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1,(10):28-29
大多数东方父母都会有一种传统的观念——棍棒之下出孝子,即孩子不打不成才。而美国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遭受体罚,尤其是经常被父母打屁股的孩子,智商可能会变得更低,也就是孩子头脑可能会变得“不灵光”。  相似文献   

2.
郑道晓 《科教文汇》2008,(18):43-43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一些学生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很大原因是由父母离婚、家长疏于管教或体罚等造成的。因此,家长应与孩子多沟通,注意孩子的言行,还要接受亲子教育,等等,真正为孩子创造一片心灵的“净土”。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社会的细胞。孩子从呀呀学语,到进入童年、跨进学校直至步入社会前,都在父母的教育和言行的影响之下。孩子凭借家庭这个窗口,窥视、感知着周围的世界。走出家庭后,其行为规范是否与社会标准相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家  相似文献   

4.
《科学生活》2010,(2):65-65
孩子的性别教育对于父母来说似乎再简单不过了: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没有什么性别教育可言。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对孩子的中性化表示了担忧:"男生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女生装扮中性,言行粗犷泼辣……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中性化是一种社会趋势,父母不必过于担忧,但为了预防过度的中性化,父母应该从小注意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被誉为是“叛逆”的代名词,也是人类最骚动不安的年龄。社会上也经常用“愣头青”、“青苹果”这样的字眼来形容青少年,经常可以听到父母抱怨自己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我家的儿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呢?要是他们能够跨过这个时期,直接长大成人该有多好呀!”那么动物有青春期吗?动物的父母有这样的烦恼吗?牙齿上的秘密经研究发现,动物是没有青春期的,如黑猩猩或大猩猩在十一二岁时就“成家立业”了,直接从童年迈入了成年,而人类需要18至20年才能长大成人,经过青春期才能迈入成年。原来青春期是人类特有的“专利”。但是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1,(1):54-55
自己带孩子没有时间,父母带孩子又有隔代教育问题,于是一种新的育儿方式在“独一代”父母中产生——几个有孩子的家庭把孩子集中到一块轮流抚养,这样不仅为孩子找到了伴,也将年轻父母从“孩奴”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7.
苏格兰和沙特阿拉伯科学家最近说,儿童经常吃营养不均衡的西式快餐,容易患哮喘病. 科学家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胸腔>上报告说,他们对沙特儿童的饮食习惯和哮喘发病率进行研究,将100名哮喘患儿和与200名普通儿童相比,结果发现,蔬菜、牛奶、维生素E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的孩子,哮喘发病率特别高.如果不考虑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吸烟习惯等其它因素,蔬菜和维生素E摄入少的孩子,发病率比其他孩子高出2至3倍.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占很大的比例。他们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来呵护。教师从细节处入手,巧用现代网络,拉近孩子与父母,父母与幼儿园的距离,架起家园桥梁,达到家园合作,共同为孩子良好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光在哪里     
译心 《知识窗》2011,(11):6-7
“光在哪里?”小时候,爸爸经常这样问我,父母问这些简单的问题是为了看孩子是否聪明。在我十几岁的时候,爸爸还笑着逗我说,他曾经以为我很笨,因为每次问“光在哪里”的时候,我总是傻乎乎地指着他。  相似文献   

10.
人口生产的经济实质是一种由社会中介联结着的、反映父母与孩子权利义务的、隐型的不完全合同,人口生产契约内在地服从于家庭婚姻契约的微观框架和社会经济发的宏观框架。代理生产人追求的代理收益分为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经济收益约束的投资行为遵循收益递减的“边际投资”规律,由于所处经济环境的制约,诸多因素刺激着人口的数量型生产,在孩子质量生产表现为边际倾向时的决策才符合“边际孩子数量选择”理论;追求非经济收益目标的投资使人口生产走上质量型生产路径,尤其是“峰值效应”约束的生产使孩子数量表现为独生倾向。  相似文献   

11.
儿童GPS手表     
美国人开始利用卫星来看管自己的孩子,美国市场出售一种儿童用手表,内部装有全球定位系统GPS微型接收机。这种名为“个人定位器”的手表由Wherify Wireless公司研制,它能使父母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里。发明者希望,“个人定位器”能预防孩子被劫,或者至少能帮助警察寻找被劫的孩子。“个人定位器”还能使父母通过因特网跟踪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史上的三大思潮现代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提出了现代史上关于人类行为的最广泛、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精神分析。他采用释梦的自由联想的方法,对精神病人进行研究,结果认为,人有着强有力的、反社会的、非理性的动物本能“本我”,它遵循唯乐原则;人的原始本能受到人为地强加在他身上的社会习俗和道德的制约,后者可称之为“超我”,它是由父母解释并强加给孩子的;“本我”与“超我”一直处于交战状态,作为结果而发生的行为则来自人的“自我”,“自我”平衡“本我”与“超我”的力量来决定行动;人始终处于与社会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13.
如今,望子成龙的家长思虑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凑在一块议论最多的也是孩子的教育。但是,透过这股家庭教育“热”,我们看到现代家庭教育渐渐步人误区。据笔者近期对首都1000户家庭的《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发现现代家庭教育误区的突出表现是,重视孩子成“才”教育而轻视孩子成人教育。教育社会学研究表明,对孩子的社会角色期望是否正确,是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就目前家庭教育现状而言,对孩子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与误区是大量存在的。调查结果显示:“好孩子”、“好学生”在87.6%的家  相似文献   

14.
天才与遗传     
歌德断言 ,天才就是“1 %的才能加 99%的汗水”。他这是谦虚。现代研究表明 ,天才最多有 2 0 %至 3 0 %的自我教育和个人的努力。 80 %是天生的。换句话说 ,生天才困难 ,培养天才不可能。具备什么条件才成为伟人的父辈呢 ?欧洲委员会下属的天才少年儿童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德米特里·乌沙科夫就此问题谈了他的观点。杨树结不出橙子儿童的智力与父母的智力存在着联系。智商高的父母会生出智商高的孩子。但是 ,如果父母的智商大大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那么即使孩子聪明 ,也超不过上一辈 ,因为大自然总是追求平衡。从理论上讲父母的影响是平等的 ,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自从独生子女一代产生以来,他们的教育问题便越来越受到父母和社会的关注。“望子成龙”已成为众多父母普遍存在的心态。在这种对子女高期望值的诱导下,与穷困地区的孩子无学可上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富裕城市和地区的独生子女的教育正在形成一种多重化的趋势。许多孩子还在幼儿园时期,便已经开始了学前班的学习,提前接受了本应在上小学后才会受到的教育。在孩子上小学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10,(1):61-63
专家们普遍认为,孩子聪明与否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一些父母自己非常聪明、能干,然而他们的孩子却在同龄人中显得默默无闻,孩子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非但没能体现出过目不忘和超人的能力,有时学习速度甚至比其他孩子还要慢。于是,这些父母们会非常失望,感觉孩子没遗传到自己的优良基因。其实,先天遗传因素固然重要,但它却不是培养聪明宝宝的关键。专家认为,孩子的智商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相反,某些父母的不当举措,他们"恨铁不成钢"的言行,也许恰恰起了反作用。因此,如果希望孩子聪明,也要知道孩子是如何变"笨"的,这样才能趋利避害,让宝宝向聪明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朱巧玲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S):150-150,22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人才是核心。评价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其中德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启蒙学校,要让孩子品行端正。家庭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作为父母应如何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方法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30%~40%。众多的孩子不能利用造物主给赐予的听力来感受、感知和拥抱他们所处的绚丽多彩、五乐齐全的美妙世界,包括亲人和朋友的呼声、笑声。这是谁之罪?首先是这些孩子的父母有责。也许责怪父母或认为他们“有罪”有失公允。为人父母者即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至少也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然而,正是中国有相当多的父母由于缺乏科学素养而造成了孩子的失聪。全国各地的调查早就发现,孩子一有发烧感冒,父…  相似文献   

19.
戒赌因被家人触动张明的父母是生意人,本来家境殷实。在为儿子偿还了800万赌债后,年过六旬的母亲只得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张明说,能够戒赌都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去年10月,张明的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孩子经常  相似文献   

20.
冯艺 《科协论坛》2007,(7):214-215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人们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来适应社会的竞争和需要。很多父母也认识到了这种发展趋势,并付出一切代价来培养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在学业上优秀,这样就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取得成功。然而,由于求胜心切,很多父母就背离了教育孩子应该遵循的规律,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而陷入了教育的误区。要想让孩子更加优秀、更加乐于学习,就应该克服不当的教育方法,树立科学的育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