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士利 《科教文汇》2009,(20):129-129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语文知识、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小学中年级习作更要激发其兴趣、上好指导课、注重知识积累,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今后习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认识到要突破当前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瓶颈,首要任务是降低对小学生习作的种种要求。淡化对学生习作字数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指导学生恰当使用标点符号,都是降低习作要求,培养习作自信的切实可行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吴仲丽 《科教文汇》2012,(2):101-101
实现生态习作,教师要具备"真实为美"的习作评价观,采用写话、日记、随文习作等形式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真实是习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习作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我以为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要让师爱倾注于笔尖,让个性化评价展现魅力。  相似文献   

5.
戴海敏 《科教文汇》2013,(20):163-164,179
一直以来,一提起写作,老师感到头痛,学生感到害怕,习作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觉得自己无话可说,为了完成习作任务,就会一味地抄袭;或者绞尽脑汁胡编乱造,用自己的嘴巴说的却是别人的思想。其实习作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与习作是一脉相连的。因此,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观察生活,寻找美,发现美,积累习作素材;得到美,表达美,点燃习作激情;热爱美,赞美美,激发习作欲望。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让学生爱上习作,教师必须要结合习作内容及学生年龄特点,按响"趣味"这个按钮,让趣味弥漫课堂,让习作充满魅力,让学生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7.
黄昌富 《科教文汇》2014,(23):190-191
习作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真实的、独特的感悟。要依据习作主题有意识地开展体验活动,组织交流体验收获,并指导学生通过习作评改提升体验感悟。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情真意切、富有童真童趣的习作。  相似文献   

8.
<正>习作难,就是说教师教学习作时感到困难,怎么教,无章可循,感觉不如阅读教学轻松一些;难习作,是指学生写习作感到难写,没的可写,无从下笔,假话连篇,做不到习作要求的真情实感,缺少生活体验。一、新课标下的习作要求1.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有的可写,有感而发。习作类型的编排上记实习作占较大的比重。例如,写自己尊敬、佩服的一个人,写自己的一项本领,记一件后悔的事。这样的编排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引  相似文献   

9.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中之重。是重点,要牢牢地掌握,深深地巩固;是难点,要不遗余力地攻克。习作课堂的主导者得使出浑身解数,实现习作的有效教学。占据小学语文绝对主体的"阅读课堂"万不能孤芳自赏,一定要做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勾连使者。尤其是在学习习作的道路上,老师恰当地打通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脉络,将对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年级,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注意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注意帮助学生选好材料,注意加强习作基本功训练,就能化难为易,使习作教学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相似文献   

11.
三年级开始学生正式落笔成文,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作文基础的扎实与否、习作习惯的好坏、习作兴趣的有无,都决定于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培养和训练。因此,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教予观察方法、发掘习作契机等途径入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会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和善于积累、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夯实学生习作基础。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多写、加强课外阅读、搭建展示平台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13.
金小平 《知识窗》2013,(12):56-56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光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产生创新思维,这也是学生怕写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的原因。如何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一片新天地呢?笔者认为,可从习作前、习作中和习作后三个环节着手。一、习作前,精心布局当好导演在写作前,教师应精心布局,先引导学生审清作文题目,开阔学生的思路,收集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审清写作的中心和重点,筛选、选择出与写作要求相关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周秀菊 《科教文汇》2013,(20):165-166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地去渗透引导,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贯穿整个习作教学过程,我们应相信"持久的兴趣"最终会变成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成就。兴趣是解决习作头痛病的良药。我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一、观察中,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二、情境中,唤醒学生习作兴趣。三、续写中,调动学生习作兴趣。四、成功中,强化学生习作兴趣。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高昂的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写作的方法。正是因为教学内容和形式贴近孩子生活,才真正提高了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内动力,是习作的支点,其实也只有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传统的作文教学层面剖析影响学生习作兴趣的诸多因素,提出了自主习作、自由合作的习作指导的新理念,为学生搭建习作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黄继英 《内江科技》2016,(4):157+111
正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约占语文总课时的六分之一,教师、学生对习作也非常重视,但纵观传统的习作教学现状,有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制约着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1小学生作文现状及研究的必要性。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无中生有、拔高立意、套话连篇、牵强联想、言过其实、照搬照抄、掐头换面等现象。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住几篇作文,作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传统的作文教学层面剖析影响学生习作兴趣的诸多因素,提出了自主习作、自由合作的习作指导的新理念,为学生搭建习作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一、缘由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  相似文献   

20.
习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而教好学生习作也是一名语文教师所要关注的重点。作者认为,习作就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写出自己的心声。该文结合小学生习作的现状,提出在习作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个性表达;(2)体验生活,积累个性素材;(3)合理创新,进行想象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