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设计一 :晏子是齐国的贤臣 ,齐景王派他去治理东阿 ,到任后 ,他一心向下 ,为民办事 ,仅用三年时间 ,就将东阿治理得井井有条 ,一派兴旺。这突出政绩 ,主要得益于他推行了一套旨在限制“三邪二谗”的政策。限“三邪” ,一指堵邪路 ,关后门 ,限制“邪民” ;二指奖励勤俭孝悌 ,惩罚小偷懒汉 ,限制“懒民” ;三指秉公执法 ,不袒护地方豪强 ,限制“豪民”。限“二谗” ,一指齐景王身边的人 ,如果求他办事也要看是否合法 ,二指当朝“权贵” ,如涉及其利益 ,也得守礼法不徇情。晏子的这一套措施严重地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 ,于是“二谗”就在景王…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我给学生讲授《屈原列传》,当讲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这段话时,作了不同于注释的解释,于是引起了随堂听课的同科教师的异议。现在,我认为有必要将我的看法公诸同好,并阐述由此而想到的阅读文言文说解疑难的一种方法,以期明见者教正。当时说到,一这段话的头四句应当合而为一义来解释,认为:聪,指听觉聪慧:明,指视觉敏锐;“不聪”与“蔽明”连解,意谓“遮蔽了视听”,因而所听不聪,所见不明,不能分辨是非,弄清黑白。谗谄:言“进谗言谄媚”;邪曲:指邪曲小人;  相似文献   

3.
请看病句: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屈原列传》) “谗”的主语是“上官大夫”,双引号内的两句话是上官大夫在楚怀王面前“谗”屈平的内容。如果是上官大夫直接引屈平的话来抵毁屈平,那么,“以为”  相似文献   

4.
屈原作《离骚》的根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的那样:“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对此,班固无异词:“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将危亡,忠诚之情,怀不能己,故作《离骚》。”(《离骚赞序》)又说:“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转引自《楚辞补注·目录》)司马迁和班固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从屈原的作品中,我们也可找到证明:如《九章·抽思》,“道思作颂,聊以自救”,为了表达心中的忧  相似文献   

5.
进谗·信谗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周,曾经对“谗言”下过定义:“好言人之恶谓之谗。”以“言人之恶”为“好”,足见进谗者的下流卑劣。那些进谗者,往往是政治上或业务上处于劣势的人,他们没有实力战胜对手,只好充分发挥“骚嘴子”的作用了。处于劣势的进谗者,想要伤害处于优势的对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他们除了人格低下之外,还须手段狡猾,想方设法让掌握生死大权者信谗,以便“借刀杀人”。屈原在《离骚》中曾悲愤地呼喊,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言……在中国历史上,进谗者多,信谗者亦多,倒霉的是屈原那样的改革者。现在,情况起了变化,改革者的…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3)
我国古代有所谓“苞苴”一词。苞苴本为蒲包,“编束萑苇以裹鱼肉”,故也用来指馈赠之礼。《荀子·大略》中载,商汤帝因天旱而乞雨,曾言:“苞苴行与?谗夫兴与?”看来,古人求告苍天也是要送礼的,所以后人就将  相似文献   

7.
《谗书》是一部匡政济世、发愤抒情之作。罗隐以儒家思想为内核写作《谗书》是为了自荐,而非自谗。罗隐洞悉时事,认为只要君明臣贤,挽救时局是有希望的;身处乱世,位居下位的士人也要保持操守。《谗书》的发愤抒情往往掩盖了作者匡政济世的目的,作品中浓烈的情感是由若干因素凝聚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说明:“教学内容”栏所注出处,“人”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语言教材》;“浙新”指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语言教材(修订本)》:“创”指上海幼专的内部资料《创造性教育100例》;“南中”指南京师大学前教育研究室编的《幼儿园中班教材教法》:“南大”指南京师大学前教育研究室编的《幼儿园大班教材教法》。  相似文献   

9.
(一)被“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罗贯中《失街亭》。“又被”之“被”,高三册语文课本无注。按:被,加上。与下文“被乱军所杀”之“被”(表示被动之词)不同。《辞海》(一九七九年版):“被,加。”又,《楚辞·九章·哀郢》:“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被,加上。”以上都是“被”有“加上”义的明证。 (二)奈“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廓,又无  相似文献   

10.
鲁迅《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根据传统的解释,一般都认为“千夫”指的是敌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据《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夫”是指众人;指,是指责之意。亦作“千夫所指”。《现代汉语词典》:“千夫,指众多的人”,例句也有“千夫所指”。《汉语辞典》:“‘千’通  相似文献   

11.
屈原的《天问》是一篇内容博大精深、结构严紧、层次井然、句式参差历落、音韵自然协调、形式特异的旷古奇文。篇名“天问”,顾名思义就是向天发问的意思。这就是《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相似文献   

12.
借你凑个韵     
林岩 《大中专文苑》2009,(11):74-74
宋朝怀州人王齐叟是个诗词发烧友,在太原做掾官(宋制:路一级的属官)时曾作《青玉案》、《望江南》小词嘲讽上级——监司(路一级的长官)。监司闻之大怒,在一次会议之后训斥王齐叟:“你小子胆敢作《青玉案》、《望江南》小词讽刺领导?”王齐叟此刻词性大发,整整衣袖起身说:“居下位,常恐被人谗。只是曾填《青玉案》,何曾敢作《望江南》。请问马督监。”  相似文献   

13.
文非 《语文知识》2000,(9):70-71
高中语文第五册《〈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有句:“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教材将其中的“继述”释为“继承、讲述”,失之。其实,“继”“述”二字同义,都是继承之意。“述”,《说文》释为“循也”。《汉书·地理志下》:“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流放,作《离  相似文献   

14.
儿童画廊     
《良师》2002,(7)
囵进0益兰纠i;i鬟一《卖西瓜的爷爷》 焦洋(8岁)湖南省长沙市航天局子弟学校 指争教师:王晓阳盱儿童爱和平》 许力(9岁) 《夏趣》 浙江省绍兴市村人小学 指导牧师:王伟莉 骆凌飞【9岁)浙江省绍*市埘人小学 指导教师:王伟莉儿童画廊  相似文献   

15.
宓子贱为单父宰的故事,《吕氏春秋》和汉刘向所编《新序·杂事》中均有记载。宓子贱是孔子的学生,受鲁君命“为单父(今山东省)单县宰(县邑长官)”,“将辞而行”之时,虽”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其不得行其术”,但却没有向君主提出任何异议,只是“请善书者二人,使书突  相似文献   

16.
因《红楼梦》的家喻户晓,众说纷纭,对花袭人的评价也莫衷一是:或把她看作贤妻良母的代表,加以顶礼膜拜;例如,庚辰本第十九回到第二十一回的评点中,“袭卿”之称,竞高达十二次之多,足见批书人的偏爱。以至于有谓李嬷嬷骂袭人为“唐突我卿”,认定袭人是“贤而多智术”,是“可爱可敬可服之至”等等。或说她是奴性的化身,加以批评抨击。例如,不止一人声称,听了脂评“唐突我卿”之类的话感到肉麻、恶心。涂瀛并不否认袭人柔情卓著,从另一个角度讲,他感受更深的是:“袭人者,奸之近人情者也。以近人情者制人,人忘其制;以近人情者谗人,人忘其谗。”西园主人大有口诛笔伐之势:“……其于床第苟合之私,自视为生平得意之笔,居之不疑。不观于衣绵还家,宝玉来瞧时乎?既铺褥  相似文献   

17.
《橘颂》是《九章》中的一篇,是诗人屈原“托物以言志”的瑰丽诗篇。全诗表面上是歌颂和赞美橘树,实际是歌颂和赞美诗人自身的理想人格,即“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行比伯夷”的高尚情操和坚贞精神.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自汉以来,历代学者大都认为是顷襄之世,屈原遭谗见斥,放逐江南之时所为。王逸《离骚序》云:“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  相似文献   

18.
1.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白人则怀着三种动机到中国:作战,赚钱,使中国人皈依我们的宗教。”近代史上,“白人”依照“条约”实现第三种动机最早始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相似文献   

19.
《离骚》中“不抚壮而弃秽”一句,历来争议颇多。王逸本作“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在“不抚壮而弃”条下注曰:“年德盛曰壮。弃,去也。秽,行之恶也,以喻谗邪,百草为稼穑之秽,谗佞亦为忠直之害也。”在“何不改此度”条下,解释这两句的意思说:“言愿令君甫及年德盛壮之时,修明政教,弃去谗佞,无令害贤,改此惑误之度,修先王之法也。”而《文选》五臣注表这一句作“抚壮而弃秽”,注曰:“抚,持也。言持盛壮之年,废弃道德,用谗邪之言,为秽恶之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经常可以学到一些年龄的称谓,颇有趣味,现辑录一些简介如下。弱冠:指20岁的人。《咏史》:“弱冠弄柔翰,卓观群书。”而立:指30岁的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不惑:指40岁左右的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艾老:指50岁以上的老人。《盐铁论》:“五十以上曰艾老,杖于家,不从力役。”花甲:古代天干和地支的纪年法,指60岁的老人。范成大云:“行年六十旧历日,汗脚尺三新杖藜。祝我剩周花甲子,谢人深劝玉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