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科研组织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研究的综合分析,结合调查研究,提出了科研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并以构成要素为切入点,结合战略分析方法,阐述了基于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科研组织战略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科研组织工作满意度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中国科学院工作满意度评价调查问卷为案例,探讨了科研组织工作满意度的结构,表明科研组织员工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以来自26个研究所1665名员工为样本的研究显示,科研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明显低于管理人员,45岁以下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明显低于45岁以上人员,工作满意度对科研绩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员工发展的平台,员工是企业创新的关键,二者共生共荣不可分。以社会交换理论为研究基础,探讨员工-组织交换、员工心理授权、研发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组织认同感对科研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运用SPSS和AMOS对583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员工-组织交换、心理授权、企业发展战略对科研创新绩效起到正向的影响作用。研发管理与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心里授权感呈现负相关关系,甚而会负向影响创新绩效。组织认同感不但正向影响科研创新绩效,而且在员工-组织交换、心理授权、企业发展战略、研发管理与科研创新绩效关系间起到中介和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有助于指导管理者采取合理措施,有效实施员工组织关系,并积极引导其根据研发活动的复杂性和专业特点探索、实施合乎自身实际的研发管理策略,以提升研发效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研究学派和科研团队在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运行效果的比较,认为研究学派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是一种高效的科研组织形式,对科研管理特别是组建科研团队具有多方面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学派与科研团队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研究学派和科研团队在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运行效果的比较,认为研究学派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是一种高效的科研组织形式,对科研管理特别是组建科研团队具有多方面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致使当代科研组织变地日益网络化和虚拟化。文章在分析虚拟科研组织重要内涵的基础上认为,当代虚拟科研组织具有研究目标一致、研究人员优势互补、组织结构灵活、科技资源共享、知识产权不明晰等特征。进而基于STS的批判性视角指出:虚拟科研组织存在不断加剧科学共同体的科层化趋势、缺少制度性组织管理机制、引起很多新的社会性问题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从这些问题入手为我国虚拟科研组织构建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科研组织纵向一体化与科研战略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晔  霍国庆 《科研管理》2012,33(3):96-104
本文运用范围经济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对科研组织的纵向一体化进行了分析和解释。以92所国立科研院所为样本,具体考察了科研组织纵向一体化水平与科研战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科研组织的纵向一体化能够提高科研组织的科研战略绩效,但是,过高的纵向一体化水平会降低科研战略绩效。该结果对科研组织的科技产业化和组织边界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科研管理工作水平高低,是影响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科学研究事业已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知识生产部门,其组织管理日益复杂,迫切需要一支适应现代科学事业发展的专业化科研管理队伍。科研管理干部,是指在科研管理活动中从事组织领导和实施各项管理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科研管理干部的基本职责是:确定科研机构的方向和任务;评价研究课题,选定重点研究项目;组织实施科研工作,掌握研究进度;协调研究活动,及时调整研究人员之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超强竞争环境下科研组织在"本源价值"层面的竞争优势,在对科研组织竞争优势从知识发现和知识应用层面进行结构化解析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102家研究所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如下:(1)科研组织的竞争优势是能够确保科研组织持续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资源与能力组合;(2)基于知识发现与知识应用的价值分析,科研组织的竞争优势解析为系统和持续积累的数据库/样本库、持续解决重大战略问题的能力、持续转化知识技术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3)相比不具有上述竞争优势的科研组织,具有上述竞争优势的科研组织在价值表现方面更为突出;(4)科研组织应针对竞争优势缺失型、弱化型或徘徊型采取不同的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东北工学院科研微机管理系统开发从1988年开始。最初从科研科入手,以后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全面提高院科研管理水平,对科研处业务进行全面现代化管理,由科研处和计算机系组成了联合开发组,处长亲自挂帅组织和落实。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校13位专业教师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我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提高我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徐红琴 《科教文汇》2013,(22):90-91
选取我校13位专业教师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我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提高我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开展有组织科研以及和涉海单位协同开展“大海洋”行动计划专项的实践,从职能定位、管理方式、组织形式等维度探究了研究型大学校院联动有组织科研运行的机制。二级学院采用闭环全生命周期科研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形成了科研区域协同创新管理模式,并探索融入上海临港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合作,为研究型大学校院联动开展有组织科研提供了最佳实践标杆案例。“大海洋”行动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组织地从多学科交叉创新、创新基地建设、优势资源导入、组织机制建设等方面,以需求导向和平台化布局开展协同攻关,形成一种产学研用融通全链条生态体系科研发展模式。研究结论可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校院联动开展有组织科研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宏观科研计划,是指国家或部门、地区的科研计划;微观科研计划是指一个单位、一个专业,以至一个项目的科研计划。它们分别表示科学技术研究的总体和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又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复杂化、大型化、整体化,科学技术的组织规模进入了由国家统一协调组织的时期,所以,各个微观科研计划,都要通过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交换理论为研究基础,以2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人员和研发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效度、验证性因子、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员工-组织交换关系、员工对于组织投入和组织支持的理解与感受因素、组织给予员工的投入和对员工的创新绩效要求等因素对科研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员工-组织交换、心理授权、企业发展战略对科研...  相似文献   

16.
曹云飞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44-147,163
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成为当今西方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是因为价值观匹配能很好地预测个人的积极态度和行为结果。以190名科研团队成员为调查对象,分析个人价值观实现度、团队价值观实现度及其匹配与团队绩效的相关关系和作用影响。结果表明:个人、团队价值观实现度及其匹配与绩效有密切关系,且对绩效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就教师科研现状,对某大学商务学院教师科研需求、动力进行了调查和案例分析,提出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拓宽研究项目来源渠道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对策建议,以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第二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集中探讨了科研诚信的挑战、国家和国际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及制定统一的科研行为准则等问题,并促进了各国在负责任研究行为的培训和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等方面的经验交流.这些丰富的内容对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索科研用户在数字图书馆情境下知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我国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知识管理效率,促进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用户的调查数据,借助二元Probit模型,通过设定假设变量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从个体特征、组织特征、环境特征和要素特征四个方面分析团体科研用户和单体科研用户在科研过程中知识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两类用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内在异同。[结果/结论]两类科研用户知识采纳行为都受到个体受教育程度、科研活动的研究范围、组织的研究预期以及技术环境的显著影响。基于加强科研创新角度提出提高科研人员受教育程度,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保障科研团队人员的流动与更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研组织是国家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本文通过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创新模式特点的综合对比分析,同时结合科研组织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研究,探讨了科研组织的研究学科在不同成长阶段创新模式的分析与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