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弗不 《高中生》2011,(5):56-56
汉语的表意功能强大,有的句子只需改动一个字,表达的意境便会截然不同。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些例子。 原文: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屈原》) 改文: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一演员改)  相似文献   

2.
第一、审题,摸清题目限定词语的含义。在审题中,一个作文题目往往可以分割成中心词、核心词和修饰限制词等等。半命题作文题目出现的往往是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和指示文题中心思想的中心词。文题中的中心词,也就是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例如,《我喜欢……》这个文题中的修饰限制词语是“我”,文章只能写自己,而不是写别人。“喜欢”则是揭示题目主旨和文章表意的重点,是“题眼”。学生只有真正明确和掌握文题限定的词语,特别是找出“题眼”,理解含义,才能为下一步的填题做好准备工作。第二、填题,选择补充揭示题材范围的核心词。半命题作文的填题,…  相似文献   

3.
修改病句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做好语病修改的前提是能够准确的辨识病句。常见的病句主要有这样一些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累赘、结构混乱、前后矛盾、表意不明(歧义)、并列不当、不合逻辑等。修改病句的常见方法有:增(把残缺的部分补充出来)、删(把赘余的部分删去)、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不恰当的词语)。当然,修改病句还应注意保持原意,不得另起炉灶;也要注意有针对性,哪儿有毛病,就修改哪里;可以少改的就少改,不需修改的地方就不改。  相似文献   

4.
胡红 《小学语文》2012,(12):61-64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教学不扎实,篇章教学也就无从落实。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要么目标定位缺少层次,教学形式千篇一律,要么内容选择缺少重点,教学比例严重失衡。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围绕不同年段的词语教学展开专题研究,我们认为:词语教学,要因“段”施教、因“词”施教、因“文”施教。  相似文献   

5.
认为模糊词语不等于含糊词语.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在语言表达上也千差万别.在某些场合和情况下要用精确词语,在另一些场合和情况下,又需用模糊词语.文章论述了多种情况下必须使用模糊词语,只有正确认识模糊词语,了解其基本功能,才能做到表意明确与得体,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明确目标】语言通畅,要求其中成分齐全、各就其位,中间没有阻塞。这就要防止句子成分残缺和搭配不当、词语次序颠倒、表意不合事理或自相矛盾等问题。修改病句,先要辨清病句产生的原因,明确病句的类型。对不通顺语句,要注意采用“补、换、调”等方法,即:补上残缺的成分,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词语,使用恰当的词;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病文呈示】坐了两个多钟头的汽车,我们终于来到长城脚下。刚下车,就看见城墙上写着“慕田峪长城”五个大字。①还没有开始登长城,许多同学都吃不消那长长的阶梯了。②我的腿脚也开始不听使唤并…  相似文献   

7.
(一)修改作文,让每一句话都通顺[明确目标]语言通畅,要求其中成分齐全、各就其位,中间没有阻塞。这就要防止句子成分残缺和搭配不当、词语次序颠倒、表意不合事理或自相矛盾等问题。修改病句,先要辨清病句产生的原因,明确病句的类型。对不通顺语句,要注意采用“补、换、调”等方法,即:补上残缺的成分,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词语,使用恰当的词;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病文呈示]坐了两个多钟头的汽车,我们终于来到长城脚下。刚下车,就看见城墙上写着“慕田峪长城”五个大字。①还没有开始登长城,许多同学都吃不消那长长的阶梯了。…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十分重要,课堂上词语的教学不应是简单的音、形、义内容的教学,也不应是粗放或无为的避而不教。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将文章中的关键词连缀起来,便可反映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当我们抓住文眼型的词语,便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妙用;当我们对饱含作者情感的词语进行揣摩品味的时候,就能深入文本与作者共情。词语教学,换一种思维,便是用词语来教。词语,可以成为进入文本的抓手,挈领主旨的倚仗。  相似文献   

9.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多级语言中单位的构成,主要是依靠语序或虚词来完成的。许多词语一经调换顺序,就会变成另一个新词,我们称这类词语为逆序词语。如海上—上海、法语—语法、科学—学科、牙刷—刷牙、牛奶—奶牛、巴结—结巴、名单—单名、计算—算计,等等。这种增词而不增字,或者说增词而无需另创新词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逆序辞典的问世,便是有力的证明。 这是语序修辞的一般功能,语序修辞还有它的特殊功能,这就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逆序词语(或短语,下同)同时出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们就会构成特殊的关系,表  相似文献   

10.
鸡年说鸡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学会“举一反三”。“举一”.一要例子精当、典型;二要对例子作多层次、全方位的剖析。数学题的例子,我们可以删减、增加、变换一些己知条件,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那么,“语文课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删减、增加、变换一些词语、语段来理解课文内容。通常,我们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式这些细微的方面变换、改装较多,而对课文结构的变换、改装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着重谈谈后者。  相似文献   

11.
修辞式构词是新时期新词语一个十分重要的构词方式。当运用修辞格构造的词语因表意明确,有利于交往而得到社会公认时,就会脱离语境限制,转化为词汇现象,成为辞格类新词。新词语的修辞构意既体现了语言使用者追求语言表达新颖和别具一格言语风格的需要,同时也表现出了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以及汉语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国首先在上海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运行试点(以下简称"营改增"),此次试点的主要内容是服务业.这项改革标志着我国"营改增"正式拉开序幕.由于试点区域"营改增"的成功推行,2016年5月1日,我国开始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营改增"是我国财税领域近年来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改革,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房地产行业的税负、相关领域的经济增长、上下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各个方面.房地产行业"营改增"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以房地产业"营改增"的税负转嫁效应为着眼点,来探讨房地产开发企业因"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而对不动产销售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文言文翻译中 ,我们常常感到原文与译文在语词的繁简增损、语序的前后顺逆等方面 ,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试从“概念充当句子成分的不对称现象”这一视角 ,来分析总结这方面的规律。全文主要就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介宾短语这六大类词语在翻译中出现的“不对称现象”进行分析 ,从中可见名词在文言文中表意最为通灵、充任最为活跃 ,因此翻译时也应最费斟酌。其他各类词语及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 ,也各有规律可循。从这一角度了解古汉语语法 ,对文言文翻译及教学工作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靳家彦老师是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本 文将以一些教学片断为例,对靳老师的词语教学 艺术进行赏析。既是赏析,本文也就由两个部分 组成—欣赏和简析。 一、靳老师词语教学片断欣赏 我们搜集了靳老师近20年来的阅读教学纪 实达巧篇,从中截取了数十  相似文献   

15.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学会“举一反三”。“举一”,一要例子精当、典型;二要对例子作多层次、全方位的剖析。数学题的例子,我们可以删减、增加、变换一些己知条件,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那么,“语文课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删减、增加、变换一些词语、语段来理解课文内容。通常,我们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式这些细微的方面变换、改装较多,而对课文结构的变换、改装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着重谈谈后者。对课文结构的变换、改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想原因有二:一是呈现在学生眼中的课文,一般都是名家名篇,似乎是浑然天成的,神秘…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与抠字眼滁州师专詹先荣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作家,可谓呕心练字,沥血凝文。他们在语言的运用上无不经过精心的选择和组织,推敲斟酌,一改更改,寻求恰当的词语既生动贴切而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他们为了把词语调遣得体,做到淡中藏美,拙中国奇,常常是“三...  相似文献   

17.
段冬生  冯淑贤 《海外英语》2013,(23):308-310
人们在翻译实践中时不时地要使用增词法。增词法的实质可以这样表述:将原文中用词语直接表达出来了的意思按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译出后,如果译文的某一部分可能还是难以被译文读者理解,我们就在译文中增加一些能帮助读者理解该部分的词语。这也可以视为增词法的定义。在有些情形之下,实际上没有使用增词法,而人们可能会误以为使用了增词法。这是人们对增词法实质的模糊认识导致的。一个甄别是否使用了增词法的有效方法,是看译文中各信息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点;如果译文中有某个信息点在原文中找不到对应信息点,则可认为表达这一信息点的词语为增添之词,该翻译也就使用了增词法;如果译文中的各信息点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点,则该翻译没有使用增词法。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常有一条红线贯穿全篇,阅读一篇文章也应有一条主线。可以说,成功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清晰的主线,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而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有目张。既然如此,那么该如何设计组织这一条主线呢?我们应当努力钻研教材,反复阅读,体会玩味,抓住能起到主线作用的词语、句子、文题、段落来设计教学主线。(一)抓住词语设计教学主线有些课文中有一些关键词语,全文围绕这一个或两个词语展开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词语设计教学主线。如《白杨》一文,通过对白杨外形特征的描述,表现了白杨正直高大、生命力强的特性,表达了爸爸希望儿女像自己一样扎根边疆的心愿。全文是通过“高大挺秀”和“沉思”两个词语展开的,抓住这两个词语设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二册《复合判断》一文讲到选言判断的运用,举了这样的例子: 稻子长得不好,不是缺肥,就是缺水。短文解释说:“这个选言判断的两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因为稻子长得不好,可能是既缺肥,又缺水。应该把‘不是……就是……’改为‘或者……或者……’才恰当。”难道真的把关联词语这么一改就恰当了吗?不是的,这么一改仍然是不恰当的。因为稻子长得不  相似文献   

20.
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往往存在一些缺陷,或者太简,或者太繁。批改太简,好像“蜻蜓点水”,对学生作文批改不多,最后只有笼统的几句批语,如“句子通顺,中心明确,注意错别字”之类,有的甚至写个“阅”字了事;批改太繁,则是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圈圈点点,划满道道杠杠,而改的越细,学生看起来就越费劲,有的干脆不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