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长期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人们对其传神的语言、浓郁的诗意和优美的境界赞叹不已,对作者篇末所引《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也是耳熟能诵。但莲子怎会“清”如水?笔者认为作者引文有误,应是“莲子青如水”。理由如下:(1)从出处看,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中即有《西洲曲》全诗,此句是“莲子青如水”。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吴小如等撰写的《汉魏六朝诗歌鉴赏》(上海辞书…  相似文献   

2.
《荷塘月色》篇末引《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但莲子怎会“清”如水?笔者认为作者引用时有笔下误,应是“莲子青如水”。理由如下: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中即有《西洲曲》全诗,此句是“莲子青如水。”当代的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吴小如等撰写的《汉魏六朝诗鉴赏》(上海辞书出版社)等许多书中所选的《西洲曲》此句也都是“莲子青如水”。②“莲子青如水”是颜色的比喻。说莲子“清”就不好解释。整首《西洲曲》从春天梅…  相似文献   

3.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原文中引用了《采莲赋》片断之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荷塘月色》引用这四句诗的真意何在?朱自清用它表现的情绪是喜悦还是哀愁?有关教学参考书提供了“有关资料”。如,吴周文《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语文教师讲解时大多一语带过,认为与《采莲赋》的引用一样是以“闹”、…  相似文献   

6.
与音乐结缘     
编辑导语 我看过很多“与××结缘”或“与××为伴”的习作.没有一篇能如这篇《与音乐结缘》的小作者那样,写得清灵、跃动。充满灵气。我们提倡初中生作文时.摒弃那些人云亦云的看法、半丈半白的“八股”方式、司空见惯的举例,  相似文献   

7.
我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莲文化的魅力》作文课时,有幸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举办的“作文教学优质课”竞赛这一活动,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给予介绍。一、歌曲激趣,创设情境1.播放歌曲《采莲曲》,激发学生的兴趣。2.师引导:听到这优美、动听的歌声,你一定有许多感想,请你来谈一谈。甲生:通过欣赏《采莲曲》,我想到了江南采莲女,坐在一叶小船上,“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情景。乙生:听到了这首歌,我想到了“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3.引出课题: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8.
去游玩,买了一只手工银镯,大头细柄,圈在腕上,荷花镌在镯头,细柄上雕刻着莲蓬.我一边在车上坐着无聊地晃,一边看着荷花,碎碎地念诗:“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留得枯荷听雨声.”……  相似文献   

9.
《水》是一篇洋溢着灵动之美的散文,文章中有“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冲凉”的场景。描写细腻传神,耐人寻味。教学中,我试图抓住其中的“矛盾”引领学生潜心涵泳,悉心探究。学生通过“水多与水少.水流快与水流慢”的讨论对话,不仅感悟了文中孩子们盼水、梦水和惜水如金、爱水如命的主题,而且领略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相似文献   

10.
诸祖耿先生说:“故曰”一语,不能认为就是注家的话,有时候是作者的自语。如《乐记》这篇东西,出自荀子的《乐论》,小戴礼《乐记篇》是对荀子乐论的发展,但原话有许多未动。后来司马迁作《史记》,有《乐书》一篇,不过是《乐记》的传承,从其中的语词便可看出“故曰”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1.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文章清丽中蕴藏幽怨,宁静里包蕴禅机。“清”与“寒”的境界,抒发出作者孤标傲世的思想格调。  相似文献   

12.
莲子作为一种日常的食物,为大家所熟悉和喜爱。新鲜的莲子剥开直接就可以食用,味道清甜;干莲子可以用来制作成各种菜肴、点心、羹汤。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莲子都是人们所喜爱的食物,宋朝杨万里作有《食莲三首》,对莲子的喜爱可见一斑:“白玉蜂儿绿玉房,蜂房未绽已闻香。蜂儿解醒诗人醉,一嚼清冰一咽霜。”  相似文献   

13.
对《荷塘月色》表达的思想感情,历来说法不一。但总的倾向是“淡淡说”。这种说法认为:“《荷塘月色》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我认为,“淡淡说”扭曲了朱自清先生的思想感情,贬低了这篇名作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淡淡说”的依所,无非是月光下“轻淡朦胧”的荷塘景色,或荷塘上如纱和如梦的月色,认为作者“感受到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用优美的抒情文字,描写了桂林山水的奇特景色,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读后使人陶醉于这壮观的美景中。文章开头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接着分别介绍了桂林水的美、桂林山的美,最后把山和水联系起来概括描写,绘出了一幅桂林山水秀美无比的完整画面。桂林水的美主要是描写漓江的水。作者将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较,写出漓江的水与其它地方的水不同,突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课文插图用倒影清晰没有波纹表现“清”和“静”,用倒影的颜色表现…  相似文献   

15.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十三篇提到了贾谊,其中《哀吊》《体性》《才略》三篇都用“清”字来评价他.贾谊之“清”既在于他散文辞赋的语言、风格之中,更在于他的内在人格之中.刘勰对他的评价还是恰当的,用一“清”概括出了贾谊的“性”、“才”、“文”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一、示范引导,举一反三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水和写山两个段落在写法上是相似的。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写水部分的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首先抓住写水的特点的词(静、清、绿),再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及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体会作者怎样用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作比较。最后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自学写山的部分。二、借机渗透、适时点拨如初读了《猫》这篇课文之后,依据课文第一段的构段特点,我启发学生选用了围绕总起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在汇报讨论时,有的学生把写猫“老实”…  相似文献   

17.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永州八记》是作者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文。这组山水游记文是根据作者发现景物的先后连续写成的,分看各自成篇,合看乃是一幅连环的山水图画。本篇所记的主体是“小石潭”,而其题目在“小石潭”的前面又加上“至小丘西”几个字,是与《钴鉧潭西小丘记》相衔接的。下面对这篇作品略作分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这里实在把小石潭的  相似文献   

18.
朱华东 《山东教育》2013,(12):30-31
马朝虎写的《水》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看似普通而又极不寻常的故事。课文的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9.
认识他是在《语文读本》里的那篇《清塘荷韵》,这不能说是认识,只能说是第一次见面。 此文从叹息宅前池塘空荡写起,由此引出投莲子入塘,以及漫长的等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莲子在期盼中慢慢长叶,开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蔓延成片,被朋友称为“季荷”。  相似文献   

20.
人生如蝶     
《人生如蝶》是一篇浸透着作者情致与理想的优美散文。文章以蝶儿为了追求那一瞬间的“完美”与“精彩”而“幻化生命”的壮举,昭示人们:人生如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