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优雅的手“触摸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立枝 《文教资料》2006,(22):120-12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母语文化的作用,利用人类生活、思维的共性,自觉渗透该语言的文化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利用“问题沙龙”所提供的开放立体的、互动的广阔立体空间,充分地进行母语语言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个人与他人的、思维与语言的“对话”,借助各种教学资源,触摸中西文化差异,沟通人类心灵、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从而,在日趋全球化的今日,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和完善人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科阶段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文化翻译的内容导入,应该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的原则。内容应包括语言对比翻译与文化对比翻译两大部分;其中语言对比翻译又包括词法对比翻译、句法对比翻译、语篇对比翻译三大分块。在翻译教学中通过系统的文化翻译的传授,教会学生从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懂得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其语言表达上的不同,提高翻译能力与实际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3.
拓欣  王向阳 《文教资料》2007,(6):125-126
人类对黄色的感知具有共同性,认为黄色是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对黄色进行跨文化透视,剖析它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共性和差异,可以追根溯源地探索出隐含在颜色词汇里的社会文化观念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发生的相互影响。目的在于增进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联系,提高语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对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英汉双语教学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必须了解中西文化的各种差异。本文阐述了如何结合课堂文化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与鉴别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5.
英汉谚语语言特色的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英汉谚语在选词、句式、修辞和声韵上的共性,通过了解英汉谚语的共性,有助于对语言与文化更深入的理解,增长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将对比语言研究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班学生对英汉语言的异性与共性的全面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汉翻译、写作、口语、听力等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外教授课的适应度,为国外学习做好语言及文化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从分类、共性、差异三个角度对语用能力与翻译能力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语用能力与翻译能力都是通过研究使用中的语言来分析人类的交际行为;都注重语境分析;都将社会文化因素作为重要的分析参数。二者差异之处在于,语用能力侧重言语行为的推理,翻译能力更关注语言分析之后的跨语际再现;语用能力分析语言与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翻译能力则更进一步关注其后续的语境重建能力。语用能力对翻译能力的构建具有启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于空间方位和实体或人体本身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喜悦"情感隐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提出在英语教学中,从认知的角度阐释隐喻与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典故等的关系,可以加深学生对隐喻认知功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类世界既有共性的主体文化,更存在着千差万别、风格各异的亚文化.中西文化有着不同的思维理念、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这可以从语言的差异上看出.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能力的训练,还应注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本文从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文化教育的内容、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中日谚语的对比,发掘中日民族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超越自身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和对日本文化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美国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观以及价值观也随着其文化信息向中国传递,影响着中国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美国化"现象。文章通过分析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特点、美国主流文化的构成因素及其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提出对美国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作家拥有双重文化身份,具有双重文化视野,他们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出了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同时根据切身观察体验塑造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文化形象。从形象学的角度研究这些可以发现美国华裔作家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中美文化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华裔作家还应做的努力,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促进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增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广告是一种文化产物,广告语言是广告文案的基本内容,因此,广告语言必然会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本文展示了中美民族的性格及其差异,揭示了中美民族性格差异对中美广告语言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雁  雷丽娟 《双语学习》2007,(10M):162-164
The abundant resources of proverbs illustrate their meaningful ideas both in Chinese proverbs and English proverbs, reflecting ordinary lives and regarded as the essence of culture in both countries, So American culture inherited many marvelous traditions from English proverbs and American proverbs must be influenced by English proverbs too. My paper will compare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through proverbs, aiming at observ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ulture value concep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and hope that this Study also can be regarded as a data to give referential meaning to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cross - culture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15.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主要用于交际和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将英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调查、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英美文化的内容,对英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了大学英语的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将英美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能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对所学英语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大学承担社会责任不可忽视的因素和动力.大学社会责任的确立与履行,不应疏远文化,反而更应该融入其中.从文化视角来理解中美两国大学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的差异,并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两个层面和多种维度对中美两国大学的社会责任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这将有助于我国大学在未来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重视“文化的力量”,当这种促进大学社会责任的新文化能够真正贯穿于大学的政策、制度、理念乃至组织上下的时候,大学的社会责任才会实现.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双重影响,美籍华裔作家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身份的问题,所以她们在创作时还往往承担着文化译者的职责。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研究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和谭恩美的小说中的翻译现象,认为美籍华裔作家积极打破殖民者眼中的刻板印象,主动接受自身的杂合身份,在"第三空间"为解殖民斗争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论英美文学教学与英语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文学课是英语专业学习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课。它起着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鉴赏能力,使之成为具备较高素质的英语人才的重要作用。在英语学习中,英语文学与文化、语言、人文素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本土汉语教材比中国编对外汉语教材更受美国大学生欢迎,是由于其在教学理论、背景设置、文化传授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我国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时,应该采众法之长,结合汉语特点,考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注意强化英汉对比,并且形成"试用—出版—修订"动态编修过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对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兴起和深入,汤亭亭很快成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关注的焦点。30多年来,全国共发表各类研究文章百余篇,从诸多角度探讨汤亭亭及其创作的方方面面。虽然成果颇丰,但也有局限。首先是视角多有交叉,较多关注女性主义和文化冲突,没有深究作品中的深层内涵和现实意义;其次是易陷入唯文化研究的怪圈,盲目地认为华裔作家借用中国文化就是认同中国传统,没有看到华裔的美国属性和华裔特征;再次是大多孤立地研究一部或两部作品,未能看到三部小说之间存在的共性及所反映的作者认知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