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进 《语文知识》2000,(8):58-61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为了表达效果的需要,往往要采用强调的方式。笔者拟就在语句中表“强调”的几种方式例谈如下。一、运用反问句式①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雷峰塔不仅是传说中镇压白娘娘的镇压之塔,也成了整个封建制度的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运用标点符号设喻,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使比喻句更加新颖,既扩大了喻体的范围,又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一种值得人们学习借鉴的方法。用标点符号设喻大体有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4.
强调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对某种意思加以着重指出。语言中表示强调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对几种常见的方法作一粗浅例说。一、利用重读表强调对于同一句话,重读的词不同,强调的对象也不同。例如: 我是北师大的学生。对于这句话,如果问"你们谁是北师大  相似文献   

5.
6.
7.
李春明 《湖南教育》2002,(20):46-46
设置悬念导读。设置悬念,就是先把文章的内容、事情的经过或文章的某个突出的片断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尝到甜头,产生寻根究底的愿望。如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可这样设置悬念:“几年前,我国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在法国首都演唱了一首歌,轰动了整个巴黎,因为,他不但唱出了我国人民的心声,而且唱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什么吗?”几句话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当学生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要学习的课文时,兴趣立刻高涨起来。释题直接导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释题直接导读就是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文题入手,…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强调方式多种多样。现将它们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文语言是否有感染力,是关乎文章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的学生们习作显得苍白无力,无鲜活灵动色彩,归结到一点那就是语言不生动.如何提高其作文语言的表达力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略有成效,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语教学之友》第4期(总第268期)上有一篇题为《语知识构建之刍议》的章。作看到了因新课标指出“语知识不宜刻意追求系统和完整”而引起的“淡化语知识教学的倾向”。章便由对这种倾向的“大声疾呼”始,经过构建语知识必要性、困难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的强调句在译成英文时也需采用强调的手段,如使用某些形容词、副词、动词等词汇手段,或是使用倒装语序、祈使句等句子手段,亦或是采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以突出强调句所着重强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13.
英语的强调说法在中学教材中多处出现,是高考的考点之一,本对此作一归纳(例句中划线部分的选项为答案)。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2006第3期“知行合一”的主题是“言教为本”。桑志军先生对语文教育中的“言教”和“身教”的释义和认识言之在理。郑有才先生以作文教学为例的“语文言教方略”有理有据,可操作性强。本人持赞同意见。饶杰腾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所说:“教师的语言是第二部教材”  相似文献   

15.
16.
强调可以突出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旨、情感、态度,可以使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使听者或读者能更快捷、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交流的信息。汉语和韩语中都存在“语音强调”、“词语强调”与“句法强调”三种主要强调方式,但二者有同有异:其一,汉语中有而韩语中没有。汉语可以采用语气副词、范围副词进行强调,还可以使用一些固定格式进行强调,而韩语中没有这些强调方式;其二,韩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韩语可以通过在体词之后接助词进行强调,这是韩语中一种重要的强调方式,但汉语中没有这种强调方式;其三,汉韩语均有但二者不同。汉韩两种语言都存在语音强调、词语强调与句法强调,但是,二者在两种语言的强调方式中的地位、词语的选择以及具体使用上均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读写结合历来被尊为提高语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可包括四个环节——语句识记、组合、重塑、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强调”的定义和目的入手,结合例句,总结了英语句子中“强调”的4种常见表现方式:语法强调、词汇强调、修辞强调和语音强调。  相似文献   

19.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经常要强调自己的某些想法或意见。本介绍了强调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例如:通过词汇、自身代词、助动词do、强调句等表示强调,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萦绕在校园上空的琅琅书声很少听到了,年级越高,书声越少,“书声琅琅”似乎成了小学低年级的专利。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入的一个误区。每一堂语文课,总是由教师在那里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时代背景,解释生字新词,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写作特色等,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生怕哪一点没有讲到,学生考试时吃亏。这样一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事倍功半。改革传统教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