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年义务制教材初中《语》第一册《枣核》一后,有台湾诗人彭邦桢写的一首思乡诗《月之故乡》。这首短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作思念故乡的纯真感情。诗人把浓浓的思乡情融入圣诞夜的月光夜景之中,使我们感受到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炽热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2.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思乡诗《乡愁》,已为大家耳熟能详。本诗则是和余光中先生同时代,有着同样坎坷人生经历的台湾著名诗人彭邦桢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很显然,这首小诗的灵感得益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诗人取李诗的望月思乡之意,推陈出新,写出了孤悬海外多年、欲归不得的台湾游子独特的思乡情感,流露出一种惆怅而无奈的情愫。诗的第一节,诗人由天上月猛然跳跃到水中月,而且回环往复,不断地浅唱低吟,形成了一种深邃缥缈的意境。这不由使人想起“水中月”、“雾中花”这类常被人喻作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事物。当时诗…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首抒写思乡情怀的五言律诗。思乡 ,是整个东方民族特出的一种情感之结 ,它隐藏在任何一种离乡客居的人的内心深处或显露在其言表之上。在从古至今浩如瀚海的中国诗歌里 ,思乡之曲被反复吟唱、抒发 ,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从诗歌中 ,我们可以看到此诗作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大年之夜 ,地点是在一个驿站。大年除夕 ,正是万家团圆之时 ,诗人可能也是急急忙忙想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却苦于路途遥远而不得不投宿驿馆 ,因而提笔写下了这首抒发孤独寂寞的思乡情绪的诗歌。“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起笔直叙其事而兼抒情。诗人在旅馆独自一人…  相似文献   

4.
《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思乡诗,真切地描绘了寂静的夜晚游子怀乡念家的真挚情感。诗人一改往日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们先来看一首唐诗: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这是一首羁旅的思乡之作。除夕之夜,客居他乡,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  相似文献   

7.
当代诗人流沙河先生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以下简称《蟋》)可以看作是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蟋蟀吟》的唱和之作。全诗生动活泼、流畅自然,宛如行云流水,却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对于这首诗的主题,课本〔自读提示〕第①自然段这样说:“……用蟋蟀的呜叫为主旋律,谱成一曲思乡之歌。”第③自然段又这样说:“……充分渲染和强调了怀乡的主题。”不难看出,课本将《蟋》的主题视为“思乡”。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其一,“思乡”,顾名思义,客在外而思故乡。而这首诗  相似文献   

8.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的《杂诗》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忧郁的诗歌,认为是因思乡而忧郁。确实,带着一种忧伤的心情来读这首诗,就会有一种浓郁的怀乡之情。  相似文献   

9.
新月     
析月一恋像一奈小船.我来船归去越过万水 山。花红.夜晚.故乡正足奉天。你璐看了么?我在你梦中水岸. (选自《沙呜扦价诗选》 〔赏析〕月充,人们已写了千百年,可足在有才华诗人的笔下,她仍然异名迭出,清丽可人。当代井名诗人沙呜的这首《折月》就足一个生动的例证。 全诗意吮柔美.诗的开头,以“船”喻“月”,形似而已,并不专妙。奇妙的足诗人接下去却粗开“本体”(折月),而扣住“喻体”(小船)去展开新领联怒:坐在断月般的小船1,返回故里,月多姚福,人多滋情;纵然足“干山万水”,也要一下子“越过”。“越过”二字,用笔看似枉盈,而诗人“一头扑…  相似文献   

10.
《思乡组诗》是孙双金老师继《走近李白》之后推出的又一自编教材的“主题式”古诗课。孙老师将三首古诗以“1+2”的框架加以链接呈现,让学生在“精读一首”中潜心领悟,又在“带读两首”中内化迁移,课堂尽显繁简有致、张驰有度之妙。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一片槐树叶》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6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一次偶然翻阅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作者借夹在书中的这一片槐树叶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2.
一、案例描述《秋思》是张藉的一首思乡之作,作者客居洛阳,又见秋风,满眼萧瑟,满怀愁情,提笔写信,请人捎去,也捎去了一位游子的思乡愁肠。特级教师俞国平在第一句诗的教学对话中,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文学触觉,只抓一见字,引领学生跨越时空,慢慢地走近洛阳,感受一颗异居他乡的孤寂的心,着实让我们经受了一种与经典对话的满足。  相似文献   

13.
很多教师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时候,常将其看作是思乡的作品,并选择同类的诗作加以拓展,以强化学生对这一类诗的感受。这似乎已成为一种教学的套路,而且在一些人看来还觉得颇有些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这种对诗歌的定位是正确的吗?我想,一些读者将这首诗定位于思乡,缘于对诗句本身字面的理解,特别是“还”字,或许还参照了王安石晚年的经历——罢相后退居钟山。这样一来,思乡归去的主题也就昭然了。看来似乎是解得通的。但是,这首诗的确是王安石退居途中的作品吗?再者,即使是退居途中的作品,他真的就已经在当时“思归钟山”了吗?或许…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有关于故乡的美好回忆。思乡是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母题。思乡是离乡背井的人痛苦而又美丽的感情表现。我们发现,思乡主题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始终。我们将编入中学课本的“思乡”诗词作一粗浅比较,试图去探寻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体验那份痛苦而美丽的感情。 综观这些“思乡”诗词,其主色调是一个“愁”字,即“念旧感”。宗白华先生说:“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愁得以深沉”(《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离乡背井的人,漂泊江湖之后,很自然地产生“哀乐之愁”。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便抒发  相似文献   

15.
醉仙上网     
话说诗人李白凭借一首《静夜思》力夺“思乡杯”诗文大赛桂冠,立刻在世界华文诗坛上名声大噪,而李白本人也因此获得奔五电脑一台。对于诗文,李白是一等的“高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生于南京,青少年时期流涉滇、川、苏、闽,1949年后又漂泊于台、港、北美。现实空间的不断变易是余光中的诗思乡怀国主题的原动力。既然思乡不能借归乡化解,于是,诗人就只能借助于文字回家。这首诗就是他构建的文字家园中最为令人心动的景观之一。从审美心理学上说,乡愁属于一种缺陷美。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理  相似文献   

17.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和赞赏。有趣的是,这首名诗在体裁风格上  相似文献   

18.
从心无声     
我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侨居法国多年的中国浙江小贩,因为思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亲人,又无力返乡省亲,实在忍耐不住,就自己抄录了五十首表达思乡情感的唐诗宋词,白天出门叫卖,就将这样一个简陋的手抄本放在口袋里,晚上躺在床上,则将手抄本放在枕边。空闲的时候,或者思乡的时候,就将"床前明月光"一类的诗句拿出来读上几读,聊以宽慰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稍稍缓解一下自己那绵绵不断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这一单元教材是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编排的。本组选编的三首古诗词和三篇散文,都是游子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却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  相似文献   

20.
思乡是个体迁移出并远离正常熟悉的生活环境后唤起一种消极情绪。文章编制大学生思乡问卷,确定大学生思乡概念的基本结构,并验证大学生思乡问卷的实证效度。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与编写测验题目,选取大学生样本施测后,经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大学生思乡的因素结构。结果表明,大学生思乡的结构主要包括情境思乡、思乡情绪体验和思乡对象等三个因素,与以往思乡结构研究中的重安置过程、情绪体验过程和对象分离过程相对应。大学生思乡得分与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两个效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思乡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女生思乡水平高于男生,省外大学生思乡水平更高,本研究测量工具具有一定的实证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