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人掩鼻     
《现代语文》2004,(3):17-17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郑袖知王以己屡不妒也,固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固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相似文献   

2.
许慎《说文解字·叙》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段玉裁注曰:“依类象形,谓指事、象形二者也。指事亦所以象形也。文者,错画也。交错其画而物象在是。……形声相益,谓形声、会意二者。有形则必有声,声与形相軵为形声,形与形相軵为会意。……按,析言之,独体曰文,合体曰字。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  相似文献   

3.
一、歧说 《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的训解,历来多存歧义。综诸家之说,有代表性的有五种: 1.治民之术说。 此说以汉代郑玄和晋人张凭为代表。郑注曰:“民,冥也。其见人道远。由,从也。言王者设教,务使人从之。若皆知其本末,则愚者或轻而不行。”(见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论语郑氏注》)张注曰:“为政以德,则各得其性,天下日用而不知,故曰可使由之。若为政以刑,则防民之为奸,民知有防而为奸弥巧,故曰不可使知之。言为政当以德,民由之而已;不可用刑,民知其术也。”(见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论语张氏注》)。  相似文献   

4.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①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②而反③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  相似文献   

5.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  相似文献   

6.
诗骚短札     
有女如云《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传》曰:“如云,言众多也。”《齐风·敝笱》:“齐子归止,其从如云”,《传》曰:“如云,言盛也。”《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传》曰:“如云,言美长也。”《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祁祁如云”,《传》曰:“言众多也。”《诗》中以“云”喻女者凡此四则,自毛氏而降,至郑《笺》,至《集传》,至清代诸大家,对如云的解释都是如此。而诗人何以以“云”喻女,则不得而知。我以为,用“云”描写女性,当根植于中国人对女性审美之着眼点。中国人同西方人对女性审美着眼点之不同,首先在于中国人看重的是美人的光彩,尤其是面部的光泽,西方人看重的则是形体之曲线。这一点,从古人对女性描写的一些词语可以  相似文献   

7.
[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  相似文献   

8.
<正>节选文段皇甫德参~①上书言:“陛下修洛阳宫,是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俗尚高髻,是宫中所化也。”太宗怒曰:“此人欲使国家不收一租,不役一人,宫人无发,乃称其意!”魏徵进曰:“贾谊当汉文帝~②之时,上书曰:‘可痛哭者三,可长叹者五。’自古上书,率为激切。不激切则不能动人主之心,激切则似谤讪~③,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鉴赏》2002,(10):68-68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相似文献   

10.
刘基论相     
【原文】帝(明太祖)欲相杨宪,宪素善(刘)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①,以义理为权衡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③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fèn,毁坏)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曾对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作了具体的论述:“一曰熏。熏也者,如入雪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二曰浸。熏以空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浸以时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三曰刺。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熏、浸之力,在使感觉者不觉;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入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四日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梁启超所说的“共鸣”的四个方面,可以简化为两方面,即“入乎其…  相似文献   

12.
一、意不可言传的理论根据《庄子·天道》有则“轮扁斫轮”的寓言,用以阐述庄子意不可言传的理论,为论述方便,不妨引述如下: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失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  相似文献   

13.
食货志补正案:食货志上篇言食,下篇言货。但上篇省段自“洪范八政”至“地亡旷土”均食货并言,实总冒全文。自“理民之道”以下始依时代叙述。洪范八政补正案:洪范,尚书篇名。洪,大也;范,法也,训见尔雅释诂。尚书洪范篇箕子为周武王述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引大传云:“八政何以先食?传曰:  相似文献   

14.
《论语·学而》中有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大陆版《辞源》在解释“重”时,将其作为义项“庄重,端重”的例句;台湾版《辞源》则将其作为义项“不轻率谓之重”的例句。这么一来,“君子不重”之“重”就有了两种解释,究竟是“庄重、端重”,还是“不轻率”呢?查《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宋·邢疏:“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者,其说有二:孔安国曰:固,蔽也,言君子当须敦重,若不敦重则无威严,又当学先王之道,以致博闻强识则不固蔽也。一曰固谓坚固,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道理也,明…  相似文献   

15.
齐人一妻一妾《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内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相似文献   

16.
画皮(节选)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袱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而独行?”女曰: “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王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问:“何之?”曰:“在亡之人,乌有定所。”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女喜,从之。生代携袱物,导与同归。女顾室无人,问:“君何无家口?”答云:“斋耳。”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生诺之。乃与寝合。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  相似文献   

17.
子夏曰:“贤贤①易②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篇·七》有子曰:“信近于义④,言可复⑤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篇·十三》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⑥,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⑦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⑧。”《学而篇·十五》①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②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16年的《新青年》上,易白沙在反孔第一枪——《孔子平议(上)》一文中就指出,孔子学说具有两面性。如果对这种两面性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孔子思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道观的矛盾。孔子在《论语》中谈天与命的地方共有四十三处,其含义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表示誓言、叹息,如:“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论语·雍也》,以下凡引《论语》,只用小括号标出篇名)等,没有多大意义。第二,“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巍巍乎!唯天唯大,唯尧则之”(泰伯)。这里的“天”所指的近乎自然之天。第三,“天命”指具有善恶意志的精神。“道之将兴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天  相似文献   

19.
【原文】甲与乙相善,甲延①乙理家政,及官抚军②,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资财皆为所干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乙挟甲阴事④,遽⑤反噬⑥。甲不胜愤,乃投牒⑦诉城隍⑧。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神喟然⑨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⑩而绐谁耶?渠(11)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12),可无庸诉也。” (清·纪昀《阅徽草堂笔记》)  相似文献   

20.
《〈论语〉十则》中的第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三点一测丛书·七年级语文》(科学出版社)都把“一言”翻译成“一句话”。把第十则翻译成“子贡问道:‘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对此我表示怀疑。我特意查了字典,《康熙字典》有“一字为一言”的注释,《现代汉语词典》(1997年北京,商务印书馆)有“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的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