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研究中,隐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在认知语言学中认为隐喻是认知的,并提出了概念隐喻的概念.而语言作为思维的容器则更是一种能体现人的隐喻性思维方式的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切入点,研究在网络流行语中的概念隐喻的体现,以及概念隐喻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望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土豪"一词是2013年年末出现在网络上的一个流行语,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论述了该词的原始意义与转义后的意义,并从人类的认知角度解释"土豪"转义的动因,得出该流行语意义的转变是转喻作用的结果,同时分析了"土豪"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借助认知语言学和模因理论,对"吸X"词族的语义演变进行分析,并探究流行语"吸X"的生成机制。"吸X"的流行用法是隐喻、语境、模因等多种因素互动,并推动原型构式范畴扩展的结果。它具有舒缓焦虑、促进"悦己"消费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Love Is a Journey"是认知语言学隐喻体系里的一个经典概念隐喻,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使用网络进行交流从而产生了起初风靡于网络进而演化为社会流行语的语言表达式。从网络流行语"备胎"入手考察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的隐喻表达式的变迁及成因。  相似文献   

5.
201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锦鲤"属于典型的"旧词新用",本文从语里意义、指称对象、使用语境描写了"锦鲤"的泛化表现,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分析其泛化的主要原因,并从路径和特点总结出网络流行语"旧词新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指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是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使用的语言;是特定时间段内社会热点和社会心态的反映。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进行交际的重要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两个域之间相似性是隐喻映射的基本要素。从认知隐喻角度分析流行语隐喻语义映射机制和语义泛化,揭示隐喻在流行语流行过程中的运作机制,为流行语产生和迅速传播提供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7.
按照具身认知的观点,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上的修饰手段,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隐喻对概念特别是抽象概念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概念隐喻理论可以为"女人"这一抽象复杂概念的建构过程提供理想的分析框架。借助具身认知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关于"女人"的隐喻和各类不同隐喻的工作机制,可发现《传奇》中"女人"概念的隐喻系统主要包括两大隐喻:"女人是物体"和"女人是生物体",而两大隐喻还包括11类子隐喻。同时,进一步分析显示,由始源域投射到目标域的特征都是消极负面的,因此,张爱玲《传奇》中的"女人"概念也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中"一词多义"是一种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语言现象,因为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核心是词义。而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是隐喻和转喻,一词多义就是在原型义的基础上,在隐喻和转喻的共同作用下向外拓展的,而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能体现认知主体的一定的思维特点,因此,对英汉人体词的对比研究不仅能揭示一词多义的拓展规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中西方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规律。此外,一词多义的研究也能证明词义是文化的载体以及词义具有体验性。  相似文献   

9.
"给力"一词最先流行于网络,随后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使用而发展成为全民流行语,并荣登"汉语盘点2010年度国内词"榜首。"给力"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如此广泛的使用和传播,从其本身的特点来看,一方面由于它有着丰富而复杂的词义内涵,另一方面也与其多样化的语用功能有关;从其流行的原因和机制来看,既反映了隐喻机制和经济原则等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也体现了人们求新求异的社会语用心理。  相似文献   

10.
“学X”类网络新词是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上统称为学习外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类,目前网络上出现的该类词只有17个。在对“学X”类网络新词细致描写的基础上,分析其概念义、风格义、感情义和反射义,着重分析该类词感情义的转变。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隐喻理论和转喻理论来解释其产生的认知机制,并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语言的类推作用和网络媒介的推动作用三个方面探寻这类词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现象的认知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在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以基本颜色词"红"的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对颜色词隐喻的目标语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中韩两种语言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共性和相对差异性,并探究外在的语言表达异同下的内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语"种草"自产生至今生命力旺盛并产生泛化。网络流行语"种草"语义泛化的原因,可以从语义、语用等视角展开解读,根据语言经济原则、陌生化心理和社会语言学等理论对其能够长期活跃于网络及日常生活中的原因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隐喻普遍存在。从本质上来说,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概念体系。概念隐喻就是将具体的、熟悉的始源域概念映射到抽象的、陌生的目标域概念上,以理解抽象的、内在结构欠清晰的事物。概念隐喻主要研究隐喻概念中一般的、常规的模式,即常规隐喻,从而揭示人类的一般认知规律。人类的认知始于身体经验的物质基础,因此,本文根据隐喻概念理论,以英汉身体部位词“脸(face)”、“限(eye)”为例,探讨身体部位词的常规隐喻,旨在对常规隐喻的研究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14.
唐翠翠 《海外英语》2022,(23):69-71
隐喻和转喻作为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人们日常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修辞手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来,隐喻和转喻是两种重要的认知机制,对影响人们的知识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流行语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语言变体,反映了当下人际交往中的话语习惯、文化偏好以及思想动态。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可以发现,网络流行语的普及和变化与隐喻和转喻的本质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文章将从认知隐喻和认知转喻的本质以及其相对应的工作机制出发,以2021年网络流行语为例,探讨隐喻和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概念,对构建知识、影响思维、贯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分别是认知语言学和系统语言学中的概念,二者虽然异大于同,但也有可结合之处。网络流行语"被××"结构表面看似荒诞,但却有其特定的生成机制和语义,隐含了社会意义及网民的语言创造智慧。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各种理论的出现,为解读汉语网络流行语提供了新的视角。以"‘X精’格式""凉凉""上班996,下班ICU""我太南了"等网络流行语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象似性理论、关联原则等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形成、认知心理和构成机制,从而对汉语词汇的语义演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空间隐喻理论,对汉日语的空间维度词"大"、"小"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从两者在数量、时间、强度、天气、评价、情感方面的隐喻义的不同进行了对比,进而探究了中日两国人民在思维方式,以及认知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山寨"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词语已经迅速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无事不山寨,无人不山寨.这是一种仿拟的造词方式,并与隐喻认知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山寨"与对象之间有关联之处,通过隐喻形成了一个由准词缀"山寨"组成的词族.力图从现象入手,着力分析隐喻认知模式下的"山寨"词族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中的一词多义是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它不仅能体现词义演化的过程,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认知主体的认知发展过程,此外,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而词汇的核心是词义,因此对一词多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义学意义。同时,范畴化的过程就是范畴建立也即是概念形成的过程,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的一种划分标准,因此能体现认知主体重要的思维属性。而人体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是认知的"元概念",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英汉人体词"hand"和"手"一词多义转义范畴认知,从而揭示英汉民族认知思维的差异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20.
李雪叶 《考试周刊》2012,(40):17-18
隐喻无处不在,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颜色词被用于各种隐喻表达中,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颜色词在隐喻表达中也有不同的意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红"进行了浅析和对比,揭示了两者的隐喻意义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