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称评聘工作,是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完善的职称管理制度,既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基础,又可以有效地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建国以来职称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阶段、评定制阶段和评聘制阶段。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机制,抓好聘后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要闻点击     
《教师》2011,(24):8-9
师德将是中小学教师评聘首要条件在7月15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吴剑英介绍,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将完善评价标准,把师德作为评聘教师职称的首要条件,同时突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和实践经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3.
要闻点击     
师德将是中小学教师评聘首要条件在7月15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吴剑英介绍,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将完善评价标准,把师德作为评聘教师职称的首要条件,同时突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和实践经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4.
结构与权力:检视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模式的新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变迁发展,"评"与"聘"的关系构成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评"与"聘"两者关系架构的不同形成三种典型的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基本模式:评聘合一制、评聘分立制、全员聘任制,并由此出现"评聘怪圈"。基于结构与权力的视界,本文认为"评聘怪圈"的深层根源在于评聘结构关系与权力归属的模糊,这为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走出困境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路向。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受到岗位、评聘结合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许多的弊端。本文在分析其弊端的基础上,建议改革职称评聘制度,采用评聘分开、改变现有的评审条件、社会化评审及加强聘后管理等办法来改善职称评审与聘任工作。  相似文献   

6.
长短波     
广安地区进行职称评聘分开试点最近,广安地区教委改革职称评聘办法,实行评、聘分开。其中心内容是:按国家教委有关规定评定职称,教师退休之后按这一职称标准发给退休金;但在工作期间,它只作为学校聘任的参考。教师的实际职称,将由学校根据实绩和工作能力,按照一定的程序聘定。这一职改举措,现正在华蓥市试点,今秋将在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从职称的本质功能论职称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称的本质功能在于人才评价,即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工作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职称所具有的其它功能,如激励功能、选拔功能,都是建立在评价功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评价职称制度的优劣,在于考察其评价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地发挥:探索职称改革的路子,必须立足于充分发挥职称的评价功能。一、现行评聘合一的职称制度消弱了职称的评价功能从1986年起,我国进行职称制度改革,从原来实行的技术职称评定制改为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至今历时十年。应该肯定,职改十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了…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职权下放后,评聘标准和专业技术水平认定办法出现了偏差,凸显了高职院校管理者在职称评聘工作中对自身类型特征把握不足,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运行机制简单粗放等问题。要从提高高职教育类型特征把握能力入手,制订体现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评聘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职称评聘工作机制,公平公正地评价和认定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破除束缚教师专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创建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对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改革,是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试点工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得到了国家人事部、教育部领导的肯定,值得关注。“评聘合一”,把教师职务评聘的权力交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克服了过去“评”、“聘”主体之间相互脱节的弊端,进…  相似文献   

10.
浅议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工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办法,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办法需要改革,取消评聘指标,制定新的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晋升标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盐城市教育系统最近在射阳县盘湾镇推行职称评聘分开试点 ,打破职称决定工资的旧框框 ,唯才论薪。1 8所中小学的 2 93名教职工中 ,有 2 2名教师高职低聘 ,有 1 4名教师低职高聘。盘湾镇今年 9月大胆引入职称评聘分开新机制 ,规定 :凡近三年内在县以上刊物发表过教学论文 ,具备履行高一级职称的业务能力 ,且连续三年承担学校最高年级主科教学任务 ,成绩突出的教师 ,可低职高聘 ,亦即拿一级职称的工资 ;反之 ,高职称者如达不到上述要求 ,则高职低聘。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审议程序是 :镇教育办根据教师的申请 ,视其前一年的表现 ,从教学实绩 (…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一流的实验室需要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从实验技术职称评聘工作的角度出发,修订完善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标准,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培训,健全考核制度,设立正高级实验技术岗,加强聘后岗位管理,以职称评聘为导向,努力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一流实验技术队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国家职改主管部门下发的职称评聘文件及广西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探讨了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评审的一个定理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国家职改主管部门下发的职称评聘文件及广西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探讨了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评审的一个定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加强职称评聘工作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职务评聘工作是高校师资工作的杠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从完善职称评聘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近日,经省人事厅批准,南昌十一中正式开展专业技术职务单位内部自主评聘工作试点,该校是全省唯一一个开展此项试点工作的单位。  自主评聘是对中学教师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均采取“只聘不评”的认定办法,在政府人事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范围内,公布当年空缺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聘任要求和与聘任有关的其他事项,再按个人申请,公布申报人员考核结果和工作情况,评议、确定推荐名单,通过公示、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核,人事部门审批、签约等程序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同时对评聘过程中的续聘、高聘、低聘、待聘、解聘…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涉及高校教师的核心利益,直接影响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改革,这一举措在现阶段得到积极推进的同时,在具体的评聘环节也存在行政权力强势,学术权力受压;学院初聘权力过大,有效制约缺乏;民主监督虚化,难以确保教师职务评聘的公平与公正等问题。有效矫正这些问题,实现高校教师职务评聘科学化,既需要准确把握教师职务评聘的内涵,建立完善、合理的评聘体制与机制,又需要学院、学科组和学校专家委员会三级评审相结合,严把评审质量关。同时,校聘委会的工作要超脱,以充分尊重学术权力为基础;民主监督的渠道要畅通,着力保证评聘的公开、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8.
评与聘分开应是职称改革的最终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与聘分开应是职称改革的最终目标辽宁中医学院孙宏初杰刁秀兰关键词:职称评聘分开在深化职称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由“评职称”向“职务聘任”的过渡,这种变化,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特别是在实行职务聘任的过程中,由最初下达职务指标,到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相似文献   

19.
陈玉红  马保国 《天中学刊》1998,13(3):121-122
自1992年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经常化以来,高校职称评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职称评聘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以期此项工作更趋合理、科学。一、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经常化以来所取得的成绩1.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稳定。由于历史原因,高校教师曾一度处在工作条件艰苦、任务重。待遇低、社会地位又不高的环境中,因此出现了师资队伍不稳定现象。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经常化以来,教师创造的价值、作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工资待遇和福利也有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现行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的“即评即聘”政策,由于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建立现代化医院的问题,已经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合理流动,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新格局,打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终身制,在聘任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管理势在必行,这也是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所以实行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与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