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曲是继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歌曲.它起于金、元之间流行的民间小调,又叫“清唱.”魏良辅《曲律》说:“清唱,俗语谓之冷板凳,不比戏场借锣鼓之势.全要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燕南芝庵《唱论》说;“成文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龙榆生《词曲概论》里讲得最为明确:“一般分散曲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单作一支小曲,叫作小令.联用若  相似文献   

2.
<正>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由单支曲子组成,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而成的套曲,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是宫调名,"一枝花"是第一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标题。  相似文献   

3.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盛行于汉魏六朝,这种形式讲求字句整齐、音节和谐,描写多铺陈夸张,常以议论寄托讽喻之意。如杜牧的《阿房宫赋》。考试园地B.骈文,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唐朝,以四字六字句为主,讲究辞藻华丽,讲究声律。如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C.词,兴于隋唐,盛于宋,最初称“曲词”,是配乐的,后来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根据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D.散曲,兴盛于金元两代,是由“词”蜕变而来的一种歌曲。散曲包括杂剧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则是套数…  相似文献   

4.
[越调]天净沙·夏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难点注解】波添:水波荡漾。纱厨:避蚊蝇的纱帐。藤簟:用藤或竹做成的凉席。玉人:肤色如玉的佳人。轻缣:又轻又薄的丝绢衣衫。【元曲知识】这是一首小令。小令是元曲的一种,它一般统首只有一段,大都一韵到底,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阙。跟词一样,小令每首都有一个曲调(也叫曲牌),在这里“越调”就是曲牌,“天净沙”是曲牌名,“夏”是题目。【作者简介】白朴(1226-约1310),字太素,号兰古,山西人。父为金朝名士,蒙古大军攻陷开封后,其母被虏,其父因事远…  相似文献   

5.
《高祖还乡》是一篇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而散曲则是诗歌的一种。不过这两者在形式上又有联系:杂剧的唱词和散曲一样都是要按谱调来写的,它们的关系很象今天的诗歌和歌剧。这两种文学样式虽然各有其特点,但历来被笼统地称为元曲,近人吴梅等人为了把这两者区别开来,才把没有科白的曲称为散曲。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差不多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是一支曲子;而套数则是按照一定的声律规则,联缀起来的几支曲子合成的一套曲子。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就是用[哨遍],[耍孩儿],[煞]等八支曲子组成的套数。 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据元人钟嗣成编写的专门介绍元曲作家的《录鬼簿》说:睢景臣“自幼读书,以水沃面,双眸红赤,不能远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对他的《高祖还乡》评价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  相似文献   

6.
在元代,最流行的文学样式是元曲。曲,顾名思义,写出来是为了唱的。那么,古人是怎么演唱元曲的呢?元曲分散曲和戏曲两种。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只有一支曲子的叫小令,有多支曲子的叫套数。所谓一支曲子,就是在一个曲牌下的曲词,所谓多支曲子,则是在同一宫调下,多个曲牌下的曲词,有多少个曲。  相似文献   

7.
冯子振被收在《全元散曲》中的小令仅四十四首,这显然只是他全部散曲作品中的一部分。王国维《录曲余谈》说:“元初名公,喜作小令、套数,如刘仲晦秉忠、杜善夫仁杰、杨正卿果、姚牧庵燧、卢疏斋挚、冯海粟子振、贯酸斋小云石海涯等,皆称擅长,然不作杂剧……”可见子振在元初散曲中的地位,属于“名公”之一;又可见他的散曲除小令外,定还作了套数,其数量一定是可观的。只是没有作杂剧。然而,仅从这四十四首小令中,人们不难看到他的思想情趣以及他在散曲创作中的成就。特别值得  相似文献   

8.
一、元散曲的体裁特色散曲是在宋、金、元对峙时期我国北方新兴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它是在宋词片面追求典雅,刻意求工,渐趋僵化的情况下,在民间传唱的“俗谣俚曲”中发展起来的,当时人们称之为“街市小令”(朱权:《太和正音谱》)或“市井小曲”(王骥德:《曲律》)。其后,由于有乐师正谱,文人填词,并吸收部分词调演化成曲调,加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大量“胡乐番曲”输入,使曲调日趋丰富,从而使散曲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宋词之后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产生于金、元,盛行于元、明。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相似文献   

10.
[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冯子振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夫。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么]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原文荐读]【诗人简况】冯子振(1257~1314)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州客,攸州(今属湖南)人。曾任承事郎、集贤待制。善草书,能诗文,工散曲。现存小令多描写个人闲适生活,即景抒怀,风格豪放疏朗。一些描写农民生活的曲作,情意真切,反映了可贵的悯农意识。【元曲知识】[正宫]鹦鹉曲是一首小令,小令一般为四句,但本曲调要求必须带[么篇]。“么篇”又称“么”,北曲中使用同一曲…  相似文献   

11.
《更漏子》是唐宋词坛上出现得比较早且颇具特色的小令词调,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唐代温庭筠是创调之人。该词调具有风流蕴藉、凄怆怨慕的声情特征。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更漏子》所表现的内容出现了变化,其题材从恋情相思扩大到写景咏物、伤春怀人、送别友人等,这个曲调逐渐走出了闺情的软糯香艳,其描写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扩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元曲四大家”的说法,自明代以来就聚讼纷纭。本文从元代“乐府”一词的含义、杂剧与小令套数内容上的差别、“忽听一声猛惊”是出自小令还是杂剧,以及元代散曲大家创作成就比较四个方面讨论了“四大家”问题,认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的“关郑白马”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诗歌史上,元曲常常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相提并论,散曲起初流传于北方,亦称北曲,在当时多称为乐府,也有称为“叶儿”、“清曲”或“时新小令”的。“五四”以后,为使戏曲和清唱曲有所区别,且与汉唐乐府诗也有所区别,学者吴梅、任讷等才逐渐废止“乐府”一称,把小令、套数概称为散曲。 现存的元散曲,小令约有三千八百五十多首,套数约计四百五十多套,从内容上看,这些散曲大多数都是歌唱男女恋情、自然景物或归隐生活的,普遍都表现出一种万事皆空的虚无主义倾向或纵情声色的享乐主义倾向,但也有不少精萃之作。特别是一些直指时弊,反映百姓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进步性。这些作品的表现手法,大多是以讽刺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4.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和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都属于散曲中的小令一类。刘熙载《词曲慨》说:“曲家高手,往往尤重小令。盖小令一阕中,要具事之首尾,又要言外有余味,所以为难,不似套数可以任我铺排也。”这两首小令能于短章尺幅中包孕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容,实  相似文献   

15.
散曲简介     
散曲是继词之后产生于金元之间的一种新体诗。因为它只由一人清唱,而不穿插宾、白和科介象戏剧那样演出,所以又叫清曲。又因为它是配乐歌唱的歌词,所以也叫乐府。从体制上看,散曲可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散曲最早产生的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民间流行的小调。元芝庵在《唱论》中说:“街市小令,唱尖新倩意。”王骥德《曲律》也  相似文献   

16.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一篇套曲。作者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在世。他曾写过三个杂剧,今已失传,现存作品仅有散曲套数三支及残套数一支。《高祖还乡》是其代表作,而且一向被公认为元代散曲中最有价值的代表作之一。明·钟嗣成《录鬼薄》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这里道出了此套数之所以成为当时曲中上品的原因。作为一代帝王的刘邦,威加海内,尊严至上,做了黄帝后衣锦还乡,其排场声势远非文人士子及第所能比拟  相似文献   

17.
“类”、“音”、“令” “花儿”的曲调通称为“令”,有时也把它叫作“曲令”或“令儿”。“花儿”的曲令,约有近百种。唱“花儿”,先要问唱一个什么“令”,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令”最初由酒令而至词牌小令、曲令,多见于文人填词、度曲。由于词、曲原都是能够歌唱的,自然“令”也进入了音乐领域,成为词牌、曲牌的曲调称谓。但是,历代民歌都是用  相似文献   

18.
这是张养浩写的一首小令。“双调”是北曲中宫调的名称,“雁儿落兼得胜令”是带过曲的名称。小令中的带过曲是作者填完一个曲调以后,如果意犹未尽,可以再选择一两个宫调相同而音律恰能衔接的曲调继续填写(中间空一个字)。在这里,就是作者在填完“雁儿落”这个曲调后,觉得还有话要说,便继续填写了“得胜令”,故名“雁儿落兼得胜令。”开头四句为“雁儿落”,以下八句为“得胜令”。 “雁儿落”四句是对自然景色的纯客观的描摹,起笔突兀,没有什么铺垫,一下子便将一幅青山为底,云开雾合的大写意画呈现在人们面前:“云来山更佳,云  相似文献   

19.
“oo”是英语单词中常见的字母组合 ,其常见的读音有[u ]和 [u],还可读 [ ]。学生掌握“oo”的读音也是较为重要的。现总结出以下识记“oo”读音的规律 :一、“一双”中读 [ ],“好 (商品 )”、“木”、“脚”、“羊毛”等英语单词中读 [u]。“一双”指两个词 ,即flood[fl d](洪水 )和blood[bl d]血。“好 (商品 )”即 good( goods) [gud][gudz],“木”即wood[wud],“脚”即foot[fut],“羊毛”即wool[wul]二、“oo”字母组合在字母k前读 [u]。如 :look、book、…  相似文献   

20.
临海词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海词调是盛行于当地民间的一种坐唱曲艺形式,曲调优美清雅,是一套较为完整的民间曲艺音乐艺术。临海词调又称台州词调、才子词调或仙鹤调,由南词、昆曲和当地民间小调发展而成的,是浙江省内独特的曲艺品种之一。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韵味,长期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