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六艺之一曰“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就是一个很好的起兴。托物起兴,好象和诗所咏的中心内容没有多大关系。诚然,起兴的事物与诗所咏的正事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即如本诗,要赞美罗敷,不写“日出东南隅”也未尝不可。辛延年作《羽林郎》是模仿《陌上桑》的,它就不用什么起兴,直接从“昔有霍家奴”写起,一样不失为好诗。但作为一种表现手法,起兴  相似文献   

2.
《小河淌水》出现在五十年代的中国乐坛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流传已成为经典性的音乐作品。最近在中央电视台听到中国爱乐乐团演出鲍元恺的《中国民谣组曲》,其中就有一首《小河淌水》,其艺术魅力仍然不减当年。迄今为止,《小河淌水》被公认是“云南民歌”,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包括我在内。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前年夏天我去昆明参观世博会,顺便去看望老友、前云南省音协主席、82的作曲家高梁同志,他对我说《小河淌水》的曲调本来是他四十年代创作的《大田栽秧秧连秧》,并较详细谈到了他创作这首歌曲的情况。因为过去没有知识产权的观念,词曲作者就没有站出来说话,致使他们的名  相似文献   

3.
“兴”也叫“起兴”。南宋朱熹解:“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范垂长先生在《先秦文学详解》中解释:“兴,特点是借助其他事物引出正题,常常触景生情,通过景物委婉隐约地寄托诗人的情意,具有含蓄暗示的性质。”这里不容忽视的是“其他”一词,因为它是判断诗词中是否起兴手法之关键。简言之,判断“兴”手法主要是看前后诗句所写的事物是否有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如果有,则不应认为是“兴”的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赋、比、兴”。其中的比、兴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谓“赋”,就是直接铺叙陈述事物,即直陈其事,直抒其情的表现手法。所谓“比”,就是比喻,即用某一事物给另一事物打比方。所谓“兴”,就是“感物起兴”,或曰“触景生情”,借助他物引起所要咏唱的事物。清朝诗论家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谈道:“事难显陈,理难言罄,  相似文献   

5.
《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地区的民歌,传唱多年,期间分别由黄虹、朱逢博、彭丽媛等对此首歌曲进行了不同的演绎。《小河淌水》的歌词是用最纯朴的词汇描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曲调富有活力与纯情,是一首情感真挚且轻快的民间曲调,也正是引起轻松、优美、浪漫的风格被众人传唱至今。声乐是一种音乐形式,可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等,其艺术表现形式颇多,在本文中将以一首经典的《小河淌水》声乐作品来分析其歌曲中所具有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6.
云南民族《小河淌水》是弥度地区汉族的一首山歌,当地称作“调子”。手风琴演奏家姜杰先生将其改编成这首^bb小调的手风琴独奏曲。原曲调是以“E”为宫音的C羽调式,改编的这首《小河淌水》主题旋律为^bb羽调式,在民族风格基础上采用了一些西洋音乐的发展和组织体手法.将原曲降低半音,增加手指在黑键上运动的频率,揉和了多种发展手法,成为一个很好的独奏曲。  相似文献   

7.
近日翻阅资料,偶见《语文学习》81年第一期上《略谈诗经》一文,在谈到比兴时说:“兴的形式约有如下四种:(一)各章都用同样的事物起兴的,如《萚兮》。(二)各章用不同事物起兴的,如《南山》。(三)一章之中完全用兴的,如《葛覃》的第一章。(四)全诗都用兴法来歌唱的,如《鸱(氵鸟)》。”前三种无庸置疑,第四种则不敢苟同。所谓“全诗都用兴法来歌唱的”这种形式,我以为根本不存在。首先,这种所谓“兴的形式”是同“兴”的概念矛盾的。依该文作者之见,兴是启发,是诗人先见一种景物,触动了他心中潜伏的本事和思想感情而发的歌唱。也就是说,一首运用了  相似文献   

8.
当人们听到流行歌手腾格尔摇滚风味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时,难免会“别有一番滋味”。这种用流行音乐风格重唱老歌的势头如今颇为强劲。这种新唱并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比兴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创作表现手法就是“赋、比、兴”。它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谓“赋”,就是随物赋形,叙事言情。所谓“比”,就是比喻,即用某一事物(或古人、故事)给另一事物(或人物、事件)打比方。所谓“兴”,就是“感物起兴”,即因某一事物的触发而兴起情思。  相似文献   

10.
一、起兴式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诗经》中有很多诗歌都是以这种方式开头的。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娘的美貌。《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秋晨景色以引起怀人情思。后代诗人对《诗经》中“兴”的手法多有继承,如汉乐府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引出下文对焦仲卿与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叙述;辛弃疾《菩萨蛮》以“郁孤台下清江水”起兴,吟出“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悲凉之句。  相似文献   

11.
“比兴”这种手法始见《诗经》,“比兴”依据朱熹的解释是:“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研究中,人们一般把《诗经》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成“赋”“比”“兴”三类,并把它们与《诗经》的三大组成部分“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简而言之,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托物起兴。  相似文献   

13.
声训略说     
事物的名称同事物的性质本来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马克思说过:“物的名称对于物的性质全然是外在的。”(《资本论》第一卷)我国古代庄周也说过:“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庄子、齐物论》)荀况也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刚谓之不宜。”(《荀子、正名》)只有拟声词的得名是可以观察出来的。如“鸡”从奚声,取“鸡鸣喈喈”之声,“雁、鹅、鸭”也一样。(鸭字不见于《说文》,郑珍谓“鴈”即  相似文献   

14.
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是一篇历久不衰颇具艺术生命力的优秀作品。作者妙笔生花赋予“时光”这一无形之物以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并且藉此抒发了自己的特定情怀,读来令人思绪万千,寻绎难尽。1.托物起兴,以有形反衬无形,创设轻灵意境。作者开篇采用托物起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 起兴的开篇 诗的开始两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风、赋、比、兴、雅、颂共称诗之六义。《周南·关雎》传中的“关雎”就是这种手法最典型最古老的代表。作者把寤寐以求的淑女比作关关呜唱的雎鸠。并以此引出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情。按宋朱熹的解释,“兴者,先他物引起所咏之词也。”“兴者,托物兴辞。”“兴是借彼一物以引起此事,而其事常在下句。”清陈祚明批得更直接;“用艳歌何尝行语,兴彼此顾恋之情。”兴多用于开头,故后人亦称起兴。起兴就是用来引起下文的开头语,借彼说此。在古今诗歌中起兴有时有比喻和暗示的作用,有时和下文意义相关联,情调相关联。《孔雀东南飞》的起兴,两种作用皆有。只要唱出开头两句,听的人就能意识到故事的性质。除起一种提撮的作用外,还造成缠绵哀感的气氛,给人以更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物”这个词原意为“杂色牛”,如“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经·小雅·无羊》);后泛指“万物”,“事物”,《列子·黄帝》中讲:“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也可指环境、外物等,如“自其不变  相似文献   

17.
儿歌二首     
(一)大白鹅,弯弯脖,对我叫:渴、渴、渴。我领它,下小河,对我唱: ”” 徽馋哥)不不‘ ,二,-,,,,,.“·’“·‘哥‘扇转风汗它饭头麟沱沱哥大转送赶我吃它柳湘袅"儿歌二首@李东~~  相似文献   

18.
左力 《文教资料》2006,(36):1-3
品《采薇》之兴味《诗·小雅·采薇》一诗的艺术表现,最值得重视的是,前三章和末章的每章开头都以自然景物入诗,托物起兴。许学夷云:“文采备美,一皆本乎天成……托物引类,则葩藻自生,非用意为之也。”[“1]本乎天成”,首推“托物引类”的兴句。兹就其意味,试作逐一品赏。(一)前三章前三章每章开头,都以“采薇”二句起兴,其艺术意蕴有三:1.在西周抗击犭严狁入侵的战争中,最为艰难的是战场广阔,转徙不定,运输给养难于保障,食物长期匮乏,士兵们不得不经常地“采薇”充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跟国风民歌一样,此诗的创作紧紧贴近生活,以“采…  相似文献   

19.
比喻由本体和喻体组合而成。《墨子》中说:“辟也者,取也(他)物而以明之也。”取彼物(喻体)以明此物(本体),就构成了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盛开的梨花喻雪花,构成了精妙的比喻。精妙的比喻总是富有美感的,因为用来打比方的事物通常是富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歌萌生于民间文化的丰厚土壤,它具有形式短小、歌词洗炼、主题集中、朴素优美、形象鲜明的艺术特点。云南弥渡山歌《小河淌水》,是这一艺术特点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