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虚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虚词种类繁多,用法灵活,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下面试从“滥用、漏用、误用、错配”四个方面来探讨虚词使用的常见错误,供同学们参考。一.滥用所谓滥用,是指不该用虚词的地力用了。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一般是单独作句子成分,但有帮助造句的作用。正确理解虚词,恰当运用虚词,这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学习上的难点。我在阅读教学中初步摸索了一些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虚词的方法。一联系课文,讲清意义虚词的作用和意义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教学。《做风车的故事》(五册18课)中“几乎”一词,我先让学生读出“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这句话,然后问:“牛顿到底回家没有?”学生说:“牛顿回家了。”“牛顿回家了,前面为什么用上‘几乎’?”同学们经过思考,说:  相似文献   

3.
卜益 《考试》1999,(Z1)
在语言的表达中,有一些意义相近的虚词,是极容易搞混的。把握这类虚词除凭较强的语感外,还需要懂得一些运用近义虚词的基础知识。下面就几个常用近义虚词的辨析谈点个人意见。1.何苦何必“何苦”、“何必”都表示“无必要”、“不值得”之意,但“何必”比“何苦”语气稍轻些。“何苦”一般都可换作”何必”;“何必”表示“不必”时,不能换作“何苦”。例如:①你何苦在这些小事上费心呢!(可换为“何必”)②为这么点事儿你就不高兴,何必呢!(可换为“何苦”)③他看不懂图纸,你何必难为他?(意为“不必难为他”,不可换为“何苦”)④咱们都是自家人,何必客气!(意为“不必”客气,  相似文献   

4.
虚词在汉语语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语言学界对虚词的研究是不够的.虚词自古至今用法很复杂,比如现代汉语最常用的“了”和“着”两个助词,被公认的作用是:“了”表示完成,“着”表示进行,然而这样的结论很不完善.例1 吃了饭来找我吧!(表完成)例2 我去年一年才看(了)三个电影.(表完成,但可有可无)例3 这本书看了一年还没看完.(表持续)例4 幸亏没有扔了它.(“了”与“扔”一起表示动作,不表时态)例5 他笑着说着.(表进行)例6 他正吃(着)饭呢!(表进行,但可有可无)例7 他在看电影.(表进行,却不用“着”)仅举几例足以看出,过去对“了”和“着”的作用,认识是不够的.常用现代汉语虚词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最为典型,而看法又不尽相同,因此出现了目前词典、教材说法不一的情况.那么,究竟应该从哪些角度去研究虚词呢?从语言实际出发,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考察虚词的语法意义所谓考察虚词的语法意义,就是要把虚词本身的意义和虚词格式的意义严格区别开来.以“也”为例,“也”是用得较多的副词,它的基本作用是“表示类同”,其他作用则都是从“类同”引申出来的,而有些不同意见则认为“也”的用法不属于这个作用范畴.我们抛  相似文献   

5.
选择虚词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近年来高考的一种常见题型。由于虚词种类繁多,用法灵活,考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难度。笔者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题和高考模拟题的整理归类,总结出虚词使用中的十个注意点:一、吃透规定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语法等方面的特殊的规定,只有吃透这些规定要求,才能做到准确运用。如:(1)老将军戎马一生,为新中国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但终于被“四人帮”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牛棚里。(2)赵明十分诧异地问:“难道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或者考理科。”(3)1999年6月,许多人取出银行存款,投向股票  相似文献   

6.
一、实词和虚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实词和虚词在语汇意义上的区别是:实词有实在意义,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如实词“笔”的实在意义是“用来书写或绘画的工具”,有钢笔、毛笔、园珠笔等,而虚词“所以”就没有实在意义。实词和虚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区别是:1.实词可以用语序手段直接组合,虚词则不能。如“他”和“学习”这两个实词可以按语序组合成“他学习”或“学习他”两个短语,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2.实词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虚词除了副词之外,一般不能。3.实词带上语调或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中有许多汉民族所特有的修辞手段和表达方式,虚词的使用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常人们说: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它的功用是“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这并没有总结出虚词在表达神情上的积极作用。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说:“杨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他认为,文章要求传神,因此语气高低缓急、抑扬轻重大有不同,而“虚词一乖,判于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过”既用作虚词,也用作实词。有时候,在不同的句子里,“过”的功能界限很不容易分辨。本文仅就“过”的几种常见用法简单谈谈其不同语法功能的辨别方法。 (一) “过”作动态助词,有两种作用: 表示施事者曾经有过某种动作,例如: ①我去过黄山。②他俩从未红过脸。  相似文献   

9.
作连词和介词的“至”,“于”,“至于”,属虚词,但是古今调释家们在诠释古代(主要是先秦)文献时,却随意赋予它们这样或那样的词汇意义,这是很值得研究的。本文从虚词语法功能的角度,对上述三个虚词作些考辨,目的在澄清误解,显现其历史面貌。这对正确认识虚词,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虚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虚词种类繁多,用法灵活,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下面试从“滥用、漏用、误用、错配”四个方面来探讨虚词使用的常见错误,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阿狗该上学了,妈妈把他送到狗狗学校。原来在家里玩耍惯了,现在在学校又是老老实实听课又是仔仔细细写字算数,小阿狗觉得很不快乐。“简直是活受罪,”他想:“要是孙悟空爷爷来了该有多好,他是个大好人,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概念和虚词关系问题,在一些逻辑学和语言学著作里,有种种说法:1、所有的虚词都不表达概念。(见陈宗明《现代汉语逻辑初探》第36页)2、“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普通逻辑》1984年版第18页)3、“有些虚词是表达概念的。”(《形式逻辑》金岳霖主编。第21页)4、“表示结构关系的虚词,可以利用名词化的方法用作概念的名称……”。(《逻  相似文献   

13.
文言虚词有的只有一个意义,可以称为单义虚词,如“甫”、“恭”、“赖”等;有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可以称为多义虚词,如“乃”、“其”、“以”等。有的文言虚词只属于一个词素,一词一性,可称作婆性虚词,如“必”(副词)“耳”(语气词)等;有的文言虚词分属几个词素,一词多性,可称作多性虚词,  相似文献   

14.
小阿狗该上学了,妈妈把他送到了学校。原来在家里玩耍惯了,现在在学校又是老老实实听课又是仔仔细细写字算数,小阿狗觉得很不快乐。“简直是活受罪,”他想:“要是孙悟空爷爷来了该有多好。他是个大好人,最能帮助别人,也一定能帮助我的。”  相似文献   

15.
虚词考查的常见类型有:虚词使用是否得当、虚词位置是否适当、是否滥用虚词、是否有虚词脱漏现象、辨析选择关联词语等。根据以上考查类型,我们在解题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在前人虚词研究的基础上,《虚字说》将其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入,袁仁林明确地用“气”范畴理论来分析研究虚词,他所开启的运用“神情声气”分析虚词的研究格局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且这种研究对于建立汉语本位的语法体系的重要意义也值得我们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词从语法角度看,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词分实虚,是汉语语法学的传统分法。早在汉代就产生了虚词的概念,当时称为“词”,也叫“辞”“语辞”“语助”“语声”等,它们包括现在所说的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和一部分代词,不过当时对虚词没有明确的定义,解释也很简单,当时还没有把所有的词都分为实词和虚词。到了唐宋时期,区别实词和虚词比较严格了,因为科举考试要考诗赋文章,要写诗就要讲究声律对仗,对仗要讲词(当时称“字”)的声调和虚实,实字要和实  相似文献   

18.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除虚词选用题外,病句中虚词考查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了解虚词运用中的错误类型及其规律,对于我们正确使用虚词及其运用正误的判断很有必要.那么,虚词的使用错误主要有那些呢?笔者作了一点归纳,主要有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现实生活中虚词的误用或错用的频率很高,造成的文句错误比比皆是,因而也成为新课程高考所关注的热点,成为高频命题点。常见的误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贪多滥用。滥用就是在不该用的地方用了,造成语意不明。一般有关联词滥用、介词滥用、前后重复矛盾等几种错误。修改方法是把滥用的虚词删除即可。如:(1)在"神舟九号"卫星升空前,工程技术员又对它进行了最后的检查,以确保发射成功。[解析]最后的检查只有一次,"又"字多余,应删去。  相似文献   

20.
清阮元说:“经传中实字易训,虚词难释。” (《经传释词·序》)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切实感到实词容易讲落实,而虚词难于讲准确。编注语文课本的同志大概也有这样的体会。下引几例高中语文文言虚词注释,似觉还可商酌。 (一)之 1.高二P348(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之)2.作助词用,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词(名词)之间,可译为“的”。如:若能以吴越之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