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是粤教版的语文选修教材之一,通常是安排在高二下学期讲授。在此之前,学生学过必修三中唐诗五首宋词四首以及拓展阅读中的三首诗歌。而到艚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其中有唐诗42首,宋词17首,若按照顺序一篇篇教下来,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没趣,效果定然不理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运用的教授循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一、知诗人,解诗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唐诗吗?谁愿意背一首自己熟悉的唐诗给大家听呢?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凉州  相似文献   

3.
职高、中专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唐诗,还专门设置了《古诗词鉴赏》单元,其中诗歌往往以唐诗为主。从教材的选文也可看出唐诗魅力非凡。唐诗,精炼、浪漫、洋溢着乐观的人文精神。从大学时代起,笔者对唐诗就有很深的感情,一首诗就是一篇论文,一首歌,一份情。爱唐诗,就会爱上唐诗教学。唐诗给人以激情,激情让师生披情入文,共同在课堂的情境中享受唐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5.
课前诵诗一首 课前诵诗一首,即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诵诗一首,或齐读或齐背。这是借鉴古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吟诵法”。事实证明,熟读成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许多著名作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都将儿时能背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作为经验之谈。再者,许多古诗文,节奏感强,  相似文献   

6.
一、选材特点1.范围扩展。2007年高考各套试题共选了24首(2006年为20首)诗、词、曲,从周代到清代,跨度很大。这样广泛的选材既开拓了考查的领域,又有效避免了与陈题撞车,更避开了押题者的视线。2.避热就冷。试题所选的20位诗人的24首古代诗歌,除传统意义上的著名诗人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刘禹锡,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辛弃疾6位外,其余14位均非学生熟悉的"著名诗人"。且唐诗虽然选了8首,但盛唐诗仅1首,中、晚唐诗共7首;宋诗7首,王安石诗2首,其余5首均非名家名篇,足见"避热就冷"呈强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一、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白居易的著名诗篇《琵琶行》是一首具有浓厚抒情色彩的叙事诗。这首诗不仅有生动的环境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还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因而有人称之为“传奇小说式的叙事长诗”。(见陈伯海《唐诗学引论》) 诗中有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诗人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古诗文已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尤其以唐诗最为突出,达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阶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异彩纷层,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可供鉴赏的佳作.据<全唐诗>记载,现存的唐诗约有四万九千首,比唐代以前一千七百多年诗歌总和的三倍还多.唐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诗体完善,可谓是博大精深,是诗歌史上的一座宝库和丰碑.如何学习、欣赏唐诗,笔者在此谈谈几点看法,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2007年18套高考语文试题中共选用诗、词、曲24首。在选材与命题上有以下特点。(一)双峰对峙,众星捧月。从时代看,考题题料取自先秦诗一首,唐诗8首,宋诗7首,宋词3首,金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柳宗元卷》里诗题含"柳州"二字的有七首。将它们与《万首唐人绝句》《唐诗品汇》《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里所录诗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文章从名物制度、史地沿革、文字演变、声韵发展等方面,对异文处进行了深入考究。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们教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王之涣的诗题作《登鹳鹊楼》。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却将这一诗题改作《登鹳雀楼》。这是不是说原来的诗题错了? 徐州 何梅 王之涣的这首诗题,向有异文。一作《登鹳雀楼》,如《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词典》等;一作《登鹳鹊楼》,如《唐诗解  相似文献   

1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几乎是我国尽人皆知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记住许多唐诗,把它们读得滚瓜烂熟,就一定能学会吟诗、写诗.这显然涉及的是人的记忆及其作用的问题.那么,什么是记忆呢?记忆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许多有关记忆的事实与问题.试读《水浒》第十六回所写的一首诗吧: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不论我们过去读过还是现在读到,在自己的头脑里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象.以后当听到别人诵读  相似文献   

13.
王维的《归嵩山作》一诗 ,曾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和今人的《唐诗鉴赏辞典》 ,也算是他的名篇了。诗评家一般都认为 ,这首诗是写作者辞官旧隐时“闭门谢客” ,“不想再与闻世事”的心情 (《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 2月版 )。作者之所以退隐 ,“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诗中表达的“由安详从容 ,到凄清悲苦 ,再到恬静淡泊”的感情变化 ,“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 ,积极向往的一面 ,也有愤激不平 ,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海出版社 ,1985年 6月版 )。其实 ,这首诗表达的 ,就是那么一…  相似文献   

14.
现存唐代人编选唐诗的资料共13种,<搜玉小集>是其中的一种.从所选诗人的生活年代看,大致可推定此集的编选年代最晚不晚于天宝末年.这个集子选编的主要是初唐诗,所选诗歌从题材上可分为奉和应制诗、边塞诗、闺怨诗、述怀诗、岁时应景诗等;其中近体诗36首,古体诗25首;伤感、愁苦、哀婉是主调,劲健、清新、欢快是辅调.<搜玉小集>选录了不少初唐诗坛的优秀诗作,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初唐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诗无达诂。唐诗流传既广,注者比肩。今人林东海先生《唐人律诗精华》一书采撷唐代律诗名篇详加注释,潜心静览,受益良多。学习之余,多有启发。特就其中5首诗个别词句的解读问题,与林先生商榷,提出笔者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6.
我的诗歌梦     
一天晚上,我闹着老妈带我到书店里买书。在书店转了一会儿,老妈发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她拿在手里翻了翻,问我你听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  相似文献   

1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句古训。当别人的要求与自己的心愿相违时,人们常常想起这句古训,并以此为由推托或拒绝别人的要求。但是,许多为人父母者在对待孩子时,却常常忘记这句古训,往往把一些自己小时候没做过或没做成的事强加给孩子做。孩子刚牙牙学语,父母便要他念儿歌背唐诗;孩子刚完成蹒跚学步,父母便要他学跳舞弹钢琴;孩子刚会看图说话,父母便要他练书法画国画甚至演算小学的加减法。父母们当然是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其实真是难为了孩子。将心比心,父母们不妨自己试试看。就拿背唐诗来说吧。经典的唐诗有三百首,如果父母们陪着孩子一起背,即使只背一百首简单一点的唐诗,父母自己能否坚持把这一百首唐诗全背出来?即使背出来又能否真正理解诗中的含义?说实在话,要背一百首唐诗是很难很难的事!恐怕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也不一定人人能做到吧!拿成人自己也  相似文献   

18.
一字之师     
语出《唐诗纪事》。唐朝有个和尚叫齐己爱好写诗。一次,他写了一首叫《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为了使自己的诗句准确、生动,就去请教朋友郑谷。  相似文献   

19.
感受唐诗     
活动目的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背诵唐诗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唐诗的能力 ,感受《唐诗三百首》的魅力。活动准备 :每生一本《唐诗三百首》 ,画笔、颜料、纸和奖牌。活动过程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唐诗三百首》 ,不仅能开阔我们视野 ,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唐诗三百首》吧!1 背一背《唐诗三百首》。按《唐诗三百首》的编排顺序 ,五分钟看谁背得多 ,背多者获胜 ,并颁发“记忆电脑”奖牌。2 画一画《唐诗三百首》。在《唐诗三百…  相似文献   

20.
评沈德潜在唐诗学上的建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沈德潜的唐诗观是在唐以来诗论的影响.尤其是在“宗唐宗宋”之争的背景下形成的.他能接受前人合理的论见,克服明显的偏颇,宗盛唐、主李杜而不排斥中晚唐;重诗的法式声调,更重气格神韵.他在唐诗学上的建树还表现在他所编选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普及和研究有较高的价值;他在该唐诗选本以及诗话《说诗(日卒)语》中理出了唐诗各时期、各体的发展线索,对唐诗作品的精彩之处多有揭示.要之,他在唐诗学史上的贡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