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广播》2008,(7):F0002-F0002,I0001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危难时刻,广播人奋不顾身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传递生的希望、爱的奉献,创造的抗震救灾报道多项第一:  相似文献   

2.
抗震救灾档案是四川受灾地区抗震救灾活动的重要记录.本文主要阐述目前的抗震救灾档案的内容与建立.  相似文献   

3.
为悼念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颂扬参加抗震救灾斗争的英雄,新华出版社于地震后一周及时组织出版了全国第一本抗震救灾纪实图书《中国汶川抗震救灾纪实》,受到  相似文献   

4.
浅谈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档案的收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形成了大量的珍贵档案,档案人员除了按照有关规定收集一般抗震救灾档案以外,还应该关注"口述档案"、声像档案等特殊档案的收集。  相似文献   

5.
匡载源 《新闻窗》2009,(1):46-47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4天,《人民日报》即推出了“抗震救灾特刊”,专门对此次地震进行报道。报道的议题相当广泛,包括地震造成的伤亡情况、波及的地区、党和政府如何抗震救灾、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等。其中,“抗震救灾特刊”特别设立了系列报道——“抗震救灾英雄谱”专题,集中报道了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我国媒体在汶川地震报道中的突出特点。各级各类媒体都将报道的焦点对准了人,报道以人为核心的抗震救灾活动,聚焦于人的生命价值、人的精神情感、人的尊严与荣誉,尊重人们的知情权和生存权,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且通过新闻报道来激发人民群众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7.
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一次新闻大战,能像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这样,具有如此鲜明的同一性:连续一个多月,几乎全国各地的所有媒体,对准同一地点—汶川灾区;围绕同一热点—抗震救灾;遵循同一步骤—抗灾救灾进程;进行同一劳动—抗震救灾报道。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刊》2008,(3):19-20
"5·12"汶川震灾后,新闻媒体立即选派人员奔赴灾区,全力以赴展开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对抗震救灾报道前所未有的公开与透明为救援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抗震救灾新闻报道的经验自"SARS"事件以来,国内应急体制应对危机范围逐渐扩大,其覆盖面从以自然灾害为主逐渐扩大到覆  相似文献   

9.
5月17日下午,从四川地震灾区返回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总指挥部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形势,要求抗震救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搞好抢救工作的同时,要切实做好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妥善处理遇难者的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10.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强震,近9万人瞬间失去了生命,无数个家庭从此残缺不全。那一刻,是中国人心中再也抹不去的伤痛,那一刻起,全国人民就把悲伤埋在心底,打响了一场抗震救灾的战争。而辽沈晚报的编辑中心,也从那一刻起,在另一个战场,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全民战争中。  相似文献   

11.
数据     
《新闻天地》2008,(6):45-45
湖南援川赈灾募捐款物逾7亿,军队和武警出动113080人参与抗震救灾,7支国际和境外救援队伍在川施救.  相似文献   

12.
到映秀,到震中映秀,这是我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的第一个大目标。但是到映秀的想法并不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一场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斗争在华夏大地展开,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抗震救灾中新闻媒体迅速投入战斗,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性,获得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4.
《四川档案》2008,(5):49-50
“5·12”大地震,地处震中的汶川县档案局(馆)在抗震救灾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2008,(6):54
内容提要: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天津等地,共造成24.2万余人死亡,16.4万余人重伤。在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迅速成立了北京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委财贸组、市建委等系统成立分指挥部,领导全市的抗震救灾工作。史料内容涉及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16.
牛书培 《中国地市报人》2008,(7):I0002-I0002
5月22日,一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赈灾义演在河南许昌市区春秋园林广场举行,参加赈灾义演的演员们对四川地震灾区群众的苦难感同身受,他们用真情和朴素的表演呼吁全社会共同关爱灾区。  相似文献   

17.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地震,很快央视就开始“史上最长时问”新闻直播节目。在这档“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节目中,我们可以注意到,电话连线是使用最频繁的报道方式之一,贯穿节目始终。通过快速、全面、即时的电话连线,观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此次地震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电话连线在这次抗震救灾直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报道的顺利进行抢得了时间,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3·03"地震和"4·17"地震发生后,洱源县高度重视抗震救灾期间的档案工作,坚持抢资源、保资源的原则,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切实加强抗震救灾期间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确保抗震救灾档案的齐全、完整。同时,为真实完整记录"3·03"地震和"4·17"地震全县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过程,县领  相似文献   

19.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除了反应迅速的官方救援,同时还活跃着另外一支救援队伍,那就是民间组织。在这次空前规模的地震救援中,行政力量与民间力量的共同参与成为了抗震救灾的新模式。长期以来在夹缝中生存的民间NGO组织在这次地震中得到了一次实战演练,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报道中电视直播的传播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以中央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卫视频道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媒体,对抗震救灾情况进行了迅速、公开、透明的直播,本文讨论了其重大意义,阐述了电视媒体在特大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