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水浒传》德译本书名为《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为《中国的勇士们》,英译名《在河边发生的故事》,另有一些英文版译为《在沼泽地里》。《水浒》的外译本,译得最好的要数1933年美国出版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译者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她的中国名字叫赛珍珠。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一百多年前曾在欧洲被广为译介,国内学界一般认为法国汉学家巴赞是欧洲最先翻译水浒故事片段的译者,但史料证明,德国汉学家在1834年就节译了该小说中的章回,时间上比巴赞的翻译早整整16年,同时,此后陆续问世的德译本《水浒传》,也各具特色,形成欧译《水浒传》之林中的独特风景。本文对《水浒传》三个德译本及其译者的情况作粗浅的梳理,以实例阐述其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施耐庵的《水浒传》,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东西方各国。西方最早七十回全书译本是德.书名为《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为《中国的勇士们》,英译本为《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译得最好的要算1938年诺贝尔学奖获得、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中名字赛珍珠)的译本,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著名史书《贞观政要》的一个西夏文译本,它的内容并非全取汉文原著,而是人原著节译而出,这可以为西夏文文献补充一种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这本英文译本名为《双胞胎》的小说,此次的中文译本恢复了它在荷兰语世界中的名字——《上面很安静》.在故事里,住在“上面”的父亲在一次谈话中对他的儿子,也即故事的主人公说:“赫尔默,你是个奇怪的人.”事实上,如果你读了这本小说的前二十页还没有感到厌倦,你会发现,其实这也是一本奇怪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的作品《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刚一问世,就获得了一致好评。目前,该作品译本中最受欢迎的还是巴金的译本。论文从美学角度对巴金《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的翻译进行部析,从此探究巴金在翻译作品时的文学功力。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语》七年级上册选入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巨《昆虫记》中的一篇章《绿色蝈蝈》,课是从由原编译的《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一书节选来的,译黄亚治。我没见过法原,但以法布尔的学术态度推断,原应当是相当科学严谨的。我在备课中,对照1997年版的《昆虫的故事》编译本,却发现教材选入的译多处让人费解,现择其中三处就教予方家。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科学     
瞿葆奎先生在《中国教育学百年(中)》(《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一文中谈到:《人民日报》于1949年11月14日发表了节译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1948年俄文版)第二十一章《国民教育制度》(《人民日报》题为《苏联国民教育制度》,于卓节译);继而在195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节译的凯洛夫《教育学》第十二章《劳动教育》(《人民日报》题为《苏联的劳动教育》,蒋洪举节译);1950年4月3日的《人民日报》,又译载了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原理》(1947年俄文版)的"序言"、凯洛夫《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第五节《教育学是科学》(《人民日报》题为《论教育科学》,沈颖、南致善合译,并认为凯洛夫主编的这本《教育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巨著")。这对当时急于了解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经验和理论的人来说,乃是"雪中送炭"。此后教育界迅速掀起了学习苏联教育学的热潮,尤其是学习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热。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学百年中的第三次热潮了。70年后,本刊重新发表《论教育科学》这篇译文,保持原样,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9.
都德,法国文学史上别具特色的小说家。在中国,都德最出名的作品当属《最后一课》。《最后一课》中译本最早的是胡适译本,1912年9月胡适于上海《大共和日报》发表,译名为《割地》。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初年,迟至1884年才出现零星英语节译;及至1995年美国学者约翰·梅杰正式领衔组建翻译团队,着手翻译这部博大精深的典籍,前后历时十五载,于2010年出版英语世界的第一部全译本,于2012年出版其精华版。全译本在提供相对准确可信译文的同时,还为有效阅读提供了译本序言、篇章导言、书后附录及索引等———这种“精准全译+充分配备”的译本模式对传统典籍翻译与出版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1.
《坛经》版本众多,目前多数都已译为英文,有的版本甚至出现多个英译本,充分证明这部典籍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思想魅力,已得到西方学者和读者的认可。文章集中探讨《坛经》敦煌系统本中英博本的英译史,涉及铃木大拙的节译、陈荣捷的首译和扬波斯基的复译,三位译者来自三个不同的国度,其身份和文化背景迥异,使他们的译本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这为中国典籍英译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冠 《少年读者》2009,(6):43-43
同学们,课本里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故事都提到了《山海经》,说《山海经》是一本上古巨著,包罗万象。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山海经》到底是一本怎样的旷世奇书!《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  相似文献   

13.
胡洁 《考试周刊》2008,(47):213-214
《圣经》是一部基督教典籍,影响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圣经》原文主要由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写成,现在《圣经》已被翻译成两千多种语言,遍布世界各地。《圣经》早在唐朝就传入中国但只是局部翻译成汉语,明清时各种译本层出不穷,而1919年官话和合本的出版标志着《圣经》中译达到一个高潮。目前中国通用的是和合本和现代中文译本,两者翻译风格迥异,具有极大的比较价值。本文略介绍这两个译本及其翻译原则,着重对两个文本进行对比,认为和合本是《圣经》中译的一个经典,但由于年代久远,需要修订或者重译,而现代中文译本可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渔夫的故事》是一九七七年编的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课文,编者在注释中说明此课文“节选自《天方夜谈》”,“有删节”。《天方夜谈》通译为《天方夜谭》,本名《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一九五七、一九五八年出版了一个三卷集的选译本(纳训译),书名为《一千零一夜》。一九七七年这个三卷本又重版发行。看了中译本,就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不是一般地“有删节”,在文字上差不多是重写了。特别是在故事的结尾方面,也用“节选”和“删节”之名,把故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择《毛泽东诗词》及其三个代表不同译者群体的英译本作为语料,以《毛泽东诗词》中的只是照应实例为出发点,讨论了《毛泽东诗词》的指示照应手段及其翻译问题。本研究采取的理论模式是经过国内学者胡壮麟和张德禄等修改过的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所选的三个英译本分别是1976年的合译本,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和黄龙先生的译本。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突厥语大词典》唯一传抄本是在《突厥语大词典》成书的190年之后从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手稿抄写,但是抄写者在传抄的过程中把一些词语的音标抄错了.因为这些拼写错误己存在传抄本和土耳其语译本.翻译的时候一样出现在维吾尔文版《突厥语词典》中。《突厥语大词典》的汉文版是根据《突厥语大词典》现代维吾尔文译本的转译,汉文版的译者同时也参考了其他文字的译本,其中包括1941年伯西姆·阿塔拉伊的阿拉伯文影印本。所以《突厥语大词典》的汉文版也没能避免这些拼写错误。  相似文献   

17.
影响佛经的传世因素很多,其中,佛经译者对译介方式的选择对译本传世存在影响.以《金刚经》为例,敦煌写本《金刚经》鸠摩罗什译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译本.本文从特点分析着手,对比了部分罗什本和玄奘本,结合罗什的中道思想,对罗什本《金刚经》的译者宣教倾向进行研究,发现《金刚经》罗什译本的流传原因,从译者角度来看,取决于译者的翻译手段和宣教思想,是属于译者的主体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圣经在中国的汉译历史,并就影响最大的《和合本圣经》的成书以及影响进行了综述,对其翻译原则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合本圣经》是国内外华人教会普遍接受的译本,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其中的很多表述已经被广泛采用而固化。《和合本圣经》以口语化为特色而不失典雅,忠实而不失流畅,同时是注重文化翻译的"好的白话文"译本。  相似文献   

19.
《夜莺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代表作。《夜莺颂》自19世纪诞生以来就被广为传阅。中外译者曾用英、日、法、德、中和俄等在内的数国语言以全译、节译或缩译的形式将其译出。中外学者对其译本进行过很多研究,但是从"三美论"视角对其译本进行对比研究的很少。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理论基础——诗歌翻译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对查良铮先生与朱维基先生的《夜莺颂》译文进行系统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翻译就是诠释,《诗经》翻译的诠释性尤其突出。本研究以《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韦利、庞德和杨宪益三人的译作,表明不同译者因为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了译法和风格各异的译本,并进一步说明庞德译本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