌》1部29章就有:“‘不要顾虑这些了。’徐辉说,‘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它的比喻义指:不付  相似文献   

14.
甄珍 《宣武教育》2008,(1):34-35
我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姓‘甄’,叫‘珍’,做事求真。我是教师,特别喜欢用‘真’字来思考教育。所以,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成为了我对事业的不懈追求。22年的教学实践,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用“真”知培养学生、用“真”爱滋润学生、从而培育“真”人。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们特别爱做“和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这天,孩子们又“缠”着我:“老师,我们想和字宝宝交朋友。”“好吧,”我爽快地答应了,拿出一大叠字宝宝说,“今天,老师请来两个字宝宝,它们是谁呢?请你们猜一猜。”说着我用手捂住眼睛,做了个哭的样子。孩子们异口同声:“是‘哭’。”然后,我又“嘻嘻……”地笑,孩子们被我的表情逗笑了,纷纷说:“是‘笑’,是‘笑’!…‘哪个字是‘哭’,哪个字是‘笑’呢?”我故意卖起了关子。  相似文献   

16.
祭祭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很重要,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记错一些形近字或偏旁相近的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字,我采取了不同的识字教学方法。●剖析“造字法”“祭”字和“登”字的上半部分,学生常会混淆,单纯的纠正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但向学生介绍其造字法,却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告诉学生:“‘祭’字由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我们今天看不出它们代表什么了,但在构字之初,‘’代表一块肉,‘’代表手,‘祭’字就是用手拿着肉去供奉祖先或神灵。祭字头上有块‘肉’,如果写成登字的字头就没有肉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把祭字…  相似文献   

17.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夜读韩愈的《师说》,两年前课堂上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节平常的课。在讲到“尴尬”一词时,我问孩子们:“‘尴尬’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孩子们的回答很完美。虽然教材要求“尴尬”一词只识不写,但我出于习惯,还是作了简单的提示:“‘尴尬’两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尴’是由‘九’和‘监’组合而成,‘尬’是有‘九’和‘介’组合而成。”说罢,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18.
我启蒙时接触的第一个字是“一”。启蒙老师把“一”字写在我手掌心上时,我只用了一口茶的工夫就认识了,美得简直要飞到七彩云上。这时,老师向我得意忘形的心上泼了“一桶冷水”:“从前,有个学生,学了‘一、二、三’后就辞别老师了。他说,‘一’字是一横,‘二’字是两横, ‘三’字是三横。行了,我不用老师教了。谁知有人要这个学生写个‘万’字,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一万条横线哩……”  相似文献   

19.
游艺转盘     
笑一笑举一反三“爸爸,月饼的‘饼’字怎么写?”“就是糖酥饼的‘饼’字。”“糖酥饼的‘饼’字怎么写?”“就是煎饼的‘饼’字呗!”“煎饼的‘饼’字怎么写?”“烦透了!我举一反三地教你,你都不会!”  相似文献   

20.
日本出版界的朋友,要把老舍先生写的《宝船》编入汉语课本。但在编辑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个悬而未决的小问题,特地向老舍先生请教:“您的作品中有一处写道:‘开船喽!’请问这里为什么不用你们常用的‘啦’字,而要用这个‘喽’字呢?”老舍先生略加思索,微微一笑,说:“这个地方,我记得当时自己是念过,推敲过的。在咱们中国的北方方言里边,‘喽’字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