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要求,那么怎么样完成教学目标,贯彻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呢?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对家国情怀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一笔,该文从初中古诗词教学出发,明确了中学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例,提出了诵读感悟,走进作者的豪情壮志;挖掘文本,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创设情境,同感国事凋零的悲怆之情;链接生活,体会家国的息息相关等四点具体策略,期望能对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真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集体主义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关键一环,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有助于构建超越狭隘个体的价值追寻与全面发展,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与情感源泉,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在家国情怀教育上下功夫。本文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与当前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作了分析,对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与家国情怀教育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家国情怀教育呈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重塑,以“五育并举”为目标的教育理念统一,以及以“协同共育”为手段的教育形态变革的逻辑思路。面对家国情怀教育政治属性与实践教学鲜活特性之间同步性不强、家国情怀教育隐性价值与实践教学显性功能之间契合度不高、家国情怀教育实践逻辑与专业教学实践模式之间吻合度不同等问题,该文提出设计高校家国情怀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方案、营造高校家国情怀教育实践教学协同氛围以及打造高校家国情怀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联动机制等具体路径,实现家国情怀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同频互促,以更好地达到“铸魂”和“育人”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武肃王钱镠留给后世子孙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典范,涵养着家国情怀,具有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文章尝试探索《钱氏家训》引领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旨在引导大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学生初中学习阶段是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思考习惯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开设历史课程、开展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跨越时空维度进行独立思考与培养人文情怀,还要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这一核心价值在新一代人身上传递。历史教学培养爱国的人,以育人为主要目的,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也关注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本文主要阐述在新时代教育下以"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要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选调生工作为主要切入点,浅析大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现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背景下探索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对我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西方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逐渐的融合,因此对传统的文化思想予以传承和保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化的教育更是应该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尤其是高中的历史学习中,通过把家国情怀引入能够很好的对学生予以深刻的教育,而家国情怀的教育是对高中生的家庭幸福以及国家富强的理想的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明白家庭与国家质检的紧密关系,意识到国荣家荣,国衰家衰的重要道理,从而帮助树立清晰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而且在学习中国历史过程中,能够对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予以更加透彻大的了解,对中国顽强奋斗拼搏的精神为之感叹,由此即发民族的自豪感,成为为国效力的动力和源泉,作为一名高中生,在本文中我主要从自身学习的角度来对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家国情怀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家国情怀是郑哲敏院士的鲜明精神特质,贯穿其一生。文章不仅阐述了郑哲敏院士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并且探源其深厚基础,挖掘其影响与启示。研究认为中国文化的浸润、危亡时代的奋发、科学家师友的激励是形成郑哲敏院士家国情怀的动力源泉,巨大的科学成就与家国情怀的传承是郑哲敏留下的丰厚精神遗产。这些对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作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扪心自问的话题。本文以该话题为线索,在拜读了林崇德先生的《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一书之后,就历史学科特点,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素养教育应是历史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本文立足于历史情境的设置,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对学生素养提升,力图将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意识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需要结合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切实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众所周知,历史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较为丰富,并且也包含许多民族情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且也可大大提高教学改革效果。文章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家国情怀教育方式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冯玉华 《科教文汇》2021,(11):159-160
所谓家国情怀,就是个人对家庭、国家等共同体的认同和热爱。个体要实现家国情怀,需要做好正心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三个层面。在新时代,家国情怀对儿童发展具有新的意义,对儿童的家国情怀教育应结合其年龄特点,以心中有爱为起点,逐步培养儿童的爱家之心、爱园之情、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那是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80多个春秋走过,身经百战,戎马一生,大师风范。而今,陈洪铎心里那一抹家国情怀也愈来愈浓……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一种治平天下的理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都一再证明,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挺身而出、精忠报国,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不可否认,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认知和行为已经变得日益复杂多元,但优秀的知识分子本着自己的道德良知和学术良知,一定会将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5.
邓章全 《内江科技》2007,28(12):178-178
物理教学不仅是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为内容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的人文情怀.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秋思 《科学与文化》2005,(10):30-31
凡是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这位物理学大师身材高大、目光炯炯,富有大丈夫气魄。与他交谈,让人感受到理性而不乏幽默,特别是他那爱国情怀及献身科学的精神更让人敬佩。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语文中的人文情怀被肢解成为概念和题型,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高中处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的观念,应该着力构建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了高中语文老师探索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申琳  李润昌  路剑  杨莼莼 《知识窗》2023,(4):126-128
“李保国精神”蕴含了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将“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文章阐述“李保国精神”的核心内涵,分析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观能动性匮乏、实习实践不足等问题,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科学设置相关课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探索“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研究,认为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唯物史观素养、史料实证素养、历史解释素养、家国情怀素养。希望本文研究可进一步丰富高中历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16)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本文根据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分别以绿色化学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绿色化学基本原理、绿色有机合成技术和绿色纳米材料技术为引导,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能够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家国情怀、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思政育人元素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